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兴,“辛亥革命”领袖、第一个打出“中华民国”旗号的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与孙中山并称“孙黄”。他一生戎马倥偬,为建立中华民国殚精竭虑,被著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誉为:“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他一生恪守“笃实”“无我”的信条,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并以此教育子女。他的子孙们秉承家训,不负所望。
何为大丈夫
黄兴,原名轸,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父亲黄筱村是晚清秀才。
在此背景下,自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到1896年,黄兴一路顺利地通过县、府、院试,考中秀才。但他对功名并不热心,因为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感到十分痛心。
他时常感叹:“丈夫处蛮夷华夏之秋,当有事于大者远者。”在他去应考秀才前,亲友们要置酒预贺,他当即辞谢:“读书是要求真学问的,而应试仅仅是因为母命不可违。”
1898年,黄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还于“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黄兴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曾订有《自勉规例》6条:
一、行动必须严守时刻;
二、说话必须说到做到;
三、读书须分主次,纵使事忙,主要者不得一日荒旷;
四、处理重要事务及文书必须亲自动手,不得请托他人;
五、对人必须真诚坦白,不得怨怒;
六、游戏可以助长思虑,不应饮酒吸烟。
1901年,黄兴毕业。1902年春,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学生30多人赴日留学,黄兴成为其中唯一的湘籍学生。到日本后,他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1902年底,他与蔡锷等人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继而又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文化,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他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民族主义,并领导湘籍留学生组成“土曜会”,鼓励“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
这一時期的黄兴,逐渐萌生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理想。他说:“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他喜好军事,学习军事课程,每天清晨必练习骑马、射击,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1903年,为抗议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200余名同学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无能,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同年,黄兴带着一腔革命热情回国。途中,他剪掉辫子,给自己取名为“兴”,取字为“克强”,并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的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这成为他革命的起点。
回国后,黄兴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革命人士。同年11月4日,黄兴以过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华兴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革命口号,黄兴被推举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随后联络会党,定于次年秋趁慈禧太后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可惜事情遭到泄露,黄兴只得逃亡日本。
1905年,黄兴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两人相谈甚欢,成为知己。黄兴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随后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同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兴任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总理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何为大丈夫
黄兴,原名轸,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父亲黄筱村是晚清秀才。
在此背景下,自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到1896年,黄兴一路顺利地通过县、府、院试,考中秀才。但他对功名并不热心,因为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感到十分痛心。
他时常感叹:“丈夫处蛮夷华夏之秋,当有事于大者远者。”在他去应考秀才前,亲友们要置酒预贺,他当即辞谢:“读书是要求真学问的,而应试仅仅是因为母命不可违。”
1898年,黄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还于“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黄兴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曾订有《自勉规例》6条:
一、行动必须严守时刻;
二、说话必须说到做到;
三、读书须分主次,纵使事忙,主要者不得一日荒旷;
四、处理重要事务及文书必须亲自动手,不得请托他人;
五、对人必须真诚坦白,不得怨怒;
六、游戏可以助长思虑,不应饮酒吸烟。
1901年,黄兴毕业。1902年春,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学生30多人赴日留学,黄兴成为其中唯一的湘籍学生。到日本后,他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1902年底,他与蔡锷等人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继而又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文化,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他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民族主义,并领导湘籍留学生组成“土曜会”,鼓励“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
这一時期的黄兴,逐渐萌生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理想。他说:“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他喜好军事,学习军事课程,每天清晨必练习骑马、射击,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1903年,为抗议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200余名同学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无能,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同年,黄兴带着一腔革命热情回国。途中,他剪掉辫子,给自己取名为“兴”,取字为“克强”,并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的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这成为他革命的起点。
回国后,黄兴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革命人士。同年11月4日,黄兴以过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华兴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革命口号,黄兴被推举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随后联络会党,定于次年秋趁慈禧太后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可惜事情遭到泄露,黄兴只得逃亡日本。
1905年,黄兴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两人相谈甚欢,成为知己。黄兴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随后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同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兴任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总理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