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纸上的苏州园林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良的园林画是属于那种轻歌低吟的小夜曲的,是月光下潺潺流淌的小溪,是湖面上徐徐吹来的清风,是夕阳下牧童吹响的笛声,是春风里飘飞灵动的燕群,但是,当那些精美无比宁静优雅的江南园林浩浩荡荡向我们涌来时,你能说它们不是一阙气势恢宏的人间最动听的交响乐吗?
  
  君良以画园林而著名。走进他的画中,你也就是走进了苏州千姿百态的园林中。——尽管这些都是纸上的园林,但当你站在它们面前时,你分明能听到小园深处泉水流淌的叮咚声,听到假山后面竹林摇晃的沙沙声,看到风卷荷叶月移西窗,看到秋雨横塘杏花烂漫……在江南,画园林山水的画家应该不少,但能像君良画得如此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实在不多,而且,他的园林画中有一种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文化”,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画中的文气所感染、所感动、所吸引、所熏陶;而这,也正是我们许多画家所缺少的。
  几年前我曾经读到过君良一席谈画的话,至今印象仍然非常深刻。他说:“江南园林,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荫冬雪,各有境界。四季花木与湖石、假山之融合,亭阁楼台与斜廊曲栏之交错,使园林景色变化万千,由于空间之局限,园林不似真山真水那样丘壑迭现,层次分明,所以画园林除了写生和对传统山水画的借鉴外,更重要的是对园林精神的把握和对园林意境的发掘。但限于水平,仍不能表现园林美之万一。但从赏园、画园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知和感悟。”——他说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不能表现园林美之万一,这对于一个在不断追求且永无止境的画家来说,他当然不会满意自己已有的作品,他总觉得自己最好的作品还没有画出来,然而从我们观画人的角度来看,苏州园林在他的笔下,已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展现,得到了无所不能的表露,君良对于苏州园林的“驾驭”,可以说已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王国:长廊曲栏、亭台楼阁、荷塘游鱼、松林修竹等等属于苏州园林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是“信手拈来”。然后以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不同的墨色,向我们呈现一幅幅优美无比宁静无比的园林画卷。而这一切,正是来自于君良几十年来对苏州园林的“浸润”、对苏州园林的研究,以及对苏州园林精神的把握与对园林意境的发掘——苏州园林的精华,除了优美,除了精致,还有就是宁静与典雅,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呵。
  开始关注君良先生的园林画已有多年了。这关注,首先是因为喜欢,是他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画在宣纸上的园林把我吸引了。这些园林虽然无法触摸无法踏入,但它们可以让人细细品味慢慢观赏,当我心绪不宁时烦躁不安时,每每走近这些画作,这些宁静的、静谧的,写满了柔风细雨的江南园林,便把我一股脑儿揽进了它们怀里。于是清风明月朝花夕草,于是曲径小桥流水半轩,将我那颗动荡不安的心给抚平静了。我在他的这些园林画里,再次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那份宁静,那份清凉,那份淡泊,那份无为为之的至高境界。
  君良也许知道,在苏州人面前画苏州园林,这太难了,因为苏州人对于自己的园林实在太熟悉了。哪儿有个亭台,哪儿有池碧水,哪儿的老墙到了秋天里便被绚丽的红枫遮盖了,哪儿的曲桥在夏日里掩映在一片粉荷里……不过他自有他的高明之处,他画苏州园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有那么一种苏州园林的味道,但又不专指某个园林。古代作山水画都讲究“三远”:即高远、深远与平远,苏州园林的假山真水都是师法自然的人造景观,虽没有名山大川的浑然天成,但娟秀中透出造园家的意趣,其目的就是浓缩高山流水于一隅,而长期与苏州园林耳鬓厮磨的他,深谙画园林如果拘泥于亭台楼阁的精巧花窗小景的绮丽,就会陷入一种“匠气”,其作品就摆脱不了“小家子气”。所以他以一位山水画家的目光审视着苏州园林,又以“三远”的法度观察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园林画跳出了“匠气”与那种“小气”,给人一种回味不尽的意境,一种兼有山水画的灵动与飘逸,一种像诗一般美好的轻盈与隽永,而且他画园林的天地更大了,他尽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一个个充满“江南味”的私家花园叠现在纸上,把一幅幅湿漉漉的、温馨清新的苏州园林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常有人说,文如其人;而我要说的是,画也如其人。读君良的画,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平和宁静的他,一个淡泊谦虚的他。君良平时话语不多,但透过他的画作,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睿智与精细,他丰富而聪慧的内心,以及他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君良是属于苏州的。陆文夫先生曾经说过,苏州是一座富矿——这当然指的是苏州的历史与文化,有幸生活在这座富矿里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的也就是文化与艺术了。父亲是一位画师,为了生计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扇面上作画,小小年纪的他看着看着手也痒痒地涂抹起来了。稍大后他就进了苏州国画院。当时苏州国画院里聚集着一批艺高德馨的苏州优秀画家,他整天跟着他们看呀画呀学呀研究呀,画艺也开始不断长进。他尤其喜欢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的画风与技艺,觉得文徵明画拙政园图,更能体现江南文人园林之精神特质,故时常研究不断揣摩,欲师其意趣。从苏州国画院里的“小学徒”,到后来成为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一步一个脚印,画作日趋臻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好评。有一年全国政协礼堂推出一个江苏当代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展览,十位入选的画家都是当今山水花鸟人物的丹青高手,而这十位画家中九位来自省城南京,唯一的一位外地画家就是苏州的孙君良。
  苏州以园林名天下。苏州的园林,精致、小巧,步步是景,处处写意,人若徜徉其间,不出远门便可得山水之乐趣。苏州的画家,有画马画虎画花鸟画牡丹,以及画水乡风情画古风逸士的,但专门画苏州园林,且画得如此精美动人的好像不多。尽管历史上有元代倪云林的横幅狮子林全景,有明代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幅等,但当今能潜心领会苏州园林和江南山水真谛,以致形成独特个性的画家并不多见,而君良,便是其中少而又少的一位。——其实,他的园林画是可以作为经典让人永久品读的,比如有一幅《绿波春涨群鱼乐》,在一池波澜不起的水面上,一群小红鱼在快乐游弋着,池水的一隅是轻盈的小亭凌空飞架,又三三两两掩映在绿树假山的环抱之中,整个的画面,着墨不多但笔力老到,色彩以绿色为主又留有大块的空白,给人无限的遐想;比如有一幅《可人风物是深秋》,在深秋黄褐色的背景下,苏州园林的小亭长廊时隐时现,假山耸峙林木凋谢,整个的画面又给人一种江南园林凝重的深秋景色,色彩则以灰黄色为主。这样的例子似乎举不胜举。打开他的每一本画册,每一幅画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布局不同,色彩从不重复,红黄蓝绿赤橙紫,几乎所有的色彩都被他调动起来了,都在他的画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当然,君良运用得最多的是绿色与蓝色,这是江南园林的主色调,其他的色彩则都是为烘托以及渲染整个画面服务的。——正是有了他在色彩上的大胆追求,才使江南园林的不同景色在他画中有了充分和淋漓尽致的展示,也使他的园林画具有了更多的迷人之处。
  君良画苏州园林,并不仅仅是为了向我们呈现一个个秀美的江南园林,他更追求一种园林意境的表述。江南不但四季分明,晨昏薄暮中的景色也不相同,还有花前月下春光烂漫秋风乍起,这每每的景色都在变化,这每一景色的意境都不一样,有的热烈有的清朗有的凄凉有的沉重,这就有了他取之不尽的素材。为了充分表现如此多变又多情的园林意境,他吸收了西画的色彩语言,不拘泥于青绿或浅绛,而是随景而变随情而变,如此中西结合的画法,一改他以往传统园林画的风格,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令人鼓舞的,它至少说明变与不变在君良这位优秀的画家身上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冲撞——他的园林画既保留了国画的淡雅高洁,又融入了一股崭新的“生命”,这股生命使他的绘画从此进入了一个更高,也更为广阔的领域。他曾经在一篇谈画的心得中这样说道:“游园赏园有动观、静观之分。动观者,如览中国画之长卷,于长廊曲折、山石起伏之间得俯仰拾趣、移步换景之妙,而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等境界,如读诗文之起承转合,充分体现园林结构的精妙,对建筑、花石、铺地、匾额、楹联等的欣赏,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之博大和丰富。”随即他又说:“万物静观皆自得。静能生趣,静能生慧。动观是注意自然的空间的变化和韵律,是为宏观;而近观则更近于微观,更可着眼于时空的转换及事物的本质。天地日月盈虚,自然万物消长,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世间万物莫不蕴含着生命律动之美,唯其静观,方能融合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我想,君良所说的“动观”与“静观”,是他多少年来观园的总结与体会,正是有了这种细致入微又高瞻远瞩的观察,才使他的园林画既有丰富的意境与内涵,又有中国画之大气与深远,给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著名画家亚明生前曾经对君良有过这样一段评述:“君良自学成家,因此无某一家之形迹而得众家之心灵,以写生入手,悟化先辈神韵气质,自开面目,画风一新。”又说:“君良之作皆能于静字上下工夫,他由对景写生渐为目击心传,得心而应手借景写心,努力做到物我相融而化为物我两忘,使作品有了新面貌,新面貌必然出现新形式,新形式又反作用于新面貌,使之更具魅力。”——亚老的一席话,是对他绘画人生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他作品的最精彩总结。
  君良的园林画是属于那种轻歌低吟的小夜曲的,是月光下潺潺流淌的小溪,是湖面上徐徐吹来的清风,是夕阳下牧童吹响的笛声,是春风里飘飞灵动的燕群,但是,当那些精美无比宁静优雅的江南园林浩浩荡荡向我们涌来时,你能说它们不是一阙气势恢宏的人间最动听的交响乐吗?——因此,走进君良的画里,你也就是走进了生命中一片最壮美的天地。
其他文献
是一次意外的邂逅,也是生平头一次见到“望夫石”,盖因一个“错”字,几分惊喜,几番思索,几分遐想,几分猜疑……  那是到广西出差,正好经阳朔去桂林。听说,有条县道与漓江相伴,虽说比国道省道低了些等级,但走这条路,既可以不耽误赶路,又能“白相”漓江风光,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哪里找去?  一进阳朔,我们就不断地停车跟人打听,可都回说“晓不得”。这年头潘多拉匣子被打开了,社会诚信大大缩水,你也就没法断定他
期刊
英国的四季温差并不大,不会有冬天太冷夏天烤火炉子的感觉。Cardiff以阴天多云天气居多,太阳比较少见,往往是笑着探一下头,又躲进云层里去了。不缺的是雨水,不过下的似乎都是小雨或者毛毛雨,每次下的时间都不长却比较频繁。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包里带伞。这里的英国人很少有在外面晒衣物的,衣物很多时候是用暖气烤干的。      2005年10月我作为访问学者来到英国Cardiff,在那儿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公派
期刊
完美的爱情不仅仅只需要甜,聪明人会适当地给爱情加点醋,让婚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    结婚的时候,姜丰曾经问我:“你不会是黛玉那样的女人吧?”我信誓旦旦地跟他说:“当然不会,我是传统女性,不吃醋是我的美德,别看文章里叫嚣吃醋是一种美德,想想如果天天吃醋,谁受得了啊?伤了胃不说,还浪费钱。”姜丰听了笑道:“一言为定,不许反悔啊。”我不屑跟他争辩,只说:“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有一次,姜丰
期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的生态系统正在受到破坏,其后果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不管人们从什么样的渠道得到这一认识,今天都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常识。但是,这些生态问题与文学批评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今日生态危机日益加重而要求文学艺术提倡环保、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这岂不又成了“主题先行”式的宣教?倘若生态批评不是在这一点上做文章,那么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解决生态危机做出贡献?谁都知道一本生态批评
期刊
等到有一天,我遇到了自己真爱的男人,那时候,他的痴情又怎么阻挡奔爱的脚步,那一天,他受到的伤害将远甚于今天。    女孩子都是喜欢被人追的,普通的我自然也不例外,当我感觉到某个男孩对我暗送秋波的时候,我会在心里偷着乐,还会偷偷地摸出小镜子臭美一番:这小妞,还不赖。虽然至今为止,屈指可数的几位“秋波”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我还是很感激他们的垂爱。  直到遇到陈林,我才发现,被人追有时候也是一件非常痛
期刊
小妖抱着豆丁,看了楚楚一眼,露出狡猾的笑,心想:哪个王子不是青蛙?    当郭明宇在浪漫的烛光晚餐上,将他那雪白修长的小拇指伸进他标准的0.618的鼻孔时,他完美的白马王子形象立刻在小妖的心里化成了一滩浆糊。小妖心里悲痛绝望地惨叫着,苍天啊,暴殄天物啊!这么浪漫的烛光,这么美味的晚餐,这么英俊的面孔,就这么毁了。小妖正满腹悲伤,突然接到宋楚楚的短信:“死人,今晚八点,红烛厅,初中聚会,不来就绝交,
期刊
当我刚能在田野里蹒跚走动的时候,就尾随在娘身边,握着爸爸为我特制的小玩具式的剜草刀,学着娘的样子在田野里的沟沟畔畔边边塄塄上吃力地舞动着。不管怎么卖力,拾起来再丢进我的小笼里的野菜老是零零星星散了架,而娘那大大的笼子里的野菜却不断地在飞涨,不知不觉如小山包般凸起,鲜、嫩且“四肢健全”,于是我便生出些许怜悯,面对被我肢解的野草特别是野草上的小花没有了根,它却不哭不闹美丽依然,我的兴致便是丢下剜草刀四
期刊
对话人简介:  黄承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熙远,副教授,1957年9月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宝安区政协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艺作品100余篇,专业论文4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即散文集《真水无香》《滴水藏海》,诗集《北大诗绪》,历史学专著《桂史拾遗》《中国历代上流社
期刊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正面临三大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这些危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整体毁灭。也正是在这些危机的重压之下,我们想到和呼唤我们先人的宝贵生存智慧,并运用于今天我们的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小区建设、楼堂修造、居家装饰、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繁育后代及姓名字号选择等诸多方面,以减轻危机,让更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信迷信、不讲
期刊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此,音乐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灌”,而是让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课,重新审视音乐课堂中的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拓展学生的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