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结子高又高》一课教学设计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音乐教学;教学设计;《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93—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什么结子高又高》是一首著名的壮族民歌,教学这首歌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壮族的民间歌曲文化,以及其常见的表现形式——对山歌,认识广西的音乐文化符号——歌仙刘三姐,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一领众和,男女对唱,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壮族山歌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目标。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唤醒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广西壮族山歌的特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创山歌。
  3.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聆听、比较,把握壮族山歌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生动地演唱歌曲;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即兴编创歌词。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首先,我播放了视频《美在广西》,让学生一边聆听背景音乐《唱山歌》一边欣赏广西美丽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提问:广西的自然风光美吗?其美在哪里?学生则围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壮族风俗、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从而使其认识到了壮族民间艺术文化的多元性。
  2.加深认识,把握特点。山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刘三姐这一广西民间音乐文化符号,把握壮族山歌的特点,首先,我在指导学生温习我国民歌三种主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刘三姐》的几个片段,并以壮乡流传的歌谣“唱歌要数刘三姐,岁岁月月唱不完,如今壮乡称歌海,句句都是三姐传”来使学生认识其在壮族人民心中具有的特殊地位。然后,播放电影版《什么结子高又高》片段,展示壮族人民劳作的情景,引领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把握壮族山歌“一领众和,男女对唱”的特点。最后,教唱歌曲中“哎”的部分,让学生模拟壮族人民在劳作过程中或劳作之余对山歌的情景,用心体会歌词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特点,从而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3.深入探索,学习新歌。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避免枯燥练唱,在学习歌曲领唱部分时,我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这首歌曲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并让学生在歌谱上标注出难唱的部分,还请视唱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唱歌谱,以让学生自主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旋律,快速地自学歌谱,从而达到了生生互动的效果。
  4.合作编创,培养能力。当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后,为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编创能力,加深他们对壮族“歌圩节”的认识,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歌圩节”上壮族男女老少热情相邀即兴对歌的场景,这样不仅为学生进行合作编创做好了铺垫,而且使其对壮族独特的“山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即兴创作的欲望。其次,指导学生根据壮族山歌的音乐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创歌词。由于小学生的即兴编创能力还比较差,在编创之前,我对其提出了以下要求: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编创。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歌词,我充分利用投影仪来呈现歌谱,并让学生把小组编创好的歌词写在“对歌卡“上,以使对答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快速记忆歌词。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对唱。我按照壮族对山歌的风俗,将学生按男女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对歌比赛,使学生获得了创造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最后,以教师唱出“哎,壮乡的别称是什么?壮族的歌仙是哪一个?壮族的歌圩节在哪一天?壮族的山歌怎么唱”,学生即兴对答的形式结束本节课授课内容,为对歌比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编创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文学家传记写作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本质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文章对当代出现的文学家传记创作进行了一番扫描,并重点分析了朱东润的诗人
廉政书屋是荆门市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文章结合廉政书屋开办一年多来的建设与实践,探讨了廉政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办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学习材料;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69-01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真正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了解;观察;关爱;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5(A)—0030—01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班主任又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大的。在新形势下班主任怎样才能搞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呢?  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68-0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如,学习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我拿出
该文从阅读的角度、以"细读"的方式比较分析了"张爱玲传记"的三个文本.三个文本在感情色彩的渲染方式、传记材料的使用方式及传主的作品在传记文本中的处理方式等各具有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