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紧扣生活,在交流中探究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问质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亦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中感受道德的价值所在,尝试对道德价值观进行决择,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我会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渠道。如教学《我不害怕》,先让学生分别调查五到八名同学: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最害怕?从调查记录看,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怕毛毛虫、怕与生人交流,怕在黑屋里睡觉、怕吃药打针、怕电闪雷鸣,等等。这些来自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就成了孩子们探究的起源。
于是,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了自己产生害怕心理的原因,如心理因素、知识的缺乏、别人的影响及其它等。了解了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害怕心理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并能以一颗寻常心来看待。接着,我又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支招”,尝试着用轻松、有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此,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了疑问,克服了害怕心理。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探究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引发疑问、体验探究也是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发问题探究,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及人生感悟重新链接到学习中去,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教育主题。
情境创设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分角色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体验。例如教学《走亲戚》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种人物,模拟整个走亲戚的过程,在演出中发现问题(如穿戴的习惯,说话的礼貌,吃饭的礼节等等),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规范的行为标准,并试着演练演练。这种情境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拓展空间,在实践中探究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要学好品德这门课程,不能局限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例如《拒绝诱惑》一课,教材中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有香烟、毒品的诱惑,有帮会、邪教的毒害,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此。我们还要将教学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去,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具体问题,如网络的诱惑常常使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游戏的升级令个别学生夜以继日沉溺其中,网络虚幻感情的极端化令道德标准出现偏失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究,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后果,根据具体场景探讨有效的“拒绝诱惑”的方法。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拓展学习话题,提出探究任务,才能解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同时,老师不仅要通过课堂的探究,让学生感知现象,理解内涵,更要使道德认识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他们付诸实际行动,从而养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还需强调几点,即要以学生参与为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行动实践为归宿。
责任编辑 李红霞
一、紧扣生活,在交流中探究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问质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亦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中感受道德的价值所在,尝试对道德价值观进行决择,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我会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渠道。如教学《我不害怕》,先让学生分别调查五到八名同学: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最害怕?从调查记录看,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怕毛毛虫、怕与生人交流,怕在黑屋里睡觉、怕吃药打针、怕电闪雷鸣,等等。这些来自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就成了孩子们探究的起源。
于是,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了自己产生害怕心理的原因,如心理因素、知识的缺乏、别人的影响及其它等。了解了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害怕心理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并能以一颗寻常心来看待。接着,我又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支招”,尝试着用轻松、有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此,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了疑问,克服了害怕心理。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探究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引发疑问、体验探究也是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发问题探究,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及人生感悟重新链接到学习中去,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教育主题。
情境创设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分角色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体验。例如教学《走亲戚》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种人物,模拟整个走亲戚的过程,在演出中发现问题(如穿戴的习惯,说话的礼貌,吃饭的礼节等等),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规范的行为标准,并试着演练演练。这种情境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拓展空间,在实践中探究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要学好品德这门课程,不能局限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例如《拒绝诱惑》一课,教材中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有香烟、毒品的诱惑,有帮会、邪教的毒害,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此。我们还要将教学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去,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具体问题,如网络的诱惑常常使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游戏的升级令个别学生夜以继日沉溺其中,网络虚幻感情的极端化令道德标准出现偏失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究,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后果,根据具体场景探讨有效的“拒绝诱惑”的方法。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拓展学习话题,提出探究任务,才能解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同时,老师不仅要通过课堂的探究,让学生感知现象,理解内涵,更要使道德认识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他们付诸实际行动,从而养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还需强调几点,即要以学生参与为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行动实践为归宿。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