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基于微观层面技术学习和创新的视角提出产业升级对策,希望能提升企业资本积累能力、核心技术扩展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 推动产业高级化,推动产业升级。
关键词:产业升级;企业升级;技术升级;技术学习;技术创新
1 企业要加强对外的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
企业要想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的环境中争得自己的立身之地,在技术方面,就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相结合。"走出去"指的是企业积极向别人学习,交流和探讨。"引进来"并不是指全盘接受和盲目接收,而是有所借鉴,批判继承。企业加快升级步伐,保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就要积极主动走向世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益于技术交流和借鉴的活动,向行业的领导者学习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要模仿,更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业务流程,开发适合自己,适合市场的,具有自主研发成果的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开发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行业的垄断者和技术的垄断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研发的输出效率和技术导出成果。注重实际效用和考虑成本收益的比重。不仅要在物质资源上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还要在非物质上,包括企业制度支持,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是应对全球重组的挑战,更是一种战略与意识。
2 企业要提高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开发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开展较低水平的转移研发活动。因此,政府资助的研发实验室在开发研究乃至更高水平的创新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认识到这点,中国台湾政府建立一系列的实验室,为了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极其有效的服务。这些实验室绝大多数是针对于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工业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涵盖了各种水平的转移型研发活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研究创新,甚至有一些已经颇具规模和颇有成果,可以和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相媲美。
相对比,我们企业的研发意识还很薄弱,研发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研发机制不完善等等很多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我们企业的研发起步较慢,水平相对落后。前些年学者们普遍传颂产学研的研发升级模式。但是,多年过去了,效果甚微。中国企业的研究机构主要是政府机构和一些大学机构,企业自身建立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实验室所占的比率很小。导致政府的研发经费大部分没有运用到实际的研发创新中,而是用于政府部门的公费消费了。而大学的研究机构又相对超前,没有很好把研究的成果付诸实际行动,使其投入市场,导致了研究和市场的脱节。
3 企业要加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
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进高技术投入和高产业关联的项目,对我国企业加速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优化和工业信息化进程意义重大。经济全球化的汽车、计算机、电子科技行业,生物工程和航天工业等高科技主导的产业,其相互之间技术关联系数很高,而且全球化程度也很高,行业垄断性极强,进入壁垒很高。在这些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群中,产业价值链一体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形成并相当成熟,而且它正越来越决定和引导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大限度地被纳入这些高新科技体系和高新科技的产业价值链将会成为各国企业技术升级,产业优化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项目的时候,重点考虑的方向应该是积极引进高产业关联项目和高科技,高技术投入的项目。当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外国大型的跨国公司难免会对我国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实施压制的对策,限制核心和高新技术流入。国际贸易会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好的契机。加大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对于产业升级来说,不仅是一个战略意图,更应该是一个战略方法。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应向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入平等对待的方向改革,促使企业更加合理的使用技术,提高国际贸易中技术的外溢水平和效率。
4 大力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学习,建立支持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机制
企业建立支持创新和学习的机制至关重要。一者,基于经济运行的经济规模需要。本文认为市场规模足够大或者获利空间足够大时,才会有私营企业提供大规模的信息服务和为企业提供升级服务。另一个原因是在已有的资源条件下,资源的有限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建立这样的支持机制,会使得企业的研发的输出产生外部性。在很多时候,企业接受商业性的服务机构,无法获取提高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业升级益处,因为成本加大了。一部分收益是由于通过外部性溢出,对于那些刚刚要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企业,技术转移的相关外部性和有效的吸收外部资源,包括投资和技术的投入等,尤为重要。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无论从行业的规范性,还是行业的开放性,企业的技术升级都要面临国际贸易中技术问题压力和国际专利垄断的限制和压迫。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一直处于低端的价值链节点,我们不仅要突破国际行业规范和行业垄断的限制,还要运用国际贸易的条框,国际法律,国际援助等保护我们的专利知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也要跟上国际的脚步,企业要想优化流程,提高能力来促进产业升级,必须从企业内部的机制上鼓励企业建立支持创新和学习交流的机构和平台,同时加强专利知识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
5 企业要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
中国企业目前的研发创新投入大部分都是靠国家扶持。国家能照顾的范围毕竟很小,企业自某产业升级应该加大研发创新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的补给,包括实验室的建立,包括知识储备等。总的来说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都是要靠企业自身的投入才会有高回报和长期回报。企业不能只看重短时间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那么就要放长线钓大鱼。资源的投入不是一年两年就收到很高的回报,它是一个动态和循环的过程。总的来说,企业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可分为两大类,即是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软资源有技术技能,知识储备和积累,专利的研发和购买,制度的完善等。硬资源可以是实验室的开发建立,研发平台的扩大和完善,研发创新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等等。不管是软性资源还是硬性资源,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人才。21世纪,人才才是最缺乏和最珍贵的资源。产业升级不能忽视人才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才,企业的产业升级发展,品牌的建立和维护都是一句空话。基于企业产业升级的人才战略,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为产业升级引进人才;二是为产业升级培育人才。产业升级制约因素来自多方面,技术制约是关键,但是人才的制约却是关键中的关键。其中高层次人才的紧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产业升级要以最有效的人才政策、最灵活的人才制度、最贴心的人才服务,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创建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地区人才资源优势。纵观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谁不是靠人才发家致富的,没有哪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ennett, D., X. Liu, D. Parker, F. Steward, and K. Vaidya, 2000, Technology Transfer toChina: A Study of Strategy in 20 EU Industrial Countries," Aston Business School, Aston University.
[2]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port on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999 Ho, Samuel, Gu,Jirui and Ying-long Yan, 1996,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echnologyProgress in China,
[3]杜晓君,陈媛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从企业能力提升到产业升级[J].沈阳干部学刊,2006(2):32-33.
[4]龚三乐.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企业竞争力[J].北方经济,2006(5):67-68.
作者简介:李文威,华南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关键词:产业升级;企业升级;技术升级;技术学习;技术创新
1 企业要加强对外的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
企业要想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的环境中争得自己的立身之地,在技术方面,就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相结合。"走出去"指的是企业积极向别人学习,交流和探讨。"引进来"并不是指全盘接受和盲目接收,而是有所借鉴,批判继承。企业加快升级步伐,保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就要积极主动走向世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益于技术交流和借鉴的活动,向行业的领导者学习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要模仿,更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业务流程,开发适合自己,适合市场的,具有自主研发成果的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开发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行业的垄断者和技术的垄断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研发的输出效率和技术导出成果。注重实际效用和考虑成本收益的比重。不仅要在物质资源上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还要在非物质上,包括企业制度支持,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是应对全球重组的挑战,更是一种战略与意识。
2 企业要提高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开发独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开展较低水平的转移研发活动。因此,政府资助的研发实验室在开发研究乃至更高水平的创新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认识到这点,中国台湾政府建立一系列的实验室,为了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极其有效的服务。这些实验室绝大多数是针对于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工业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涵盖了各种水平的转移型研发活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研究创新,甚至有一些已经颇具规模和颇有成果,可以和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相媲美。
相对比,我们企业的研发意识还很薄弱,研发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研发机制不完善等等很多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我们企业的研发起步较慢,水平相对落后。前些年学者们普遍传颂产学研的研发升级模式。但是,多年过去了,效果甚微。中国企业的研究机构主要是政府机构和一些大学机构,企业自身建立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实验室所占的比率很小。导致政府的研发经费大部分没有运用到实际的研发创新中,而是用于政府部门的公费消费了。而大学的研究机构又相对超前,没有很好把研究的成果付诸实际行动,使其投入市场,导致了研究和市场的脱节。
3 企业要加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
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进高技术投入和高产业关联的项目,对我国企业加速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优化和工业信息化进程意义重大。经济全球化的汽车、计算机、电子科技行业,生物工程和航天工业等高科技主导的产业,其相互之间技术关联系数很高,而且全球化程度也很高,行业垄断性极强,进入壁垒很高。在这些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群中,产业价值链一体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形成并相当成熟,而且它正越来越决定和引导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大限度地被纳入这些高新科技体系和高新科技的产业价值链将会成为各国企业技术升级,产业优化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项目的时候,重点考虑的方向应该是积极引进高产业关联项目和高科技,高技术投入的项目。当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外国大型的跨国公司难免会对我国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实施压制的对策,限制核心和高新技术流入。国际贸易会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好的契机。加大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对于产业升级来说,不仅是一个战略意图,更应该是一个战略方法。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应向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入平等对待的方向改革,促使企业更加合理的使用技术,提高国际贸易中技术的外溢水平和效率。
4 大力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学习,建立支持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机制
企业建立支持创新和学习的机制至关重要。一者,基于经济运行的经济规模需要。本文认为市场规模足够大或者获利空间足够大时,才会有私营企业提供大规模的信息服务和为企业提供升级服务。另一个原因是在已有的资源条件下,资源的有限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建立这样的支持机制,会使得企业的研发的输出产生外部性。在很多时候,企业接受商业性的服务机构,无法获取提高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业升级益处,因为成本加大了。一部分收益是由于通过外部性溢出,对于那些刚刚要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企业,技术转移的相关外部性和有效的吸收外部资源,包括投资和技术的投入等,尤为重要。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无论从行业的规范性,还是行业的开放性,企业的技术升级都要面临国际贸易中技术问题压力和国际专利垄断的限制和压迫。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一直处于低端的价值链节点,我们不仅要突破国际行业规范和行业垄断的限制,还要运用国际贸易的条框,国际法律,国际援助等保护我们的专利知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也要跟上国际的脚步,企业要想优化流程,提高能力来促进产业升级,必须从企业内部的机制上鼓励企业建立支持创新和学习交流的机构和平台,同时加强专利知识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
5 企业要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
中国企业目前的研发创新投入大部分都是靠国家扶持。国家能照顾的范围毕竟很小,企业自某产业升级应该加大研发创新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的补给,包括实验室的建立,包括知识储备等。总的来说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都是要靠企业自身的投入才会有高回报和长期回报。企业不能只看重短时间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那么就要放长线钓大鱼。资源的投入不是一年两年就收到很高的回报,它是一个动态和循环的过程。总的来说,企业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可分为两大类,即是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软资源有技术技能,知识储备和积累,专利的研发和购买,制度的完善等。硬资源可以是实验室的开发建立,研发平台的扩大和完善,研发创新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等等。不管是软性资源还是硬性资源,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人才。21世纪,人才才是最缺乏和最珍贵的资源。产业升级不能忽视人才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才,企业的产业升级发展,品牌的建立和维护都是一句空话。基于企业产业升级的人才战略,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为产业升级引进人才;二是为产业升级培育人才。产业升级制约因素来自多方面,技术制约是关键,但是人才的制约却是关键中的关键。其中高层次人才的紧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产业升级要以最有效的人才政策、最灵活的人才制度、最贴心的人才服务,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创建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地区人才资源优势。纵观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谁不是靠人才发家致富的,没有哪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ennett, D., X. Liu, D. Parker, F. Steward, and K. Vaidya, 2000, Technology Transfer toChina: A Study of Strategy in 20 EU Industrial Countries," Aston Business School, Aston University.
[2]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port on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999 Ho, Samuel, Gu,Jirui and Ying-long Yan, 1996,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echnologyProgress in China,
[3]杜晓君,陈媛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从企业能力提升到产业升级[J].沈阳干部学刊,2006(2):32-33.
[4]龚三乐.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企业竞争力[J].北方经济,2006(5):67-68.
作者简介:李文威,华南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