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用菌栽培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研究了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建立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和形成教学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课程特色五个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高职 食用菌栽培 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实践
  
  一、食用菌栽培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食用菌栽培是在微生物學、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用技术,也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无菌操作,把菌种接种于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使其生长形成营养和药物价值较高的大型食用真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野生菌类资源育种驯化科研的不断深入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推广应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已有40余种,食用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已被人们普遍认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机食品和保健药品,其工厂化栽培与生产的数量与面积每年稳定增长,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农业高职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的基地。这门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好的现代生物技术课程的开发对高职农业生物类专业的建设,对农业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产学结合,为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根据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针对这类人才既要保证理论的“必须、够用”,又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栽培管理技术,具备组建制种中心和栽培室,应用消毒、灭菌技术进行菌种生产,掌握3种菌类栽培管理的能力和进行病虫害预防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食用菌制种技术
  主要包括培养基制备、灭菌、消毒、分离、选育、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等一系列技术性关键措施。为了确保菌种制备的成功,必须有基本的实验室装备和进行无菌操作,这是进行菌种制备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掌握实验室组建技术,它包括准备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等的建立和设备配置技术;要按照食用菌制种基本原理,深入了解各种真菌生长繁殖的特点,掌握三级常用培养基的配置方法、灭菌消毒技术以及菌种接种、扩大与培养关键性技术,菌种保存等一般性技术。
  
  (二)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分解纤维能力以及对各种微生物抵抗能力的强弱,可将食用菌栽培分为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生料栽培的食用菌其培养基不经过常压灭菌,而经过巴斯德灭菌或一定预处理就能进行栽培,如草菇、双孢蘑菇、凤尾菇及平菇等。熟料栽培就是将原料配置好之后,装入塑料袋经过常压灭菌、接种培养,采用适当管理措施获得子实体。目前绝大部分菌类(香菇、黑木耳、金针菇、银耳、猴头、灵芝等)都是以熟料栽培,目前技术比较成熟,较适用于生产应用,应为高职学生掌握的主要技术。但无论栽培哪种菌类,培养基一定要灭菌彻底,这是熟料栽培的核心,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技术。
  
  (三)了解食用菌栽培前沿知识和新材料、新技术,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和育种驯化相对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新材料是菌类运用不同农作物下脚料为主要基质进行栽培,来获得优质高产产品的技术研究,如平菇栽培可用玉米芯,也可用玉米秆、苹果渣,还可用木屑、稻草等作为主要基质,为产品生产提供多种原料选择途径。新技术主要指在新的栽培模式下,或在栽培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新措施,新方法,克服不利条件,提供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研究。新模式如菌粮、菌菜立体栽培,下脚料重复利用等,新措施、新方法,如菌类越夏、越冬栽培,覆土栽培等,主要应用于生产和技术推广。这些知识和技术对学生了解前沿知识和未来技术发展的应用具有铺垫作用。
  
  三、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实践
  
  (一)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理论要求较高、实践性又强的实用技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应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使实践相对独立,其课内教学需要30学时,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试验课应占1/3;此外,还需要一周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使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为使实践教学具体化,要编写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编制有针对性的试验与实训指导。通过对试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促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观念,巩固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较熟练地掌握栽培食用菌的多种方式、方法和主要操作技能。
  
  (二)建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需要完备的试验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来支撑。为此,我院投入了20多万元组建了无菌室和培养室,建立了有温室和原料库组成的食用菌栽培基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处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农业龙头企业、农科院所、农业现代化园区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观、学习和实训实习的良好条件。
  
  (三)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交替进行。如课堂讲授、课前培训、边讲边练、随堂训练、校内模拟、参观学习、参与科研、综合实习、现场操作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作用和综合效果。
  
  (四)建立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食用菌栽培的实践教学比重大又重要,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还需进行实践技能的考核,因此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并专门拟定技能考核办法,单独进行考试。考核制度不仅可使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重视实践教学,促进操作训练;还有利于检查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主要技术。
  
  (五)教学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食用菌栽培技术既可以用于教学,又可以用于生产和技术推广,教师既要认真从事教学,又要积极投身生产和技术推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栽培了平菇、金针菇、香菇和黑木耳等菌类,同时还为当地菇农生产食用菌提供优质菌种,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解决菇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走出了一条教学与技术指导、服务相结合,以教学带动技术指导、以技术指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威廉·维尔斯曼.教育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3]雷正光,曹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及试验方案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4]黄毅.食用菌生产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摘要:“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及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借鉴和扬弃传统伦理中的“慎独”思想,充分发挥“慎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慎独 大学生 网络生活 道德自律    自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趋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潮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培养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正是顺
在现代教育中,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这就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具体影响.其中,复习心态是指小学生在复习活动中所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进步.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传递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无疑也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教育的进步蕴含在新时代的教师中,教师
为了可以更好的应对高中高强度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对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有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高中生的学
当前新课改要求下,对高中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主动探究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诉求,以互动教学为主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应当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