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解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对策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初中学习阶段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两极分化。以初中数学的学习现象为例,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992-7711(2021)18-081
  为缓解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教师首先应全面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成因,通过分析进行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弱化教学的两极分化。
  一、两极分化产生的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在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的学习是在基础知识的原理上加以变通计算的过程,而如若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则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一定的困难;而基础能力相对稳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则能够游刃有余,并逐渐形成学习数学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与学生之间受基础知识的影响,则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1]。
  (2)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中学生而言,其学习的兴趣除对数学能够保有热情以外,则是建立在与数学的掌握度之上,通常人会对所掌握的知识更加具有兴趣与动力,而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部分学生由于数学的学习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与困难,则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数学有些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难以理解,知识体系枯燥乏味,且数学需要大量的计算,种种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学生逐渐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造成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出现知识断层现象,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3)缺乏信心,意志较为薄弱
  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的跨度相对较大,无论是在数学抽象还是在数学难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随之提升。就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其缺乏一定的抗压心理,面对具有困难与挑战的数学问题,则易于表露出畏难心理,缺乏一定的意志力[2]。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则更加愿意接受挑战,久而久之,这一现象则使得数学的学习初见形成两极分化。
  2.其他因素
  (1)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纵观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教学方式多是以一概全的方式所进行的。教学体系统一且一致,未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作以调整,而是以统一的教学模式所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并未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致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及时跟进教师的思路,导致学习效果更加的不理想。
  (2)教学理念陈旧固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发生转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虽已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设计教学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仍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同时,教学的互动性较低,多是以单方面的讲授为主,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仅仅是以成绩定义学生,未能及时做到教学反思。
  (3)作业布置合理性不足
  由于数学是一门计算量较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则常常以“题海”的方式布置,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更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为完成作业内容抄袭他人作业,导致无效学习。而亦有部分教师为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在作业的布置上却又过于较少,使得学生的练习量不足,未能完全掌握数学知识,因而在作业的布置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二、缓解两极分化的教学策略
  1.加强基础训练,梳理数学知识
  (1)制作微课,针对性练习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升数学能力水平的基本前提,基于两极分化的现象而言,为提升教学效率,使处于两极阶段的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则应当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加强教育指导,以使其能够较好地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制作基础性微课内容,将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制作为微课,并上传至班级群或校园网页等,以供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其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勾股定理》时,则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融合,结合小学阶段的三角图形的学习,通过新旧知识的巩固与衔接,设计制作微课。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依据自身情况,通过学习微课内容,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从而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减缓两极分化现象。
  (2)利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掌握
  完整的数学体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以及公式之后,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化记忆知识内容,并加强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对于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定期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体系,如每一课时完成之后,运用思维导图将这一章节作以回顾复习;或是每一章节学习之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巩固等。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方法掌握亦需要教授予学生,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4]。
  2.趣味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1)发挥教学资源作用
  现代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且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着一定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可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将平面的数学图形立体化,以更加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亦可设计故事情境,制作动漫人物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则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应用多媒体影视功能放映相关的生活元素,如纪录片、自然景象图片等,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   (2)创设游戏,提高兴趣动力
  游戏的创设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同时,科学的游戏设计对数学的教育而言,亦是具有多种优势作用,如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深化等等。在具体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可结合不同的知识体系创设游戏,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则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依据具体的题目内容,组合各个小组,进而通过游戏扮演解决方程组。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则可设计闯关游戏,通过各个小组组员之间的接力赛,完成图形挑战,从而掌握平移与旋转的知识体系等等。
  3.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同样需要学生在这一阶段具备应有的学习能力。对两极分化现象而言,其中学习方法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亦是激化了学习成效。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少两极现象。
  (1)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预习、复习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具备完整的学习体系,如此才能够使得学习更加高效。其中,预习则是学习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尤其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得以初步了解新知识概念体系,同时亦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学习效率,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汲取课堂重点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预习作为课后学习任务的一部分。为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以辅助学生明确预习方向,从而逐渐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例如,在预习八年级上册《平均数》时,教师可布置以下预习任务:①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平均数的概念;②思考教材中问题内容,并作以简要回答;③将未能理解的部分加以整合,并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复习过程同等重要,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复习当日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教学课件于课后分享给学生,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促进其知识的整合复习能力。
  (2)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以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习数学时,解决问题则是核心内容部分,其问题的解决形式多种多样。对部分学生而言,由于思维的固化导致在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执着于一种方式,导致思维受限,造成学习数学困难的现象。因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对缓解两极分化现象亦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开阔数学思维更是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在具体教学时,可利用例题的讲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举一反三以及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题目“9(m+n)2-(m-n)2”中,可让学生先行思考,以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而将学生的答案罗列至黑板中,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与此同时,教师亦可以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结合这一题目,自行设计题目并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4.创新教学模式
  (1)合作式教学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教师的引导教学外,教师还可设立各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建议等的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使学生得以在学习小组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进而弱化两极分化的数学学习现象。在小组划分过程中,依据两极分化的特点,教师应当在各个小组中分别安排学习能力较强以及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均衡各个小组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能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减缓两极分化。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且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因而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这一现象,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关注至每一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从而拉近两极分化现象。在此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除课堂教学需要分层设计之外,对课后练习、考核测验亦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层级进行设计。
  4.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以复习与强化为主要目的,在练习量的设计上,应当以“抓重点”为中心,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练习,充分掌握当日所学内容。因而在题目的选择上,應当围绕课堂知识点为核心,以择优选择练习题目,将知识点有效覆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作业的反馈,针对学生未能掌握的部分,着重加以辅导并练习,从而提升作业练习价值。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出现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因素源自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当对症下药,以有效减缓这一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兰秀.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9):124.
  [2]曹玮.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点"的产生及对策[J].情感读本,2016,(32):73.
  [3]曾美玲.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2):192.
  [4]何孝阳.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原因及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3):71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山东 淄博 255000)
其他文献
早期肠内营养对于小早产儿的胃肠道成熟及其生长、神经发育至关重要,而由于小早产儿的生理特殊性,早期直接经口喂养常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借助鼻胃管、十二直肠置管等进行持续或间断肠内喂养。不同的喂养方式各有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哪种方式最适合应用于这类早产儿并无统一的结论,需要更大样本、统一标准的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侵犯全身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SLE传统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疟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缓解病情、控制症状及改善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且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针对SLE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的特异性生物靶向治疗有了迅速发展,在大量临床研究和试验中生物靶向治疗表现出疗效好、
目的分析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诉的不典型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特点,并探讨FeNO在该类型哮喘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儿童哮喘门诊确诊的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诉的不典型哮喘儿童79例为研究对象(不典型哮喘组)。该组患儿于初诊时均接受了肺功能检查、FeNO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特
目的探讨c-Jun在胆红素脑病幼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经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溶液(10 g/L),注射后6 h、12 h断头取脑,重氮反应法检测海马胆红素水平,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及p-c-Jun的表达;ELISA实验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凋亡相关因子Caspa
摘要:积极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聚焦于对异常病人的治疗或者改变,而是试图在普通人身上发现闪光点,使每个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勇气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积极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理念和精准的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设计,特别是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积极心理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四川地区A组轮状病毒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送四川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检测,记录临床资料。提取粪便标本病毒核酸,利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反转录(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检测粪便标本共计2 122份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仍不断攀升,且至今尚无有效治愈的方法。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和加重的首要原因,尤其以鼻病毒(RV)A型和C型感染最为常见。婴儿早期RV感染可增加日后哮喘发生的风险;同时,R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应答异常、激活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促进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抑制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生成导致Treg/Th2细胞失衡等机制与哮喘急性发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儿童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基因遗传及基因多态性有关。感染诱发、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机体免疫异常及环境因素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均起重要作用。新一代遗传学技术的开展,对确定SLE的易感基因,为多基因遗传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目的了解重庆酉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卡他莫拉菌的携带情况及抗生素耐药性特征,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酉阳医院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培养卡他莫拉菌,采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合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判定(EUCAST)标准、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委员会(CLSI)2014年标准和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学会(B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