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典范,诵读经典诗文对人格的塑造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小学生对时尚文化津津乐道,却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为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我们尝试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探索出了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整合;教学策略
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它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魅力和审美意识。我们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摸索了一些二者有机整合的策略。
一、找准语文教材与经典诵读的链接点。
1、用好教材原有的古诗文内容,引领诵读有效地开展。
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文教学内容是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窗口,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经典诵读指导,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深邃。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努力寻找诵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把内容相关的、同题材的、同类表达方式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增加语文课的厚度和深度,让语文课更具趣味性和语文性。新课学完进行拓展延伸时,有意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由此想到了哪首诗或哪句名言、哪些人物情节等,强化经典诵读与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2、扎实开展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诵读活动地深入。
每个学段的语文教材里都安排了与经典古诗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遨游汉字王国”、“古诗词背诵”、“我国的传统节日”、“轻叩诗歌的大门”等等,教材中的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推进诵读活动的良好资源。根据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布置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放手让学生深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再在班级里展示。这些实践活动会把学生对传统文化地理解引向深入,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学生在古今文化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平时诵读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构建“重学生自主诵读,轻教师细致分析”的诵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多種形式诵读中自主感悟诗文要义,轻松愉悦的而学习经历极大地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比如《清平乐·村居》一文地学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自读,以读代讲,轻松地教学生学会了整首词。整首词的学习流程为:
(1)范读,解题引趣。
词是配上音乐可以唱出来的古体诗歌,每首词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我们称为词牌。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村居,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听老师范读思考: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人家呢?
(2)初读,略知文意。
(3)再读,读中品味。
“读罢字音,需略知大意”,这首词朴实易懂,哪些词句自己能读懂?师生交流。
▲读中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和他们聊聊吧!
▲读中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是指谁?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醉里吴音”。
相机介绍“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读中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
(2)练习朗读。
▲读中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文中的无赖与我们现在说的“无赖”一词是一个意思吗?再读此句,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
(2)卧:“卧”可能是什么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出小儿的顽皮呢?
(4)品读,想象画面。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按词句描写的顺序,我们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风景图
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
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梳理。
▲小溪图
村居里还有一处重要的景点,它把我们看到的一幅幅画变成了一整幅画,这处景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整幅画面?
▲村居图
多美的村居图啊,有位画家也被诗中的美景吸引,画出了村居图。出示图,指导学生试背全文。
(5)配乐诵读,感受温馨。
学生和着《紫竹调》轻快优美的旋律再次诵读全词,体会村居生活的宁静悠然,感受温馨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地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逐渐入情入境。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抓好诵读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的经典诵读指导是课外诵读的基础,课外诵读是课堂指导的扩展、延伸,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
参考文献
[1] 沈涛.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诵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8,000(0A4):56.
[2] 陈巧芸.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策略[J]. 科教导刊,2016(5X):129-130.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整合;教学策略
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它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魅力和审美意识。我们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摸索了一些二者有机整合的策略。
一、找准语文教材与经典诵读的链接点。
1、用好教材原有的古诗文内容,引领诵读有效地开展。
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文教学内容是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窗口,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经典诵读指导,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深邃。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努力寻找诵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把内容相关的、同题材的、同类表达方式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增加语文课的厚度和深度,让语文课更具趣味性和语文性。新课学完进行拓展延伸时,有意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由此想到了哪首诗或哪句名言、哪些人物情节等,强化经典诵读与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2、扎实开展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诵读活动地深入。
每个学段的语文教材里都安排了与经典古诗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遨游汉字王国”、“古诗词背诵”、“我国的传统节日”、“轻叩诗歌的大门”等等,教材中的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推进诵读活动的良好资源。根据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布置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放手让学生深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再在班级里展示。这些实践活动会把学生对传统文化地理解引向深入,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学生在古今文化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平时诵读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构建“重学生自主诵读,轻教师细致分析”的诵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多種形式诵读中自主感悟诗文要义,轻松愉悦的而学习经历极大地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比如《清平乐·村居》一文地学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自读,以读代讲,轻松地教学生学会了整首词。整首词的学习流程为:
(1)范读,解题引趣。
词是配上音乐可以唱出来的古体诗歌,每首词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我们称为词牌。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村居,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听老师范读思考: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人家呢?
(2)初读,略知文意。
(3)再读,读中品味。
“读罢字音,需略知大意”,这首词朴实易懂,哪些词句自己能读懂?师生交流。
▲读中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和他们聊聊吧!
▲读中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是指谁?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醉里吴音”。
相机介绍“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读中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
(2)练习朗读。
▲读中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文中的无赖与我们现在说的“无赖”一词是一个意思吗?再读此句,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
(2)卧:“卧”可能是什么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出小儿的顽皮呢?
(4)品读,想象画面。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按词句描写的顺序,我们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风景图
这写的是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
学生讲述,教师简单引导梳理。
▲小溪图
村居里还有一处重要的景点,它把我们看到的一幅幅画变成了一整幅画,这处景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整幅画面?
▲村居图
多美的村居图啊,有位画家也被诗中的美景吸引,画出了村居图。出示图,指导学生试背全文。
(5)配乐诵读,感受温馨。
学生和着《紫竹调》轻快优美的旋律再次诵读全词,体会村居生活的宁静悠然,感受温馨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地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逐渐入情入境。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抓好诵读延伸。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的经典诵读指导是课外诵读的基础,课外诵读是课堂指导的扩展、延伸,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
参考文献
[1] 沈涛.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诵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8,000(0A4):56.
[2] 陈巧芸.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策略[J]. 科教导刊,2016(5X):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