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学生自己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一、挖掘教材,品味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书中言语生动、色彩鲜明的课文内容,更是他们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
1.读读唱唱,感悟自然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课文内容,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小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过后,教师要结合情境,让学生们唱唱跳跳,抒发情感,在歌声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家》一文,内容浅显,小学生在自我朗读时,就已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为此,教师在学生们朗读、背诵后,可以特别设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小学生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儿歌所描绘的深远意境,感受自然的神奇之美。
2.读读画画,体验生活美。
教师在教学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内容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
例如,教学《春风吹》后,让小学生将自己脑中想象到的春天的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掩藏不住一颗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
3、读读写写,描绘社会美。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形象、具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动脑、动口之余,多动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三八妇女节给妈妈的礼物》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祝贺语,写到贺卡上,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小学生积极动脑想出祝福语后,定会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把祝福语正确、端正地写到贺卡上,最后还要有礼貌地把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小一张贺卡,在锻炼孩子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有语文。
二、巧用教材,融入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1、实现对话,回归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经常会让小学生走进教材中的人物,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去感受。
例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话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做小記者采访楚王的教学环节。当小记者采访楚王时,出现了下面的对话:“楚王说:‘哼,齐国难道没有大记者了吗?怎么来的都是些十二、三岁、乳臭未干的娃娃记者?’”这时候霸道的楚王侮辱小记者,小记者该如何反驳呢。于是,扮演小记者——学生把刚学到的晏子的以退为进,偷换概念等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小学生的答案也比较精彩,比如“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了小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2、再现情景,充实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再现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场面,同时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这样做不但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3、自主阅读,体验生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依托,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例如,《碧螺春》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而采茶和炒茶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亲身体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来激发情感,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采茶”部分时,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自己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美的句子以及表现采茶姑娘勤劳和灵巧的词语,反复朗读,仔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拓展教材,走向生活
课堂是小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使他们从自我的世界迈入到广阔的周围世界里,吸收学习。
例如,在学完综合练习《你姓什么》后,教师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个姓,能像课文一样来说呢”?有的学生说:“什么林?双木林”,有的说:“什么陈,耳东陈”……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我妈妈就姓林,是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是自己看课外书认识的”……每一个学生说完,教师都要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这样做,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课外自主学习的乐趣,也鼓励了其他孩子更主动、积极地在课外自主学习。另外,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学语文,还应该鼓励他们多在生活中用语文。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学生提高了语文阅读、表达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强化语文活动,赋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一、挖掘教材,品味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书中言语生动、色彩鲜明的课文内容,更是他们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
1.读读唱唱,感悟自然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课文内容,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小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过后,教师要结合情境,让学生们唱唱跳跳,抒发情感,在歌声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家》一文,内容浅显,小学生在自我朗读时,就已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为此,教师在学生们朗读、背诵后,可以特别设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小学生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儿歌所描绘的深远意境,感受自然的神奇之美。
2.读读画画,体验生活美。
教师在教学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内容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
例如,教学《春风吹》后,让小学生将自己脑中想象到的春天的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掩藏不住一颗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
3、读读写写,描绘社会美。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形象、具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动脑、动口之余,多动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三八妇女节给妈妈的礼物》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祝贺语,写到贺卡上,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小学生积极动脑想出祝福语后,定会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把祝福语正确、端正地写到贺卡上,最后还要有礼貌地把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小一张贺卡,在锻炼孩子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有语文。
二、巧用教材,融入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1、实现对话,回归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经常会让小学生走进教材中的人物,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去感受。
例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话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做小記者采访楚王的教学环节。当小记者采访楚王时,出现了下面的对话:“楚王说:‘哼,齐国难道没有大记者了吗?怎么来的都是些十二、三岁、乳臭未干的娃娃记者?’”这时候霸道的楚王侮辱小记者,小记者该如何反驳呢。于是,扮演小记者——学生把刚学到的晏子的以退为进,偷换概念等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小学生的答案也比较精彩,比如“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了小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2、再现情景,充实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再现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场面,同时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这样做不但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3、自主阅读,体验生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依托,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例如,《碧螺春》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而采茶和炒茶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亲身体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来激发情感,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采茶”部分时,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自己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美的句子以及表现采茶姑娘勤劳和灵巧的词语,反复朗读,仔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拓展教材,走向生活
课堂是小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使他们从自我的世界迈入到广阔的周围世界里,吸收学习。
例如,在学完综合练习《你姓什么》后,教师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个姓,能像课文一样来说呢”?有的学生说:“什么林?双木林”,有的说:“什么陈,耳东陈”……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我妈妈就姓林,是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是自己看课外书认识的”……每一个学生说完,教师都要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这样做,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课外自主学习的乐趣,也鼓励了其他孩子更主动、积极地在课外自主学习。另外,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学语文,还应该鼓励他们多在生活中用语文。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学生提高了语文阅读、表达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强化语文活动,赋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