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双向移动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而如何准确的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关乎探究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操作并且使得实验更加简洁.准确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本文巧用双向移动法解决传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双向移动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结果更加精确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物理必修2》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和平常的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所以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清楚。而教学中如何准确的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关乎探究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描迹法和频闪照相法,但后者往往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而难以采用,所以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采用的是描迹法即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来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且实际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实验步骤:
  一.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末端处于水平位置.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锤线或气泡水准,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装置如右图所示.
  2.将描迹记录纸衬垫一张复写
  纸或打字蜡纸,紧贴记录面板用压纸板固定在面板上,使横坐标x轴在水平方向上,纵坐标y轴沿竖直方向向下(若用白纸,可事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x、y坐标轴线),并注意使坐标原点的位置在平抛物体(钢球)的质心(即球心)离开轨道处.
  3.把接球挡板拉到最上方一格的位置。
  二.将定位板在某一位置固定好.钢球紧靠定位板释放,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
  三.下落的钢球打在向面板倾斜的接球挡板上,同时在面板上留下一个印迹点.
  四.再将接球挡板向下拉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打出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拉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钢球下落时的一系列迹点.
  五.变更定位板的位置,即可改变钢球平抛的初速度,按上述实验操作方法,便可打出另一系列迹点.
  六.取下记录纸,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
  在以上设计中,由于接球挡板与小球碰撞时小球甚至会被弹起,所以在面板上所打的点迹有一定的误差,另外,面板上打下的是蝌蚪状的点迹,这对描绘轨迹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有一点就是接球挡板是否水平也会对实验的精确度产生影响。还有一些设计中没有定位挡板,而是让小球运动过程中与一支铅笔相撞来记录小球运动的点迹,这样操作的误差就更大了。为了使得实验的精确度提高,笔者做了如下设计与改进:
  在以上实验中不用接球挡板或铅笔,而是将面板转过90度,使白纸正对斜槽口且纸面和斜槽口垂直后,先使平板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正对斜槽口,让小球从斜槽某一位置滚下后在槽口处与面板相撞便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一个点迹,以这一点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坐标原点就是平抛运动的初位置。然后在将面板向后平移L长度的同时向右(或向左)平移L长度后,让小球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又与面板相撞时在纸上留下一个点迹;重复以上第二步的操作便可在纸面上依次留下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点迹。最后拆去实验装置从面板上把白纸取下并将点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图像。
  这一改进最突出的方面表现在:1、坐标原点的确定准确无误。2、每次所得到的点迹都代表了球心所在的位置,所有点迹都是在同等条件下得到的。3、体现了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实际实验的结合,达到了巩固和应用的目的。
  另外,这一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方案所用的器材数量也减少了。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平移面板时双向位移的一致性,可提前在水平面上建立一个一条坐标轴沿斜槽口所在的方向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做一条坐标系的角平分线,并标记下初始时刻面板与这条角平分线重合的点,在以后的移动中只要保证标记的点沿着所画的角平分线移动即可。这样的设计使得操作过程简单化的同时又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
  注意事项:
  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且与斜槽末端保持垂直。
  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或右)上角到右(或左)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作者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脚步,我们从好奇兴奋逐渐走向冷静、务实,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关注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标。  我们常常说,时间就是效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承载了老师和学生多少期盼呐!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我想从创设情境和课堂评价两方面谈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   一、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美育工作也得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美是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美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美育之父”的席勒认为:“要使感悟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门,美术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全面发展更是举足轻重,教师应立志改革,着眼创新,从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期刊
[摘要]三维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学会、会学、乐学。其中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是为了有的放矢,要小而精,避免杂乱,要学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由原来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之以“渔”。情感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还要注重教师自身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目标 教学 渗透    一堂课的好坏,首先要看其三维目标的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充盈学生生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激发兴趣 体验阅读 轻松阅读 体验成功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实验教学 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一套适合新课程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程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
期刊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问题复杂、模棱两可,对提出的问题只接受期望的回答,用问题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提问。  [关键词]课堂 提问 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音调、语调、语境的变化而提出问题,或是口头表述的,手势表示的提问,只要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都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要]兴趣养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通过数学学习兴趣、反思习惯的培养,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反思 形成习惯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即目的、兴趣、毅力、创新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所以培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那么,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一主要目的呢?   首先,谈谈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