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世界一流学科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院校,以哈佛、斯坦福、MIT等为例,他们依凭不同的建设模式发展出的学科建设路径,各有其特点和参考价值。本文选取了高等教育发展长河中的后起之秀——斯坦福与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这两所以重点建设为方针导向的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并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学科建设 斯坦福 卡内基梅隆
一、引言
作为美国一流大学行列中的两匹黑马,斯坦福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经历了从建校之初的平庸到20世纪中后期的腾飞。这其中,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学科规划和建设,人才招揽、先进的建设思路如技术转化、产学研结合等先进举措推进着两校学科建设的进程。分析和总结这两所院校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和特点,将为我国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借鉴意义。
二、斯坦福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
二战后的斯坦福大学抓住与政府全面合作的机遇,积极与工业界密切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得益于副校长兼教务处长弗雷德特曼首先提出的卓越塔尖计划及在该规划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措施。
1.遵循集中建设的原则
斯坦福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以杜拉克原则为指导,致力于打造尖端学科。一般来说,办学资源的有限与建设投入的无限是一对恒有的矛盾,这决定了在学科建设上的优劣取舍。在集中建设优势学科和全面建设之间,斯坦福大学选择了前者。1969年,斯坦福大学撤销了实力较为雄厚的建筑学院,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前景更为广阔的电子工程与物理化学学科的建设中,而之后这些学科也果不其然发展迅猛,并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实力。
2.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斯坦福大学的资金筹集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特曼时期,为满足规划所需的大量资金,大学将校内部分闲置的土地进行出租,并用于兴办工业园区;历史上,斯坦福7还有过三次成功的筹款运动,每次筹款过亿;另外,外界捐贈也是斯坦福大学的重要资金来源。斯坦福大学在建立初期就依靠着创办者斯坦福的捐赠维持运作,现如今捐赠主体进一步扩大到校友会。目前,斯坦福大学坐拥47亿美元捐款储存,这笔资金将足以应付学校每年的日常开支。
3.师资队伍建设
以追求高质量教育、科研和革新为目标的斯坦福大学,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战略地位。在聘任教师之初,斯坦福大学就遵循着创建者提出的“要物色最优秀的教师,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之原则。而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情况来看,斯坦福大学确实保持着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准:斯坦福大学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的是1952年的物理学家布洛克,到1983年的30年间,除一次非学术性的和平奖之外,共有16人次获奖,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人次。
4.产学研相结合
以科技园区为依托,斯坦福大学通过“优先合作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来增进和周边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科技园也为师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园区的建设使校企间逐步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人才;另一方面,由企业形成的科技园又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斯坦福大学利用地缘优势,实现了周边产业资源的整合并为其学科建设服务。
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
从一所普通的行业学院到成为全美前25名强大学中惟一一所创建于20世纪的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一个过程。
1.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很多院系都是在跨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发展自工商管理学院的计算机系。在项目研发上,基于学科交叉的应用实例也屡见不鲜。如和以生物医学技术著称的匹兹堡大学进行人体器官或骨头移植手术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如今此项目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2.汇聚卓越人才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人才队伍中不仅包括一流的科研人员,还包括了能力超群的领袖人物。以计算机科学系为例,该系在成立之初就因拥有像赫伯特西蒙、艾伦纽维尔等一批享誉该领域的专家而闻名于世。此外,该系还拥有着优秀的管理人才。艾伦佩利是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科学系的缔造者,他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约瑟夫·特劳伯,作为转型期接触专业管理人员,开创了计算机卡学习理性规划、专业管理的先河,带领计算机科学系走出创业低谷,迈进一个新台阶。正如特劳伯所说,大学里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人,是那些愿意为学科建设奉献一生的关键人物。
3.多途径鼓励技术成果转化
一方面,卡内基梅隆大学通过支持教师办私企鼓励教师进行发明创造并将进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大学还于1993年建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为寻找新技术发明,评估其潜在市场价值;保护知识产权,为学校新技术发明申请专利,负责与私人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提供技术孵化站和部分启动经费;为创建的高技术公司寻找管理人员,组织产品开发与营销。另外,卡内基梅隆大学还通过建立项目平台招商引资,促进企业与研究中心合作来进行产学结合,如娱乐科技中心的成立等等。
四、启发
1.合理定位,科学规划
学科建设之初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是走重点建设道路亦或全面发展,大学需要根据既有的办学实力、规格、目标等找准定位。这包括在结合未来战略远景的基础上决定优化、重点建设、合并整合的对象;以及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布局。一个合理的学科布局应该包含扎实的基础学科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应用学科。另外,对学科的划分不可过于细化,需要注重相互的联系以促成合作与交叉。
2.多渠道筹集资金
外部经费与资源作为建设基础是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宽经费渠道来源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依然以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这两大来源为主,没有积极调动捐款的社会力量。在市场机制主导的大环境下,高校需要建立以项目为平台,基金会为辅助的外部资金补助调节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拓宽高校資金口径,且将带动校企联动。 3.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在遴选学术带头人上,需要考量候选人的全面素质和个人特质。这包括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等等。人选的决定要遵循自然形成的选举原则,不受行政手段干预。选出后,应当给学术带头人充分的学科自主权,包括学科建设的人事权、财产权。再者,是对学术带头人领导下的学术团队的规制。一个好的团队应当拥有合理的年龄、专业结构和层次并做适当的学缘安排。
4.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当今,科学发展正呈现出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将影响着科研组织形式与规模的变化,使原来以个人为主的研究方式转变为以集体研究为主的新方式。在这种方式引导下的学科合作并不仅限于一所学校内部,还涉及到跨校之间的合作乃至国际合作。而目前,我国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分散主义问题。各学科、系各行其是,缺乏整体意识。只有铲除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山头”,强化“一盘棋”意识,实现优化组合,才能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
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每年3万项科技成果与7万项专利问世的情况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而美国却高达80%。根据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对此,高校应尽快在校内建立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帮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立法上,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时间,推动技术转化顺利进行在科技成果的审定和管理环节上,要严格把关,杜绝放一切对社会经济安全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发明过关。
参考文献:
[1]王宏月.斯坦福大学的崛起研究(1945-1970)[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徐旭东.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1):47-50.
[3]王莉华,王素文,汪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竞争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Traub,T Joseph F.Oral history interview by William Aspray,New York.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 [EB/OL].(1985-03-29) [2011-06-24].http://purl.umn.edu/107684.
[5]岑建君.美国大学中的一颗闪耀明星——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做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0(7):22-23.
[6]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46-52.
[7]吴珍华,雷良海.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4):13-15.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務学院)
关键词:学科建设 斯坦福 卡内基梅隆
一、引言
作为美国一流大学行列中的两匹黑马,斯坦福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经历了从建校之初的平庸到20世纪中后期的腾飞。这其中,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学科规划和建设,人才招揽、先进的建设思路如技术转化、产学研结合等先进举措推进着两校学科建设的进程。分析和总结这两所院校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和特点,将为我国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借鉴意义。
二、斯坦福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
二战后的斯坦福大学抓住与政府全面合作的机遇,积极与工业界密切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得益于副校长兼教务处长弗雷德特曼首先提出的卓越塔尖计划及在该规划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措施。
1.遵循集中建设的原则
斯坦福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以杜拉克原则为指导,致力于打造尖端学科。一般来说,办学资源的有限与建设投入的无限是一对恒有的矛盾,这决定了在学科建设上的优劣取舍。在集中建设优势学科和全面建设之间,斯坦福大学选择了前者。1969年,斯坦福大学撤销了实力较为雄厚的建筑学院,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前景更为广阔的电子工程与物理化学学科的建设中,而之后这些学科也果不其然发展迅猛,并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实力。
2.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斯坦福大学的资金筹集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特曼时期,为满足规划所需的大量资金,大学将校内部分闲置的土地进行出租,并用于兴办工业园区;历史上,斯坦福7还有过三次成功的筹款运动,每次筹款过亿;另外,外界捐贈也是斯坦福大学的重要资金来源。斯坦福大学在建立初期就依靠着创办者斯坦福的捐赠维持运作,现如今捐赠主体进一步扩大到校友会。目前,斯坦福大学坐拥47亿美元捐款储存,这笔资金将足以应付学校每年的日常开支。
3.师资队伍建设
以追求高质量教育、科研和革新为目标的斯坦福大学,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战略地位。在聘任教师之初,斯坦福大学就遵循着创建者提出的“要物色最优秀的教师,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之原则。而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情况来看,斯坦福大学确实保持着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准:斯坦福大学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的是1952年的物理学家布洛克,到1983年的30年间,除一次非学术性的和平奖之外,共有16人次获奖,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人次。
4.产学研相结合
以科技园区为依托,斯坦福大学通过“优先合作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来增进和周边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和产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科技园也为师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园区的建设使校企间逐步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人才;另一方面,由企业形成的科技园又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斯坦福大学利用地缘优势,实现了周边产业资源的整合并为其学科建设服务。
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
从一所普通的行业学院到成为全美前25名强大学中惟一一所创建于20世纪的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的一个过程。
1.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很多院系都是在跨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发展自工商管理学院的计算机系。在项目研发上,基于学科交叉的应用实例也屡见不鲜。如和以生物医学技术著称的匹兹堡大学进行人体器官或骨头移植手术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如今此项目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2.汇聚卓越人才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人才队伍中不仅包括一流的科研人员,还包括了能力超群的领袖人物。以计算机科学系为例,该系在成立之初就因拥有像赫伯特西蒙、艾伦纽维尔等一批享誉该领域的专家而闻名于世。此外,该系还拥有着优秀的管理人才。艾伦佩利是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科学系的缔造者,他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约瑟夫·特劳伯,作为转型期接触专业管理人员,开创了计算机卡学习理性规划、专业管理的先河,带领计算机科学系走出创业低谷,迈进一个新台阶。正如特劳伯所说,大学里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人,是那些愿意为学科建设奉献一生的关键人物。
3.多途径鼓励技术成果转化
一方面,卡内基梅隆大学通过支持教师办私企鼓励教师进行发明创造并将进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大学还于1993年建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为寻找新技术发明,评估其潜在市场价值;保护知识产权,为学校新技术发明申请专利,负责与私人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提供技术孵化站和部分启动经费;为创建的高技术公司寻找管理人员,组织产品开发与营销。另外,卡内基梅隆大学还通过建立项目平台招商引资,促进企业与研究中心合作来进行产学结合,如娱乐科技中心的成立等等。
四、启发
1.合理定位,科学规划
学科建设之初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是走重点建设道路亦或全面发展,大学需要根据既有的办学实力、规格、目标等找准定位。这包括在结合未来战略远景的基础上决定优化、重点建设、合并整合的对象;以及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布局。一个合理的学科布局应该包含扎实的基础学科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应用学科。另外,对学科的划分不可过于细化,需要注重相互的联系以促成合作与交叉。
2.多渠道筹集资金
外部经费与资源作为建设基础是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宽经费渠道来源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依然以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这两大来源为主,没有积极调动捐款的社会力量。在市场机制主导的大环境下,高校需要建立以项目为平台,基金会为辅助的外部资金补助调节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拓宽高校資金口径,且将带动校企联动。 3.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在遴选学术带头人上,需要考量候选人的全面素质和个人特质。这包括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等等。人选的决定要遵循自然形成的选举原则,不受行政手段干预。选出后,应当给学术带头人充分的学科自主权,包括学科建设的人事权、财产权。再者,是对学术带头人领导下的学术团队的规制。一个好的团队应当拥有合理的年龄、专业结构和层次并做适当的学缘安排。
4.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当今,科学发展正呈现出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将影响着科研组织形式与规模的变化,使原来以个人为主的研究方式转变为以集体研究为主的新方式。在这种方式引导下的学科合作并不仅限于一所学校内部,还涉及到跨校之间的合作乃至国际合作。而目前,我国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分散主义问题。各学科、系各行其是,缺乏整体意识。只有铲除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山头”,强化“一盘棋”意识,实现优化组合,才能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
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每年3万项科技成果与7万项专利问世的情况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而美国却高达80%。根据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对此,高校应尽快在校内建立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帮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立法上,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时间,推动技术转化顺利进行在科技成果的审定和管理环节上,要严格把关,杜绝放一切对社会经济安全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发明过关。
参考文献:
[1]王宏月.斯坦福大学的崛起研究(1945-1970)[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徐旭东.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1):47-50.
[3]王莉华,王素文,汪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竞争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Traub,T Joseph F.Oral history interview by William Aspray,New York.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 [EB/OL].(1985-03-29) [2011-06-24].http://purl.umn.edu/107684.
[5]岑建君.美国大学中的一颗闪耀明星——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做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0(7):22-23.
[6]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46-52.
[7]吴珍华,雷良海.中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4):13-15.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