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在美国诞生,它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实物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它将金融、贸易、投资、租赁、资产管理等经营要素融为一体,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融资租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发展极为迅速。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展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行业崛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我国将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租赁市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步入黄金期,截至 2016 年,全国融资租赁总部企业超过 7000 家,比上年增加约 2500 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人民币 5.33 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20%。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仍将保持年均 20%以上的复合增速,到 2021 年将有望达到人民币 20.79 万亿元,融资租赁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分别从融资租赁行业现状及业务市场规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租赁行业现状及业务市场规模
截至2017年底,中国租赁行业合同余额总计6.06亿元。从公司类型来看,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虽少,但在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数量上,2017年末,全国的融资租赁公司共有9090家,其中外资租赁8745家,内资租赁276家,金融租赁69家。租赁市场业务份额上,2017年末,外资租赁的期末租赁合同余额占比31.4%,内资租赁占比31%,金融租赁占比37.6%。实际新增业务量上,数量近9000家的外资租赁公司年新增合同额仅2300亿元,低于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的2600亿元和金融租赁公司的2400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租赁行业龙头聚集效应显著。截止2017年末,金融租赁企业资产总额约2.6万亿元5,估计全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约2.6万亿元6,全国租赁行业资产规模约5.2万亿。而截止2017年底,全国租赁公司超过9000家,其中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资产达2.02万亿,约占行业总资产规模的39%。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近年我国租赁行业业务量规模迅速扩张。我们分别用固定资产渗透率(租赁行业交易总额/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GDP渗透率(租赁行业交易总额/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衡量。固定资产渗透率/GDP渗透率从2012年6.38%、4.97%上升至2017年末的9.59%、7.33%。
在预计未来3年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发展和租赁行业渗透率仍存在提升空间的考虑下,我们预计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将从目前的6万亿上升至9万亿。我们同时采用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两种思路,2017年末两种思路的渗透率分别为9.6%、7.3%。预计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仍有2-3%的增长空间,即2020年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分别为12%-9%,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将从目前的6万亿上升至9万亿,2018-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左右。
租赁是商业银行旗下重要的非银金融牌照,近年中小银行申请获批金融租赁牌照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7年末,69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共有48家金额租赁公司由银行参控股,其中区域性中小银行参控股金融租赁公司为34家。
二、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监管环境趋严趋紧的宏观环境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或将迎来全面竞争的“大洗牌”时期。总的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下面几个:
1、行业监管体系分割,市场发展秩序混乱。
当前阻碍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最为核心的因素是行业监管分割导致的行业市场秩序发展混乱。作为涉及贸易、金融、税收等众多领域的边缘产业,融资租赁通过融物的形式所达成的价值交换具有明显金融交易的特性,加上融资租赁公司在实际经营中一般都运用相对较高的风险杠杆比率,行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等因素,因而需要施行一定的监管来防控金融风险。但当前我国针对本质相同的业务施以不同监管规则的割裂式监管方式,对不同形式融资租赁公司施行不同规则,虽有一定历史沿革原因和特殊国情需要,却也使行业发展的统一性、竞争性始終难以真正形成。在此经营形势下,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发生不同程度扭曲,不同种类融资租赁公司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造成市场过度竞争、行业发展秩序混乱等问题。这种缺乏统一权威、统一规则的割裂式监管体系所带来的行业内部不平等竞争等众多问题,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监管效果。
2、业务模式差异缺乏,行业发展专业化低。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业务总额在最近几年有非常大的增加,但仍然是“回租为主,直租为辅”的总体业务格局,其他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创新业务模式在我国运用极少。这种“类信贷”回租业务模式的租赁技术含量少,对行业的专业性积累十分有限,产生的新增投资量也比较少。同时,大部分售后回租标的物涉及公共部门的公路、地铁、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租金能力或意愿有所降低等因素影响下,由于对承租人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的能力较为有限,使得此类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反而容易累积大量系统性金融风险。另外从细分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行业资金在细分市场的投放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板块,新兴领域虽有一定突破,但产业下沉仍然不够,专业化仍需进一步加强。
3、行业发展空置率高,中高专业人才紧缺。
近年来行业新公司增长迅速,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本身的空置率非常高,行业人士观点认为全国大概为6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5%,归根结底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中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由此导致不少公司在项目、资金、经营等各环节的严重滞后。特别是外资租赁企业在这方面的严重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行业内外环境变化的同时,这些在人才、业务、技能等资源储备不充分的跟风公司,或将被行业洗牌所淹没。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未来仍将持续较高速度,但行业中高端人才供应问题不解决,行业增长的质量将受到很大制约,对行业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可以说,在行业转型发展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引导的租赁国际化趋势下,中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储备是支撑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三、促进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完善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从目前我国融资行业发展程度、监管效率、监管成本和监管收益的角度来看,统一监管是必要的,符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监管发展趋势。为避免行业发展秩序混乱、不公平竞争等情况的出现,不能对业务性质相同的经营主体在监管法律、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等方面施行不同规则,也就是说分属不同监管机构的经营主体也应该按照相同监管规则进行经营。但从监管现状来看,统一监管仍存在着行业认识差异、监管部门利益纠葛、行业统一法律缺乏等众多障碍,现有的多头监管模式仍可能存在一段时期,由此统一监管更可能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在现有多头监管模式下统筹协调各方行为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需要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有准确把握, 从行业发展现状出发,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建立统一、适度的行业监管目标和监管措施。具体来看,建议可从经营资格、监管规则、租赁物登记公示、税收待遇、行业信息统计等方面逐步加强行业监管的协调统一,渐进实现不同类型租赁公司的统一监管,切实营造适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
2、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加快专业化转型路。走专业化道路,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是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可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着力。一是立足于融物的独特功能与定位, 推动融资租赁回归融物本源;二是围绕融资租赁的本质,发挥租赁的功能和优势,围绕租赁资产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关业务模式的发展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特点,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增强业务创新的力度与积极性,在采取回租、直租基本业务模式之外,更应合理有度运用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多种模式,增加融资租赁行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行业发展的专业性;三是在行业重资本经营和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不应盲目铺展业务规模,以免造成“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资金短缺窘境。
3、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充实行业人才储备。融资租赁是涉及到金融、贸易、法律、税收等众多领域的边缘产业,在资金流配置、法律关系、贸易流程、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深度上有较高要求,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金融工具。加上融资租赁业务的实践性很强,由此应对融资租赁行业的人才问题应有一定的统筹安排。首先要根据行业本质、发展阶段和趋势、国家战略等,确定租赁人才培养的重点。其次是大力推动高校与行业共建租赁人才教育基地,在高校提供理论教育的同时,也需一线公司能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實务培养中来,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加入大量紧贴实际的实务操作引导因素,力争最大程度上减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能力需求相脱节的程度。三是对行业的一线人员也要进行持续培养,不断引导从业人员加强最新实务与理论的学习, 在充分认识租赁本质的基础上,加强交叉产业间的行业交流与合作, 加强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协同效能。四是进一步改进行业人才需求、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租赁行业的发展中来。五是保持国际视野,加强租赁专家、人才间的国际交流,适当引入海外高端租赁人才。
结论:融资租赁作为一个诞生仅五十余年的金融工具,已经彰显出巨大的经济助推力,获得了各国青睐。鉴于自身的特质和创新能力,融资租赁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理论学术界与经济实践中,人们还在不断地从各种视角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分析和开发创新。在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很大,但目前的发展并不理想。加快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要从多种角度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努力是加深对融资租赁的认识,提高整个融资租赁产业链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王晓云,女,1987.07.22,汉,上海,本科,金融学。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展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行业崛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我国将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租赁市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步入黄金期,截至 2016 年,全国融资租赁总部企业超过 7000 家,比上年增加约 2500 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人民币 5.33 万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20%。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仍将保持年均 20%以上的复合增速,到 2021 年将有望达到人民币 20.79 万亿元,融资租赁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分别从融资租赁行业现状及业务市场规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租赁行业现状及业务市场规模
截至2017年底,中国租赁行业合同余额总计6.06亿元。从公司类型来看,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虽少,但在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数量上,2017年末,全国的融资租赁公司共有9090家,其中外资租赁8745家,内资租赁276家,金融租赁69家。租赁市场业务份额上,2017年末,外资租赁的期末租赁合同余额占比31.4%,内资租赁占比31%,金融租赁占比37.6%。实际新增业务量上,数量近9000家的外资租赁公司年新增合同额仅2300亿元,低于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的2600亿元和金融租赁公司的2400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租赁行业龙头聚集效应显著。截止2017年末,金融租赁企业资产总额约2.6万亿元5,估计全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约2.6万亿元6,全国租赁行业资产规模约5.2万亿。而截止2017年底,全国租赁公司超过9000家,其中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资产达2.02万亿,约占行业总资产规模的39%。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近年我国租赁行业业务量规模迅速扩张。我们分别用固定资产渗透率(租赁行业交易总额/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GDP渗透率(租赁行业交易总额/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衡量。固定资产渗透率/GDP渗透率从2012年6.38%、4.97%上升至2017年末的9.59%、7.33%。
在预计未来3年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发展和租赁行业渗透率仍存在提升空间的考虑下,我们预计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将从目前的6万亿上升至9万亿。我们同时采用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两种思路,2017年末两种思路的渗透率分别为9.6%、7.3%。预计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仍有2-3%的增长空间,即2020年固定资产渗透率及GDP渗透率分别为12%-9%,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将从目前的6万亿上升至9万亿,2018-2020年租赁行业业务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左右。
租赁是商业银行旗下重要的非银金融牌照,近年中小银行申请获批金融租赁牌照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7年末,69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共有48家金额租赁公司由银行参控股,其中区域性中小银行参控股金融租赁公司为34家。
二、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监管环境趋严趋紧的宏观环境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或将迎来全面竞争的“大洗牌”时期。总的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下面几个:
1、行业监管体系分割,市场发展秩序混乱。
当前阻碍融资租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最为核心的因素是行业监管分割导致的行业市场秩序发展混乱。作为涉及贸易、金融、税收等众多领域的边缘产业,融资租赁通过融物的形式所达成的价值交换具有明显金融交易的特性,加上融资租赁公司在实际经营中一般都运用相对较高的风险杠杆比率,行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等因素,因而需要施行一定的监管来防控金融风险。但当前我国针对本质相同的业务施以不同监管规则的割裂式监管方式,对不同形式融资租赁公司施行不同规则,虽有一定历史沿革原因和特殊国情需要,却也使行业发展的统一性、竞争性始終难以真正形成。在此经营形势下,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发生不同程度扭曲,不同种类融资租赁公司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造成市场过度竞争、行业发展秩序混乱等问题。这种缺乏统一权威、统一规则的割裂式监管体系所带来的行业内部不平等竞争等众多问题,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监管效果。
2、业务模式差异缺乏,行业发展专业化低。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业务总额在最近几年有非常大的增加,但仍然是“回租为主,直租为辅”的总体业务格局,其他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创新业务模式在我国运用极少。这种“类信贷”回租业务模式的租赁技术含量少,对行业的专业性积累十分有限,产生的新增投资量也比较少。同时,大部分售后回租标的物涉及公共部门的公路、地铁、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租金能力或意愿有所降低等因素影响下,由于对承租人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的能力较为有限,使得此类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反而容易累积大量系统性金融风险。另外从细分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行业资金在细分市场的投放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板块,新兴领域虽有一定突破,但产业下沉仍然不够,专业化仍需进一步加强。
3、行业发展空置率高,中高专业人才紧缺。
近年来行业新公司增长迅速,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本身的空置率非常高,行业人士观点认为全国大概为6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5%,归根结底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中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由此导致不少公司在项目、资金、经营等各环节的严重滞后。特别是外资租赁企业在这方面的严重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行业内外环境变化的同时,这些在人才、业务、技能等资源储备不充分的跟风公司,或将被行业洗牌所淹没。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未来仍将持续较高速度,但行业中高端人才供应问题不解决,行业增长的质量将受到很大制约,对行业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可以说,在行业转型发展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引导的租赁国际化趋势下,中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储备是支撑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三、促进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完善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从目前我国融资行业发展程度、监管效率、监管成本和监管收益的角度来看,统一监管是必要的,符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监管发展趋势。为避免行业发展秩序混乱、不公平竞争等情况的出现,不能对业务性质相同的经营主体在监管法律、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等方面施行不同规则,也就是说分属不同监管机构的经营主体也应该按照相同监管规则进行经营。但从监管现状来看,统一监管仍存在着行业认识差异、监管部门利益纠葛、行业统一法律缺乏等众多障碍,现有的多头监管模式仍可能存在一段时期,由此统一监管更可能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在现有多头监管模式下统筹协调各方行为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需要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有准确把握, 从行业发展现状出发,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建立统一、适度的行业监管目标和监管措施。具体来看,建议可从经营资格、监管规则、租赁物登记公示、税收待遇、行业信息统计等方面逐步加强行业监管的协调统一,渐进实现不同类型租赁公司的统一监管,切实营造适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
2、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加快专业化转型路。走专业化道路,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是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可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着力。一是立足于融物的独特功能与定位, 推动融资租赁回归融物本源;二是围绕融资租赁的本质,发挥租赁的功能和优势,围绕租赁资产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关业务模式的发展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特点,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增强业务创新的力度与积极性,在采取回租、直租基本业务模式之外,更应合理有度运用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多种模式,增加融资租赁行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行业发展的专业性;三是在行业重资本经营和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不应盲目铺展业务规模,以免造成“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资金短缺窘境。
3、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充实行业人才储备。融资租赁是涉及到金融、贸易、法律、税收等众多领域的边缘产业,在资金流配置、法律关系、贸易流程、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深度上有较高要求,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金融工具。加上融资租赁业务的实践性很强,由此应对融资租赁行业的人才问题应有一定的统筹安排。首先要根据行业本质、发展阶段和趋势、国家战略等,确定租赁人才培养的重点。其次是大力推动高校与行业共建租赁人才教育基地,在高校提供理论教育的同时,也需一线公司能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實务培养中来,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加入大量紧贴实际的实务操作引导因素,力争最大程度上减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能力需求相脱节的程度。三是对行业的一线人员也要进行持续培养,不断引导从业人员加强最新实务与理论的学习, 在充分认识租赁本质的基础上,加强交叉产业间的行业交流与合作, 加强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协同效能。四是进一步改进行业人才需求、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租赁行业的发展中来。五是保持国际视野,加强租赁专家、人才间的国际交流,适当引入海外高端租赁人才。
结论:融资租赁作为一个诞生仅五十余年的金融工具,已经彰显出巨大的经济助推力,获得了各国青睐。鉴于自身的特质和创新能力,融资租赁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理论学术界与经济实践中,人们还在不断地从各种视角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分析和开发创新。在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很大,但目前的发展并不理想。加快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要从多种角度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努力是加深对融资租赁的认识,提高整个融资租赁产业链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王晓云,女,1987.07.22,汉,上海,本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