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映象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认为:已经做了或正在做着的,不一定都是对的。
   ——题记
  
  作文非作文
  
  作文的确已经不是作文了。从学校教学现状看,作文是一支驰骋在语文平原上的游击队。语文老师时而涉及到作文,时而又让作文赋闲,使学生对作文很难产生鲜活的认识,只知道作文要一段一段地写,是要拿分的,字数多就比少了强。所以,作文只是拿分的工具。而从作文的本质上看,“作”的目的也不应仅仅是“文”,因为在“作文”的前后,处处都有感受生活、追求梦想等做人方面的影子,所以,作文应该是用笔编织生活的过程,而非编织文字。
  
  作文是可以这么写的
  
  如果你的学生惊呼:作文是可以这么写的!那么,他就已经开始懂得作文了。做老师的都有体会,生活本身是多棱的,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他人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作文本就应该是白云一般形态各异的。但老师们实际看到的大多是,作文是机械的、千人一面的,似乎一个标题只有一种内容可写,只有一种写法可用。如果,你能把学生的目光从作文选引向生活的原处;如果你能把你的目光暂时离开那些不太通顺的词句,像阳光一样透过文章的整体,照入他的心灵;如果你能把他心灵每一次微小的灵动都当作太阳一般来赞美;那么,每一个写作文的孩子都会惊呼:原来,作文是可以这么写的!
  
  在作文中成长
  
  其实,作文是一把多么好的生活钥匙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们为了写好作文而学习作文呢?不怕大家偷笑,在我三十岁的某一天,当我摊开鲁迅的文章时,我才第一次被鲁迅震撼,才第一次承认,鲁迅的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因为,文字在文章里已经消失了,替代文字的,是一种深邃的、洞穿几千年历史又前瞻若干载未来的思想!所以我说,作文是一把生活的钥匙。写作文,实际上是在用笔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整理和反思生活。作文和生活,是相互斧正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建立美好生活作为学习的终极目的,那么,作文,其实是成长河流中,一艘张满风帆的小船。
  
  作文是不能那么教的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或现在仍在流行的做法,就是在教作文的时候,先让学生们围绕作文内容“说”,一个“说”了以后,第二个“说”,直到老师觉得内容够用以后才停止。这种方法很好的避免了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现象。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一条近路。但是,这种方法也严重扼杀了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个体感受能力。由于老师对“第一个”的鼓励,使“第二个”产生了不自觉的模仿。而没有“说”的学生,在动笔时恐怕就会成为“说”的捉刀者。如此这般,写作文的过程,就不再是感受和创造,而是一种机械思维的运动了,思维失去了活力,写作失去了生命,写作的愿望更是无根之水。因此,学生常常会这么评价自己的作文:我写的对吗?符合要求吗?而不是:我写的好吗?新颖吗?让你感动吗?
  课程改革以来,情景和体验成了教学中的“热词”。教作文亦如此。或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都开始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展开。学生兴趣昂然、课堂热热闹闹。的确,这样的课堂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写作兴趣的难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人都是愉快的。但我仍想做些假设和反思:任何一个情境,对于丰富的生命和生活来讲,都是相对单一的。那么,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是不是会流失于我们这个盛情的情境中呢?如果他们对提供情境这种方式逐渐产生了依赖,他们还会不会主动回忆、积累自己的生活呢?当他们离开课堂的时候,还愿不愿意睁开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呢?如果没有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文和生活又怎能相互斧正呢?
  ……
  不必列举,如此已可见。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它的不足。所以,教作文切忌模式化。另外,教作文的人对作文的关注多是对学生如何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写就行,会写就行。但是,更多的人,其实也包括老师们自己,对学生作文的期待,却远远没有停留在“会写”的层面上,而是希望他们写得更有文采,更有新意。这样,老师在讲评的时候,也就以挑剔作为潜意识了。试想,当一个孩子在数十次做同一件事情以后,却没有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那颗单纯的心灵,还会喜欢这件事情吗?所以,教、学、评,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时至今日,我实在仍然无法说出作文应该怎样教,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作文是师心和童心的碰撞,是文字与生活的对话。如果说,生活真的是写作的源泉,那么,作文课,真的就是由老师宽容地放飞学生的心和手,让他们在来时的路上,欢喜地寻找自己曾经留下的脚印的过程!
  
  (作者单位:123005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不但是教学的重点,而且是考试的重点。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面对作文题,往往迟迟下不了手,觉得无话可说,也拿不准自己准备写的是否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很多。那么小学生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下面谈谈我多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
期刊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语言文字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要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要接近生活,了解生活,亲身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外。还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要经常阅读别人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品味别人是怎样反应生活的。我们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写作的源泉。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写作能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为语文老师们所重视。不少老师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但笔者在近几年分析学生考场作文时,总能发现一个相同的问题,部分作文未能获得应有的评价。究其原因,不是该生作文出现了选材、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也非阅卷老师“不懂欣赏”,实是学生未能主动赢得阅卷老师的“感情分”(再客观的老师在阅卷中都会存在个人喜好的感情因素)。那么,考场作文怎样才能有
期刊
语文老师都熟悉“讲透讲深”,一篇《荷花淀》能讲个五堂六堂,一篇《祝福》能讲上十堂八堂,很见“功力”。在课堂,由于学生的自身知识、背景等差异,面对同一的课本,教师的解读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怎样的程度才算“深”“透”?“讲透讲深”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从自己的“讲”转向学生的“读”。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阅读是对课本的阐释与反应,学生的情感体验、精神熏陶、思想升华、价值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少讲与精讲指的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的水平,在质上要精讲,尽量排除学生已经掌握和自学可以理解掌握的简单而又基础的知识。讲解教材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研发、练习,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会乘风破浪。  少讲精讲,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提高活动效
期刊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比如讲“有理数的加法”,我们可以用扑克牌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学生一起来抽扑克牌,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谁获胜。把抽象的知识转移到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不知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每一位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小学生作文能力不能短期内提高,它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慢慢培养。    一、多观察    多观察就是多看,在多观察、多看的基础上养成爱观察、喜观察。老师要指导观察方法,达到会观察,善于观察的目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育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就会在头脑中形成
期刊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时间过去了半个多钟头,有些同学还是两眼发直,迟迟不肯动笔,因为肚里空空的,觉得没话可写;有些同学好不容易找到了素材,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平平淡淡,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题材空。古人曰:“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同学上作文课发愁,主要是没话写,说明这些同学平时缺乏观察。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作文教学的引导者,探究者必须注意在引导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抓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第一,在初始阶段的作文课上,让学生放胆去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即平时所说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第二,必须使作文课贴近学生的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力、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范围应是全体学生。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正日渐加强。在过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情绪波动大,耐力差等现象,对学生持续快速发展十分不利。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