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刘丹莹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希望每次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之前,都是他对我说:“妈妈,我能行!”而不是让我,对着自信心本来满满却极易动摇的孩子说上一句:“你不行!”
孩子不愿意自己刷牙,你选择帮他刷是因为怕上学迟到,还是怕牙膏沫子弄脏了衣服?
不妨和他来场小小的比赛,别忘了在比赛前教他念一句大胆的口号:“I will be the No.1.(我会是第一名)”说这句口号的孩子,幼小的胸腔里一定满怀着激情和斗志。长此以往,竞争意识会不经意被带进孩子的生活习惯里,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享有主动权。
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小家伙竟然能够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战胜他自己!
孩子不愿意自己吃饭,你选择喂他是因为害怕饭菜放久了会凉?还是因为担心他的小勺子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这个时候,学着撒个善意的小谎,拿起电话假装打给孩子的老师:“老师,您好!他在吃饭呢!嗯,吃得很好,不用妈妈喂!”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问答:“宝贝,你不想自己吃吗?好的,我先把碗收起来,你什么时候能自己吃什么时候告诉妈妈!我觉得你应该是最棒的!”
生病没胃口是另一码事,如果他已经饥肠辘辘却仍然懒于动手,那便是考验你的耐心的时候了。不忍心让他挨饿的话你将功亏一篑,等着他主动对你说:“妈妈,我自己吃饭,我能行!”你会明白,其实孩子的好胜心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外露!
孩子内心力量的强大,有一个细微、不易察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体验者和忍耐者便是最疼爱他的母亲。选择性的旁观,有时是母爱最佳的体现。
妈妈对待孩子,应该是互相提醒,互相鼓励的,甚至有时候会希望自己就是孩子的指南针。这样,当孩子失去了斗志,妈妈才会情不自禁地为孩子加油而不是一味包办;当孩子没有了依赖,妈妈才会毫无顾虑地为他点燃希望而不是满嘴的“你不行,你无用!”
孩子觉得事情做不好求我帮他忙时,我不会立马答应,而是俯下身子亲亲他的小脸蛋,送上一句温暖的话语:“妈妈也不会,不过,我想你应该可以完成!”孩子做了N遍尝试还是不行时再次求我帮忙,我会给他来点小提示:“宝贝,看看妈妈的手势,这回你该明白了吧?”
我们总以为孩子做不好。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了实际能力后,我们才知道:其实原来很多事情他可以做得到的。然而这时孩子的自信却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希望每次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之前,都是他对我说:“妈妈,我能行!”而不是让我,对着自信心本来满满却极易动摇的孩子说上一句:“你不行!”
孩子不愿意自己刷牙,你选择帮他刷是因为怕上学迟到,还是怕牙膏沫子弄脏了衣服?
不妨和他来场小小的比赛,别忘了在比赛前教他念一句大胆的口号:“I will be the No.1.(我会是第一名)”说这句口号的孩子,幼小的胸腔里一定满怀着激情和斗志。长此以往,竞争意识会不经意被带进孩子的生活习惯里,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享有主动权。
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小家伙竟然能够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战胜他自己!
孩子不愿意自己吃饭,你选择喂他是因为害怕饭菜放久了会凉?还是因为担心他的小勺子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这个时候,学着撒个善意的小谎,拿起电话假装打给孩子的老师:“老师,您好!他在吃饭呢!嗯,吃得很好,不用妈妈喂!”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问答:“宝贝,你不想自己吃吗?好的,我先把碗收起来,你什么时候能自己吃什么时候告诉妈妈!我觉得你应该是最棒的!”
生病没胃口是另一码事,如果他已经饥肠辘辘却仍然懒于动手,那便是考验你的耐心的时候了。不忍心让他挨饿的话你将功亏一篑,等着他主动对你说:“妈妈,我自己吃饭,我能行!”你会明白,其实孩子的好胜心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外露!
孩子内心力量的强大,有一个细微、不易察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体验者和忍耐者便是最疼爱他的母亲。选择性的旁观,有时是母爱最佳的体现。
妈妈对待孩子,应该是互相提醒,互相鼓励的,甚至有时候会希望自己就是孩子的指南针。这样,当孩子失去了斗志,妈妈才会情不自禁地为孩子加油而不是一味包办;当孩子没有了依赖,妈妈才会毫无顾虑地为他点燃希望而不是满嘴的“你不行,你无用!”
孩子觉得事情做不好求我帮他忙时,我不会立马答应,而是俯下身子亲亲他的小脸蛋,送上一句温暖的话语:“妈妈也不会,不过,我想你应该可以完成!”孩子做了N遍尝试还是不行时再次求我帮忙,我会给他来点小提示:“宝贝,看看妈妈的手势,这回你该明白了吧?”
我们总以为孩子做不好。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了实际能力后,我们才知道:其实原来很多事情他可以做得到的。然而这时孩子的自信却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