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编制语文朗读评价量规为例,阐述编制量规的一般路径,对一线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朗读评价量规;路径;具体操作
评价量规是教师进行评价的工具和依据,一份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规,使师生对照标准进行反省,明确地了解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学习)目标。一份高质量的评价量规应既能对任务完成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进行评价,又能对全过程的发展状况做出综合动态的评价。下面以编制朗读评价量规为例,谈谈编制量规的一般路径。
第一步,明确评价量规对应的目标的类型
评价量规适用于评价表现性目标,可借助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知识帮助我们分清目标类型。
1.了解与目标相关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
运用安德森等人提供的二维目标框架分析知识类型,不同的知识类型决定了学生需要经历的认知过程不同,高水平的认知思维则需要使用表现性评价。
2.分清目标类型,确定哪些是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需要学生长期持久理解的高级目标,需要构建反应类型的评价进行检测。课程标准中的关于朗读目标的叙述如下: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普通话”这两个词语提示的信息是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關于普通话和字音的知识,发音准确并读对发音。“运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这些词语提示我们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加工,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朗读从认知维度上看是应用的维度,属于程序性知识,目标指向学生朗读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将情感渗透于朗读之中,因此,评价学生朗读状况需要使用评价量规来帮助检测朗读目标是否达成。
第二步,明确评价量规对应的评价任务包含的要素
编制朗读评价量规,就要考虑评价任务中可能涉及的要素:朗读态度、朗读技巧、朗读形式、朗读材料的选择、朗读数量、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都要尽可能体现在评价量规中。特别是针对课时目标设计的评价量规更要关注表现性任务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份有效的量规进行评价。
运用“三问法三答法”来具体操作。
一问:评价任务涉及哪些要素?二问:每个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三问:这些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以朗读评价量规设计为例:
一答:思考朗读评价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朗读态度、朗读技巧、朗读形式、朗读材料的选择、朗读数量、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
二答:明确每个要素包括的内容。朗读态度包括:朗读兴趣、习惯、课堂朗读姿势体态;朗读技巧包括:语气、语速与语调、停顿与重音、情感与表达。朗读形式包括:范读、齐读、独白、对白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演读、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材料包括:课本中不同文体的课文、根据单元主题或文体拓展的阅读材料、开发的校本朗读材料等。朗读数量方面:根据学情,确定不同年级一次性朗读文本的字数,对于朗读的数量提出具体要求。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方面:主要在完成年级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时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答:了解这些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譬如,朗读技巧方面的总体要求大致是这样的: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选择恰当的语速和语调读出轻重缓急,能够读出重音和节奏,能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抒发感情的需要恰当处理节奏、重音,进行个性化朗读。
经历了三问三答之后,就可以为下一步具体设计量规打下基础,我们就可以朝着下一步进发了。
第三步,确定量规的评价维度
分析性量规包含四个要素:表现维度、表现等级、描述符和表现样例。那么如何确定评价维度呢?
1.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基于标准确定大的评价维度
评价量规的设计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表现性任务而开展的,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这个表现性任务的源头目标——课程标准。要对课标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抓住目标表述中的关键词,对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通过分析课标,首先抓住朗读目标评价的三个基本表现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逐级分解目标,细化评价维度
一份有效的评价量规对应着具体清晰的表现目标,因此必须将课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才能设计出效度高的评价量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一条课标中的朗读目标,如何在具体的年级教学中实施评价呢?这就需要先将朗读目标分解到年级,在年级教学中遇到不同的文体,譬如,散文、诗歌、文言文、议论文等时,要分解到这一年级的这一文体的朗读目标,在进行课时教学时,还要结合年级、文体、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课时,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确定不同层次评价量规的具体评价维度。
3.充分考虑学情,合理调整评价维度
编制量规要时刻关注学情,否则易造成评价维度太多、太难、太杂,很难达到好的评价效果。可从三个方面摸清学情: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分析学生的策略思维、观察学生的表现能力。一份好的评价量规确定的评价维度应与学生的实际的建构知识的能力相适应,低于或高于学生的能力范围,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同时评价维度中应该包含对学生策略思维运用的评价,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
第四步,对每个维度的不同等级进行具体描述
具体描述的信息应当是具体的、指向明确的,学生能够依据这些信息作出促进学习的反馈,因此,设计评价量规时,必须写好“描述性信息”。
1.要保持等级之间的连续性和等距离的差异
评价维度的每个等级涵盖了学生在目标上可能达到的所有程度,等级之间要有明显的性质、数量等方面的差异,还要保持等级之间的水平是等距离的。如“朗读技巧专项评价量规”中的一个维度——“语气”,这个维度设计了四个“等级”,即要求从6年级到9年级应达到的从“一般”到“优秀”的表现标准。这四个等级在对语气处理的要求上有着明显差异,但四个等级之间也有连贯性,对语气的学习评价难度逐步增加,要求越来越高。
2.要抓住其重要特质详细描述每个等级
描述时要抓住能表现本质特征的关键名词或者动词,这样能帮助评价者快速确定处于哪个维度的哪个等级。如朗读技巧量规中的朗读语气这个维度,描述中的关键词语是:“句子类型”“陈述”“疑问”“感叹”“祈使”,据此,能够快速判断是否达到了此等级的水平。
3.要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去描述具体标准
在描述时要用学生、家长都能够明白的语言简洁精练地描述出来,避免用主观性的或评价者难懂的语言来描述,也要避免使用笼统的、模糊不清的语言,要有逻辑性、有区分度、具体、易于测量。如7年级朗读语气的标准描述,学生首先能够找出运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典型的句子,然后看起能否读出对应的不同的语气,这样就是可测量的。
第五步,提供某一个等级的表现样例
教师要提供每个等级上的典型表现样例,尤其是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样例。样例要具有代表性,有某个等级要求的明显的标准,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譬如,在朗读技巧的评价量规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等级的朗读做成音频,让学生能够随时播放,对照具体标准,领悟如何将技巧融入自己的朗读当中,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个性理解。
不同的量规编制的途径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必须目标来编制,保持量规与目标的高度匹配。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委托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目标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XJ0287)】
(作者单位: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朗读评价量规;路径;具体操作
评价量规是教师进行评价的工具和依据,一份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规,使师生对照标准进行反省,明确地了解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学习)目标。一份高质量的评价量规应既能对任务完成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特征进行评价,又能对全过程的发展状况做出综合动态的评价。下面以编制朗读评价量规为例,谈谈编制量规的一般路径。
第一步,明确评价量规对应的目标的类型
评价量规适用于评价表现性目标,可借助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知识帮助我们分清目标类型。
1.了解与目标相关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
运用安德森等人提供的二维目标框架分析知识类型,不同的知识类型决定了学生需要经历的认知过程不同,高水平的认知思维则需要使用表现性评价。
2.分清目标类型,确定哪些是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需要学生长期持久理解的高级目标,需要构建反应类型的评价进行检测。课程标准中的关于朗读目标的叙述如下: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普通话”这两个词语提示的信息是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關于普通话和字音的知识,发音准确并读对发音。“运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这些词语提示我们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加工,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朗读从认知维度上看是应用的维度,属于程序性知识,目标指向学生朗读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将情感渗透于朗读之中,因此,评价学生朗读状况需要使用评价量规来帮助检测朗读目标是否达成。
第二步,明确评价量规对应的评价任务包含的要素
编制朗读评价量规,就要考虑评价任务中可能涉及的要素:朗读态度、朗读技巧、朗读形式、朗读材料的选择、朗读数量、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都要尽可能体现在评价量规中。特别是针对课时目标设计的评价量规更要关注表现性任务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份有效的量规进行评价。
运用“三问法三答法”来具体操作。
一问:评价任务涉及哪些要素?二问:每个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三问:这些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以朗读评价量规设计为例:
一答:思考朗读评价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朗读态度、朗读技巧、朗读形式、朗读材料的选择、朗读数量、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
二答:明确每个要素包括的内容。朗读态度包括:朗读兴趣、习惯、课堂朗读姿势体态;朗读技巧包括:语气、语速与语调、停顿与重音、情感与表达。朗读形式包括:范读、齐读、独白、对白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演读、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材料包括:课本中不同文体的课文、根据单元主题或文体拓展的阅读材料、开发的校本朗读材料等。朗读数量方面:根据学情,确定不同年级一次性朗读文本的字数,对于朗读的数量提出具体要求。完成朗读的人数与时间方面:主要在完成年级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时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答:了解这些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譬如,朗读技巧方面的总体要求大致是这样的: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选择恰当的语速和语调读出轻重缓急,能够读出重音和节奏,能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抒发感情的需要恰当处理节奏、重音,进行个性化朗读。
经历了三问三答之后,就可以为下一步具体设计量规打下基础,我们就可以朝着下一步进发了。
第三步,确定量规的评价维度
分析性量规包含四个要素:表现维度、表现等级、描述符和表现样例。那么如何确定评价维度呢?
1.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基于标准确定大的评价维度
评价量规的设计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表现性任务而开展的,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这个表现性任务的源头目标——课程标准。要对课标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抓住目标表述中的关键词,对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通过分析课标,首先抓住朗读目标评价的三个基本表现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逐级分解目标,细化评价维度
一份有效的评价量规对应着具体清晰的表现目标,因此必须将课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才能设计出效度高的评价量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一条课标中的朗读目标,如何在具体的年级教学中实施评价呢?这就需要先将朗读目标分解到年级,在年级教学中遇到不同的文体,譬如,散文、诗歌、文言文、议论文等时,要分解到这一年级的这一文体的朗读目标,在进行课时教学时,还要结合年级、文体、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课时,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确定不同层次评价量规的具体评价维度。
3.充分考虑学情,合理调整评价维度
编制量规要时刻关注学情,否则易造成评价维度太多、太难、太杂,很难达到好的评价效果。可从三个方面摸清学情: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分析学生的策略思维、观察学生的表现能力。一份好的评价量规确定的评价维度应与学生的实际的建构知识的能力相适应,低于或高于学生的能力范围,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同时评价维度中应该包含对学生策略思维运用的评价,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
第四步,对每个维度的不同等级进行具体描述
具体描述的信息应当是具体的、指向明确的,学生能够依据这些信息作出促进学习的反馈,因此,设计评价量规时,必须写好“描述性信息”。
1.要保持等级之间的连续性和等距离的差异
评价维度的每个等级涵盖了学生在目标上可能达到的所有程度,等级之间要有明显的性质、数量等方面的差异,还要保持等级之间的水平是等距离的。如“朗读技巧专项评价量规”中的一个维度——“语气”,这个维度设计了四个“等级”,即要求从6年级到9年级应达到的从“一般”到“优秀”的表现标准。这四个等级在对语气处理的要求上有着明显差异,但四个等级之间也有连贯性,对语气的学习评价难度逐步增加,要求越来越高。
2.要抓住其重要特质详细描述每个等级
描述时要抓住能表现本质特征的关键名词或者动词,这样能帮助评价者快速确定处于哪个维度的哪个等级。如朗读技巧量规中的朗读语气这个维度,描述中的关键词语是:“句子类型”“陈述”“疑问”“感叹”“祈使”,据此,能够快速判断是否达到了此等级的水平。
3.要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去描述具体标准
在描述时要用学生、家长都能够明白的语言简洁精练地描述出来,避免用主观性的或评价者难懂的语言来描述,也要避免使用笼统的、模糊不清的语言,要有逻辑性、有区分度、具体、易于测量。如7年级朗读语气的标准描述,学生首先能够找出运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典型的句子,然后看起能否读出对应的不同的语气,这样就是可测量的。
第五步,提供某一个等级的表现样例
教师要提供每个等级上的典型表现样例,尤其是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样例。样例要具有代表性,有某个等级要求的明显的标准,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譬如,在朗读技巧的评价量规中,教师可以将优秀等级的朗读做成音频,让学生能够随时播放,对照具体标准,领悟如何将技巧融入自己的朗读当中,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个性理解。
不同的量规编制的途径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必须目标来编制,保持量规与目标的高度匹配。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委托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目标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XJ0287)】
(作者单位: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