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传统美德的民族,而感恩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美德,是需要人们去传承和发展的。现阶段,关于青少年在感恩缺乏上的事件屡见不鲜,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而国内很多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和习惯的最好塑造时期。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对小学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所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的。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价值分析
G621
引言
我们所说的感恩,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感恩作为我国一项优良传统,首先是和其个人道德素质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和回报,是会被人们在道德上所谴责的,也會遭到人们的排斥。所以,如果社会上缺乏了感恩之心,这个社会也会变得冷漠,变得没有温暖。所谓的感恩教育,就是能够通过一些理性的教育和感性的教化,将关爱之情和对感恩的认同感传递出去,在个人的人格上,以及其价值观上能够得到升华。
现阶段,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难免会出现溺爱、放纵的教育模式。导致现在的孩子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关爱上、回报等意识上严重缺乏,这是和道德教育脱不了关系的。而在学校中,对学生在思想意识引导上和教育培养上都是具有一定责任的。因此,在小学中实行感恩教育,去引导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美德的形成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价值
(一)感恩教育与责任感培养
只有具备感恩之心,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所以,感恩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在小学中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家长的和教师的辛苦,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其所收获的关爱和期望,能够增加其个人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也是美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和美德教育具有重要关系。
(二)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
首先,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具有健全人格的。而很多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存在过于溺爱的情况,至少很多学生在生活上都未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缺乏自强自立的空间。这样对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的不易。也能够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有正确的心态去处理,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人际处理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为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
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对学生在教育中能够正确的善待生命,在心态上、人生价值观上能够积极向上,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首先,在生命教育上要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才会懂得父母给予生命的不易,社会保护生命之情,才会懂得感恩;其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对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互亲互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两者教育相互结合,才能将生命教育更好的深化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去。
二、在小学德育中实现感恩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感恩氛围的营造:识恩
在社会中还是非常缺乏感恩意识的,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因素也是繁多的。就国内的学生来说,和其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上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学校中,往往较为注意学生基础课程教育以及在教学上的评估等,而在对学生美德教育上则比较忽视,只是在形式主义上过多倾向。虽然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延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也并未得到改变。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对感恩教育也产生较大影响。在学校中,如果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去实施感恩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感恩教育的真实故事和一些著名感恩的典故编写成课外读物,或者定期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演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够为深入的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感恩层次的深入:感恩
在学校中所创造了感恩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在学校中全面的推广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在班级中,可以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小组的交流和沟通下,去进行感恩活动的演讲。或者是由教师主持,去开展班会等方式;也可以在学校开展课外的感恩活动,将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感恩事迹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全校感恩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故事讲述出来。或者是在学校中组织感恩作文写作竞赛等等,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感恩的意识。但是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过于强制性实施感恩教育,避免学生反感情绪的出现。
(三)感恩价值的升华:施恩
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感恩行动付诸实际。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意识之后,在其思想意识上也会具有一定的情感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将学生的感恩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去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服务等等;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父母、教师、朋友等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去将学生的感恩行动变成其习惯,以此促进学生德育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亚梅.感恩教育之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52-56.
[2]秦忠利.也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1):74-78.
[3]王淑英.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85-89.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价值分析
G621
引言
我们所说的感恩,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感恩作为我国一项优良传统,首先是和其个人道德素质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和回报,是会被人们在道德上所谴责的,也會遭到人们的排斥。所以,如果社会上缺乏了感恩之心,这个社会也会变得冷漠,变得没有温暖。所谓的感恩教育,就是能够通过一些理性的教育和感性的教化,将关爱之情和对感恩的认同感传递出去,在个人的人格上,以及其价值观上能够得到升华。
现阶段,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难免会出现溺爱、放纵的教育模式。导致现在的孩子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关爱上、回报等意识上严重缺乏,这是和道德教育脱不了关系的。而在学校中,对学生在思想意识引导上和教育培养上都是具有一定责任的。因此,在小学中实行感恩教育,去引导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美德的形成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价值
(一)感恩教育与责任感培养
只有具备感恩之心,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所以,感恩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在小学中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家长的和教师的辛苦,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其所收获的关爱和期望,能够增加其个人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也是美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和美德教育具有重要关系。
(二)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
首先,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具有健全人格的。而很多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存在过于溺爱的情况,至少很多学生在生活上都未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缺乏自强自立的空间。这样对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的不易。也能够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有正确的心态去处理,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人际处理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为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
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对学生在教育中能够正确的善待生命,在心态上、人生价值观上能够积极向上,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首先,在生命教育上要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才会懂得父母给予生命的不易,社会保护生命之情,才会懂得感恩;其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对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互亲互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两者教育相互结合,才能将生命教育更好的深化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去。
二、在小学德育中实现感恩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感恩氛围的营造:识恩
在社会中还是非常缺乏感恩意识的,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涉及的因素也是繁多的。就国内的学生来说,和其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上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学校中,往往较为注意学生基础课程教育以及在教学上的评估等,而在对学生美德教育上则比较忽视,只是在形式主义上过多倾向。虽然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延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也并未得到改变。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对感恩教育也产生较大影响。在学校中,如果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去实施感恩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感恩教育的真实故事和一些著名感恩的典故编写成课外读物,或者定期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演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够为深入的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感恩层次的深入:感恩
在学校中所创造了感恩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在学校中全面的推广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在班级中,可以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小组的交流和沟通下,去进行感恩活动的演讲。或者是由教师主持,去开展班会等方式;也可以在学校开展课外的感恩活动,将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感恩事迹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全校感恩主题活动中可以将故事讲述出来。或者是在学校中组织感恩作文写作竞赛等等,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感恩的意识。但是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过于强制性实施感恩教育,避免学生反感情绪的出现。
(三)感恩价值的升华:施恩
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感恩行动付诸实际。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意识之后,在其思想意识上也会具有一定的情感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将学生的感恩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去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服务等等;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父母、教师、朋友等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去将学生的感恩行动变成其习惯,以此促进学生德育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亚梅.感恩教育之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52-56.
[2]秦忠利.也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1):74-78.
[3]王淑英.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