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真正的战场高手,不等敌人成气候,即扼之于萌芽,无大战役,自然无赫赫之功。真正的神医,不等病人“病来如山倒”,在病兆初现即灭之,无大手术,自然无煌煌之名。
以此推论,真正的一流政治家,是否也非力挽狂澜、起死回生之辈,而乃润物无声、化危机于无形之人?
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有人评,这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为成功的三次改革。自然,这三次改革都是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将三个国家的命运彻底转变。不过换个角度看,它们又不一定是最高明的。因其时,社会已病入膏肓、近乎无药可治,只能无可选择地使用大手术。其实,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改革,更多的不是大手术而是小手术。在“治平无事”时做好微调,就不必等到“风云际会”时伤筋动骨。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此言曾为前任总理温家宝引述,以形容中国所面临困局,译文是:“天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看起来太平和谐、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其发展而不有所作为,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但如果一开始就用激进方法处理,人们又会因为习惯了太平安逸而不相信改革者。”
而今,中国正面临类似的尴尬。用昊敬琏的话说,中国改革“已到关口”,用李克强的话说:“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是,由于危害尚未完全现形,切身利益未受损,人们会保持惰性,形势未火烧眉毛,利益集团也不会让步。值此特殊时期,改革者既要有所作为,又不能动作太大,既要敢于进取,又要步步为营。
因而,敏感的观察家或能感到,十八大后中央的政策方向似乎在向两端拉扯。
一方面,新一届政府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展现出强大的廉政决心;另一方面,总书记习近平又清晰地向所有人传达底线: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走西方式宪政道路。
一方面,新一届政府大刀阔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惜以酿成一场小型金融危机来震慑利益集团;另一方面,总理李克强又清晰地传达信号——中国经济依然视“稳增长”为重要目标,不会完全摒弃经济刺激。
一方面,中纪委将巡视组、网络举报两大反腐利器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王岐山又在今年年初某会议上直言:“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展现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
既要啃硬骨头,又不能啃得太急;既要开始用点蛮力,又不能完全放弃巧劲;既要遏制经济层面的“左”,又要警惕意识形态层面的“右”。中国新一轮政治经济改革在两难中求两全。
或许,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话更能让人捕捉到决策层的微妙心理:“我们不畏难,也不惜力,并不是想仅做巧事,事半而功倍。但我们还是愿意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的效果。”
改革事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下哪一子才能满盘皆活?在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大线团中,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正试图理出一条主线。
但愿,表面“治平无事”的中国,在新一届领导人的主动变革下,能免除深刻存在的“不测之忧”。
真正的战场高手,不等敌人成气候,即扼之于萌芽,无大战役,自然无赫赫之功。真正的神医,不等病人“病来如山倒”,在病兆初现即灭之,无大手术,自然无煌煌之名。
以此推论,真正的一流政治家,是否也非力挽狂澜、起死回生之辈,而乃润物无声、化危机于无形之人?
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有人评,这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为成功的三次改革。自然,这三次改革都是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将三个国家的命运彻底转变。不过换个角度看,它们又不一定是最高明的。因其时,社会已病入膏肓、近乎无药可治,只能无可选择地使用大手术。其实,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改革,更多的不是大手术而是小手术。在“治平无事”时做好微调,就不必等到“风云际会”时伤筋动骨。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此言曾为前任总理温家宝引述,以形容中国所面临困局,译文是:“天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看起来太平和谐、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其发展而不有所作为,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但如果一开始就用激进方法处理,人们又会因为习惯了太平安逸而不相信改革者。”
而今,中国正面临类似的尴尬。用昊敬琏的话说,中国改革“已到关口”,用李克强的话说:“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是,由于危害尚未完全现形,切身利益未受损,人们会保持惰性,形势未火烧眉毛,利益集团也不会让步。值此特殊时期,改革者既要有所作为,又不能动作太大,既要敢于进取,又要步步为营。
因而,敏感的观察家或能感到,十八大后中央的政策方向似乎在向两端拉扯。
一方面,新一届政府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展现出强大的廉政决心;另一方面,总书记习近平又清晰地向所有人传达底线: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走西方式宪政道路。
一方面,新一届政府大刀阔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惜以酿成一场小型金融危机来震慑利益集团;另一方面,总理李克强又清晰地传达信号——中国经济依然视“稳增长”为重要目标,不会完全摒弃经济刺激。
一方面,中纪委将巡视组、网络举报两大反腐利器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王岐山又在今年年初某会议上直言:“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展现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
既要啃硬骨头,又不能啃得太急;既要开始用点蛮力,又不能完全放弃巧劲;既要遏制经济层面的“左”,又要警惕意识形态层面的“右”。中国新一轮政治经济改革在两难中求两全。
或许,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话更能让人捕捉到决策层的微妙心理:“我们不畏难,也不惜力,并不是想仅做巧事,事半而功倍。但我们还是愿意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的效果。”
改革事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下哪一子才能满盘皆活?在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大线团中,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正试图理出一条主线。
但愿,表面“治平无事”的中国,在新一届领导人的主动变革下,能免除深刻存在的“不测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