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的危机,总有令人扼腕的牺牲者,也有冷静而耐心的捕猎者。这一次,困境投资者将迎来他们的机会。
困境重组策略成为风口,意味着A股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资产和资金的供需关系开始转变,一些专业做不良资产、特殊资产的投资机构正在入场,一场打扫清理战场的活动正在开始。
资产处置投行化时代已经开启
近期,许多投行人士又找到饭吃了。很多投行在一整年没有一个项目IPO之后,发现,随着股市下跌,以及上面对股票质押风险的重视,有一个业务突然炙手可热:困境重组策略。
困境投资(Distressed Investment),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另类投资策略,通常被划分为特殊机会投资。这种投资策略往往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比较受投资者欢迎。从20世纪80年代的高收益债券危机开始,国际对冲基金例如Oaktree(橡树资本)、Apollo(阿波罗)等就陆续成立了专门用于特殊机会的投资基金。接下来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科网股泡沫破裂、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逐次爆发,全球性的特殊机会投资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国内,随着多次信贷周期的轮转,不仅外资机构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大举进军中国的特殊机会投资市场,一些本土基金管理人,例如鼎一投资(DCL Investments)等,也纷纷发起了专注境内市场的特殊资产基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在,掘金中国特殊资产已经成了各路机构投资者的共识。
曾经一度被投资者广泛追捧的上市公司突然陷入了财务困境,曾经规模庞大的财富公司突然坍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正在逐渐击破本已信心减弱的中国资产投资者的财富梦想,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华尔街的气氛依旧阴雨绵绵。然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橡树资本仍然实现了不俗的业绩,有人可能要问了,橡树资本在做什么?
专注违约及困境资产,是橡树资本核心管理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的主要投资思想。
再看中国,违约和困境资产也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包括商业银行的违约金融债权及民间金融机构近年来形成的非金融类债权,在中国,其总量远超过20万亿元。
引领A股走出困局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并激情四射的“矿区”,只是还没有让中国的民間投资者获得足够的“采矿许可证”。然而,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敢于冒险的先行者们蠢蠢欲动,他们带着轻便的行李和装满现金的手提箱,从四面八方向矿区涌来,信念只有一个:抢占先机。
没错,大量先知先觉的资金正在以各种名目(尤其是以纾困为主)进入A股市场。
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入A股总体规模接近2300亿元。近日,上交所表示,将继续积极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进一步推动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主流指数提升A股纳入因子权重,加大向境外投资者推介A股的力度,增强A股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配合境内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等政策,积极研究出台支持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专注于困境企业资产重组的鼎一投资目前已经接到了大量机构的合作诉求。一般而言,纾困基金目前市场化运作,都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结合,利用专业基金的管理能力,处理企业债务、破产重整中的一系列问题。
快的已经动手了。根据券商中国的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约160家上市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其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接盘方均为国资。仅9月上半月,就有6家上市公司计划向国资转让股份、控制权。
这22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市值低于30亿元。国资买壳进行资本运作,已经是一个趋势。
进入11月,前有达华智能转让控股权给福州金控,后有康达新材控股股东向唐山金控转让股权,各地国资或金控平台入场加速。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本来遭遇较大困难的上市公司,突然之间在市场上走俏起来,这也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出现的,稀缺标的被投行人士追逐的现象。
圆信永丰双红利基金经理洪流认为,随着A股投资者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养老金、社保、海外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比重逐步提升,价值投资将逐步引领A股市场走出困局。洪流认为,当前应坚持底线思维,优选核心资产、低估值高分红资产来对冲风险。
长信基金绝对收益部副总监黄韵认为,随着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A股市场将逐渐与美股、港股接轨,优质公司将获得流动性溢价,而业绩不佳或者偏题材炒作的公司则面临流动性折价。在她看来,选择优质标的也是破解市场下跌行情中权益类基金净值回撤较大的方式。
据海富通用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观察,A股正在发生两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方面投资者结构在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的资产结构在变化,优质的核心资产获得市场更高的关注度,而偏题材炒作的资产开始呈现出缩减趋势。上述两大变化会强化一个趋势,即长期价值投资的增量资金开始增加,偏投机炒作的短期资金会有部分被替代。
困境重组策略成为风口,意味着A股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资产和资金的供需关系开始转变,一些专业做不良资产、特殊资产的投资机构正在入场,一场打扫清理战场的活动正在开始。
资产处置投行化时代已经开启
近期,许多投行人士又找到饭吃了。很多投行在一整年没有一个项目IPO之后,发现,随着股市下跌,以及上面对股票质押风险的重视,有一个业务突然炙手可热:困境重组策略。
困境投资(Distressed Investment),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另类投资策略,通常被划分为特殊机会投资。这种投资策略往往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比较受投资者欢迎。从20世纪80年代的高收益债券危机开始,国际对冲基金例如Oaktree(橡树资本)、Apollo(阿波罗)等就陆续成立了专门用于特殊机会的投资基金。接下来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科网股泡沫破裂、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逐次爆发,全球性的特殊机会投资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国内,随着多次信贷周期的轮转,不仅外资机构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大举进军中国的特殊机会投资市场,一些本土基金管理人,例如鼎一投资(DCL Investments)等,也纷纷发起了专注境内市场的特殊资产基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在,掘金中国特殊资产已经成了各路机构投资者的共识。
曾经一度被投资者广泛追捧的上市公司突然陷入了财务困境,曾经规模庞大的财富公司突然坍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正在逐渐击破本已信心减弱的中国资产投资者的财富梦想,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华尔街的气氛依旧阴雨绵绵。然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橡树资本仍然实现了不俗的业绩,有人可能要问了,橡树资本在做什么?
专注违约及困境资产,是橡树资本核心管理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的主要投资思想。
再看中国,违约和困境资产也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包括商业银行的违约金融债权及民间金融机构近年来形成的非金融类债权,在中国,其总量远超过20万亿元。
引领A股走出困局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并激情四射的“矿区”,只是还没有让中国的民間投资者获得足够的“采矿许可证”。然而,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敢于冒险的先行者们蠢蠢欲动,他们带着轻便的行李和装满现金的手提箱,从四面八方向矿区涌来,信念只有一个:抢占先机。
没错,大量先知先觉的资金正在以各种名目(尤其是以纾困为主)进入A股市场。
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入A股总体规模接近2300亿元。近日,上交所表示,将继续积极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进一步推动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主流指数提升A股纳入因子权重,加大向境外投资者推介A股的力度,增强A股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配合境内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等政策,积极研究出台支持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专注于困境企业资产重组的鼎一投资目前已经接到了大量机构的合作诉求。一般而言,纾困基金目前市场化运作,都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结合,利用专业基金的管理能力,处理企业债务、破产重整中的一系列问题。
快的已经动手了。根据券商中国的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约160家上市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其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接盘方均为国资。仅9月上半月,就有6家上市公司计划向国资转让股份、控制权。
这22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市值低于30亿元。国资买壳进行资本运作,已经是一个趋势。
进入11月,前有达华智能转让控股权给福州金控,后有康达新材控股股东向唐山金控转让股权,各地国资或金控平台入场加速。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本来遭遇较大困难的上市公司,突然之间在市场上走俏起来,这也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出现的,稀缺标的被投行人士追逐的现象。
圆信永丰双红利基金经理洪流认为,随着A股投资者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养老金、社保、海外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比重逐步提升,价值投资将逐步引领A股市场走出困局。洪流认为,当前应坚持底线思维,优选核心资产、低估值高分红资产来对冲风险。
长信基金绝对收益部副总监黄韵认为,随着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A股市场将逐渐与美股、港股接轨,优质公司将获得流动性溢价,而业绩不佳或者偏题材炒作的公司则面临流动性折价。在她看来,选择优质标的也是破解市场下跌行情中权益类基金净值回撤较大的方式。
据海富通用国际投资部总监孟宁观察,A股正在发生两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方面投资者结构在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的资产结构在变化,优质的核心资产获得市场更高的关注度,而偏题材炒作的资产开始呈现出缩减趋势。上述两大变化会强化一个趋势,即长期价值投资的增量资金开始增加,偏投机炒作的短期资金会有部分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