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程导航”教学范式强调“学路优先”,“以学定教”, 教师跟着学程走,学生是学习的、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能力、成绩得到很大提高。但我觉得,在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智慧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我在学程导航教学范式下对学法指导的一些尝试。
一、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数学也是这样。预习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材特点精心编制自学提纲,在提纲中渗透自学方法。预习自学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指导预习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年级不同,逐步由教师指导到引领再到放手的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先学。
二、交流指导,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交流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以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程导航课开始的小组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得到反馈,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收获,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所以必须指导好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要说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交流方法。我提出的小组交流要求是:①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交流预习作业;②认真倾听,有不同想法等同学讲完后作补充;③有错误的,查找错误的原因,并订正完善;④如有疑问,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记录下来。师生对新知进行深究,通过深究、点拨实现提升。集体交流时,把各小组的见解进行比较引起争论,通过争论从而能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交流,这样就使预习时小组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交流,使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值。
三、方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会大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体会不同解题的策略,能引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促进思维发展。如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这是一道开放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可以先分别算出每棵杨树苗和每棵松树苗的价钱,再比较作出判断。也可以估算,一棵杨树苗十几元,一棵松树苗二十几元,所以松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还可以进行推理:松树的棵数比杨树少,但总价却比杨树多,可见每棵松树苗的价钱一定贵一些。很明显,采用推理的策略,思维含量更高。一道解决实际问题,正因为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总结出不同的思维方法,大大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指导,密切联系生活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后,我让学生回家进行实际测量,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如一步的距离等,测量10张纸的厚度,房间的长、宽、高等,让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学会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们只有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一、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数学也是这样。预习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材特点精心编制自学提纲,在提纲中渗透自学方法。预习自学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指导预习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年级不同,逐步由教师指导到引领再到放手的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先学。
二、交流指导,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交流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以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学程导航课开始的小组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得到反馈,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收获,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所以必须指导好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要说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交流方法。我提出的小组交流要求是:①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交流预习作业;②认真倾听,有不同想法等同学讲完后作补充;③有错误的,查找错误的原因,并订正完善;④如有疑问,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记录下来。师生对新知进行深究,通过深究、点拨实现提升。集体交流时,把各小组的见解进行比较引起争论,通过争论从而能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交流,这样就使预习时小组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交流,使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值。
三、方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会大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体会不同解题的策略,能引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促进思维发展。如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这是一道开放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可以先分别算出每棵杨树苗和每棵松树苗的价钱,再比较作出判断。也可以估算,一棵杨树苗十几元,一棵松树苗二十几元,所以松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还可以进行推理:松树的棵数比杨树少,但总价却比杨树多,可见每棵松树苗的价钱一定贵一些。很明显,采用推理的策略,思维含量更高。一道解决实际问题,正因为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总结出不同的思维方法,大大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指导,密切联系生活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后,我让学生回家进行实际测量,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如一步的距离等,测量10张纸的厚度,房间的长、宽、高等,让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学会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们只有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