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建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随着高科技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目前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师音乐教育模式,与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供需体制已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1.关于教育模式与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的错位的思考,笔者认为其主要表现在
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作为上层建筑的高师音乐教育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错位。
知识经济、高科技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高师音乐教育依然以培养单一型音乐师资为主的错位。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音乐及其制作技术的日益普及与高师音乐教育未能追踪信息时代步伐,教育手段依旧、教学设备更新迟滞的错位。
全社会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故我的错位。
照搬专业音乐院、系专业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相一致的错位。
造成这些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思想因循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依然片面注重旧有知识内容而忽略新知识、新内容、新设备、新手段的引进;依然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专业课教学中的师承关系而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创新精神。也因此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而轻视本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只注重本专业学科学习而轻视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跨专业学科学习,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轻视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等等。
当然,“学分制”的推行使我们向培养“通识”人才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学分制”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不下决心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结构等作合理的更新、充实、调整,那么我们的“学分制”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仅仅只是记分方式的另一种翻版而已。这是因为音乐学科是一个对学生有特殊素质要求的专业学科,且专业分类很细甚至是难以兼容,如声乐专业对发声器官,钢琴专业对手指、管乐专业对唇齿等均有特殊要求,而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最起码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应包括声乐、钢琴,即要有较扎实的演唱与演奏功力(暂且不论教学能力及其他能力)。但按现行教学模式(不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师范院校),声乐与钢琴却分属两大专业,学生一旦主修声乐专业或是钢琴专业,绝不会甚至是绝不可能再去选修另一专业。所以在全国高师历届音乐专业毕业生中、有相当演唱水平却弹不好伴奏,能胜任演奏却唱不好歌的大有人在。这类学生虽修够了规定的学分,也拿到了文凭,获得了学位,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能说他们是完全合格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吗?而如果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修够了学分,却在毕业后因无法胜任音乐教育工作而从事完全与音乐无关的职业,这难道不是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莫大讽刺吗?
2.关于生源质量的思考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提增,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入高等音乐专业队伍,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给音乐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往的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上要求较高,而一些学生在专业上花的时间较多、下的功夫较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些,考虑到这一点,国家教委降低了艺术类的分数线,目的是能让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它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艺术类的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师音乐院校成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音乐专业考生中历届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这给提高文化科分数线,提高生源质量提供了可能。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3.关于多媒体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思考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煤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礎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
在音乐理论课程中采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习者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我们确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MIDI和多媒体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深化高师音乐系科的教学改革,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1.关于教育模式与社会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需求的错位的思考,笔者认为其主要表现在
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作为上层建筑的高师音乐教育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错位。
知识经济、高科技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高师音乐教育依然以培养单一型音乐师资为主的错位。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音乐及其制作技术的日益普及与高师音乐教育未能追踪信息时代步伐,教育手段依旧、教学设备更新迟滞的错位。
全社会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故我的错位。
照搬专业音乐院、系专业素质教育模式与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不相一致的错位。
造成这些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思想因循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依然片面注重旧有知识内容而忽略新知识、新内容、新设备、新手段的引进;依然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而忽略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片面强调专业课教学中的师承关系而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创新精神。也因此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而轻视本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只注重本专业学科学习而轻视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跨专业学科学习,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轻视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等等。
当然,“学分制”的推行使我们向培养“通识”人才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学分制”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不下决心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结构等作合理的更新、充实、调整,那么我们的“学分制”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仅仅只是记分方式的另一种翻版而已。这是因为音乐学科是一个对学生有特殊素质要求的专业学科,且专业分类很细甚至是难以兼容,如声乐专业对发声器官,钢琴专业对手指、管乐专业对唇齿等均有特殊要求,而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最起码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应包括声乐、钢琴,即要有较扎实的演唱与演奏功力(暂且不论教学能力及其他能力)。但按现行教学模式(不论是专业院校还是师范院校),声乐与钢琴却分属两大专业,学生一旦主修声乐专业或是钢琴专业,绝不会甚至是绝不可能再去选修另一专业。所以在全国高师历届音乐专业毕业生中、有相当演唱水平却弹不好伴奏,能胜任演奏却唱不好歌的大有人在。这类学生虽修够了规定的学分,也拿到了文凭,获得了学位,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能说他们是完全合格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吗?而如果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样修够了学分,却在毕业后因无法胜任音乐教育工作而从事完全与音乐无关的职业,这难道不是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莫大讽刺吗?
2.关于生源质量的思考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提增,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入高等音乐专业队伍,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给音乐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往的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上要求较高,而一些学生在专业上花的时间较多、下的功夫较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些,考虑到这一点,国家教委降低了艺术类的分数线,目的是能让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它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艺术类的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师音乐院校成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音乐专业考生中历届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这给提高文化科分数线,提高生源质量提供了可能。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3.关于多媒体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思考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煤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礎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
在音乐理论课程中采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习者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我们确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MIDI和多媒体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深化高师音乐系科的教学改革,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