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古镇现今面对的主要问题,并对古镇改造应该坚持的几条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古镇改造 现实问题 指导原则
中国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明的缩影,是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需要我们集中全民族之力给予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保护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带有时代特色,改造成为保护的有效方式,对古镇起着一定的正面发展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当代和后人加以解决。从根本上说,改造性保护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则,这样才能促使古镇重新恢复活力、在保存古代特色的同时能够彰显时代特色。
一、古镇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
1.居住性较差,功能退缩严重。很多古镇尤其是四川古镇都是砖木结构,很多都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还在勉强维持,或者材料老朽必须及时更换,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古镇到城市生活工作,古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各种生活便利设施失能或者根本上就没有筹建,采光、通风、卫生等设备很多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其居住性能较差,与日以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要么离开古镇去追求更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要么不顾历史文化背景地盲目改造,从而在两个方面都使得古镇的居住性和历史文化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2.生态性较差,环境破坏严重。作为古镇来说,其之所以成为古镇,一般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坚持特色到现代社会方能被称为古镇,因此其与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已经融为一体、互相依存,其历史文化性也已经和自然生态性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循环畅通的生物圈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古镇的自然生态性不断被破坏,一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过度开发利用等程度过深过多,二是古镇本身对现代生活的种种后果没有免疫性,导致整体存在状态显得破败和没落。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破坏源头:一是古镇内外的功能区划不科学、不合理,污染源不容易被控制,造成污染横行。二是工农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对古镇及其周边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古镇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特色风貌、独特韵味保存和发展不当。古镇一般都有着独特的风貌和特色韵味,但是在长期的非科学发展过程中,很多风貌被认为破坏,特色的风韵也没有得到保护和发展,使得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都损毁严重。比如很多著名的塔、寺庙等人文景点都消失了。而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对这些人文、自然性的东西发展不力,即使还保存着,也淹没在遍布其周围的现代建筑群中,特色反而显得古旧和别扭,两者的风格、韵味差异非常大,不能协调一致。
2.文物保护投资乏力。文物保护一般周期长、费用大、工程量大,对于其保护一般古镇都没有能力和興趣去做,因此古镇的文物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是古镇保护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块短板。
3.相关人员缺乏保护和开发意识,造成资源浪费。在经济发展为纲的现今,人们普遍还没有形成保护性开发的观念,要么坐视古镇的风味、古老的文物被破坏而不顾,要么对古旧建筑涂脂抹粉、破坏性重塑,要么放任其自生自灭、不管不管,往往还没有树立起一种保护性开发的观念。尤其注意的一种倾向是,只对物质性的建筑等加以保护,而对整体风韵、文化氛围缺乏整体性的开发保护思路,这和重旅游开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短时眼光分不开的,对历史古镇容易造成巨大破坏。
二、古镇改造应该坚持的保护与开发原则
(一)科学规划,争取资源最优化配置。现今社会,古镇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和物质双重资源结合体,因此,在使用好这一资源的过程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科学规划工作,争取将古镇的各项资源集中起来发挥作用,争取做到最优化配置。一是要坚持国际视野,将国外尤其是法国古堡保护经验引进中国,对规划部门提高要求,使得设计出来的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科学、合理通过高起点规划,使得人的生活工作和古镇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保护性开发。二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理论层面上吃透上情、在实践层面上紧接地气,争取在科学的宏观理论指导下对微观的古镇现状进行研讨分析,并分阶段实施,坚决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错路。三是要力争工、农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争取各行各业都得到实惠,各种资源都能够参与到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来并得到相应的利益分配。
(二)保护性开发中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古镇各种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因而需要保护的基础上再开展利用工作。对于这些需要保护的文明缩影,一是要提倡积极保护,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进行积极保护,而不是不顾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徒劳涂脂抹粉,这样只能显得故旧建筑丑陋不堪。二是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再尝试各种开发政策,通过合理利用促进进一步的开发,努力做到修旧如旧、保全韵味。
(三)注意生态环保原则。生态性是古镇的独特性质之一,只有坚持生态性,才能做到积极保护、保护性开发。因此,要坚持生态学原理,在环保治理、自然协调等方面做好文章、做足功课,一般坚持先试点、再扩大实践力度的方法,做到重点文物重点保护、现代与过去融为一体。
(四)坚持人无我有的特色原则。目前古镇改造的思路有很多都是雷同的,造成古镇改造后的风貌也趋同一致,因此要广泛争取基层群众、专家群体的意见,在借鉴丽江、乌镇等成功保护性开发案例的基础上,坚持人无我有的特色原则,坚持走不寻常的改造之路,打造一些有独特韵味、不同特色的东西,增强古镇资源的吸引性。
(五)中心和边缘同等重要原则。很多地区的古镇改造只限于中心地区、忽略了边缘地带,没有做到同等对待、对等保护,距离统筹兼顾、协调开发开发的要求甚远。因此,要采取措施坚持中心和边缘地带同等重要这一原则,全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气息,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古镇整体的发展。
三、小结
目前,虽然一些古镇改造比较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但是还有更多的古镇没有得到保护性开发或者开发过度忽视了古镇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前古镇保护的最急迫之事是按照保护第一的方针先保护好文物等资源,再将开发提上日程来研讨操作。古镇的韵味和风采是建立在其自然性、生态性、整体性等性质基础之上的,其改造的本质要求是与周围协调、与社会自然发展向统一。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古镇的改造必须加快进度,更必须坚持相关的原则和方针,只有古镇的内容和性质能够紧随时代潮流而变,其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重塑辉煌。
参考文献:
[1]马晓龙,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J].城市规划.2005(09)
[2]白桦琳,杨忆妍,郝君,王南希,王乐君,李雄.黄河边即将消失的活遗址 碛口古镇的保护与和谐再生[J].风景园林.2010(03)
[3]杨黎黎.探索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以罗田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03)
[4]任洁.借历史文化资源 促旅游小镇发展——喜洲旅游小镇保护与发展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7(01)
[5]章尚正,许贺.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北旅游区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6]陆依依,李洁.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关键词:古镇改造 现实问题 指导原则
中国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明的缩影,是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需要我们集中全民族之力给予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保护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带有时代特色,改造成为保护的有效方式,对古镇起着一定的正面发展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当代和后人加以解决。从根本上说,改造性保护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则,这样才能促使古镇重新恢复活力、在保存古代特色的同时能够彰显时代特色。
一、古镇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一)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
1.居住性较差,功能退缩严重。很多古镇尤其是四川古镇都是砖木结构,很多都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还在勉强维持,或者材料老朽必须及时更换,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古镇到城市生活工作,古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各种生活便利设施失能或者根本上就没有筹建,采光、通风、卫生等设备很多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其居住性能较差,与日以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要么离开古镇去追求更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要么不顾历史文化背景地盲目改造,从而在两个方面都使得古镇的居住性和历史文化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2.生态性较差,环境破坏严重。作为古镇来说,其之所以成为古镇,一般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坚持特色到现代社会方能被称为古镇,因此其与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已经融为一体、互相依存,其历史文化性也已经和自然生态性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循环畅通的生物圈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古镇的自然生态性不断被破坏,一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过度开发利用等程度过深过多,二是古镇本身对现代生活的种种后果没有免疫性,导致整体存在状态显得破败和没落。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破坏源头:一是古镇内外的功能区划不科学、不合理,污染源不容易被控制,造成污染横行。二是工农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对古镇及其周边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古镇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特色风貌、独特韵味保存和发展不当。古镇一般都有着独特的风貌和特色韵味,但是在长期的非科学发展过程中,很多风貌被认为破坏,特色的风韵也没有得到保护和发展,使得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都损毁严重。比如很多著名的塔、寺庙等人文景点都消失了。而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对这些人文、自然性的东西发展不力,即使还保存着,也淹没在遍布其周围的现代建筑群中,特色反而显得古旧和别扭,两者的风格、韵味差异非常大,不能协调一致。
2.文物保护投资乏力。文物保护一般周期长、费用大、工程量大,对于其保护一般古镇都没有能力和興趣去做,因此古镇的文物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是古镇保护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块短板。
3.相关人员缺乏保护和开发意识,造成资源浪费。在经济发展为纲的现今,人们普遍还没有形成保护性开发的观念,要么坐视古镇的风味、古老的文物被破坏而不顾,要么对古旧建筑涂脂抹粉、破坏性重塑,要么放任其自生自灭、不管不管,往往还没有树立起一种保护性开发的观念。尤其注意的一种倾向是,只对物质性的建筑等加以保护,而对整体风韵、文化氛围缺乏整体性的开发保护思路,这和重旅游开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短时眼光分不开的,对历史古镇容易造成巨大破坏。
二、古镇改造应该坚持的保护与开发原则
(一)科学规划,争取资源最优化配置。现今社会,古镇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和物质双重资源结合体,因此,在使用好这一资源的过程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科学规划工作,争取将古镇的各项资源集中起来发挥作用,争取做到最优化配置。一是要坚持国际视野,将国外尤其是法国古堡保护经验引进中国,对规划部门提高要求,使得设计出来的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科学、合理通过高起点规划,使得人的生活工作和古镇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保护性开发。二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理论层面上吃透上情、在实践层面上紧接地气,争取在科学的宏观理论指导下对微观的古镇现状进行研讨分析,并分阶段实施,坚决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错路。三是要力争工、农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争取各行各业都得到实惠,各种资源都能够参与到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来并得到相应的利益分配。
(二)保护性开发中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古镇各种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因而需要保护的基础上再开展利用工作。对于这些需要保护的文明缩影,一是要提倡积极保护,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进行积极保护,而不是不顾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徒劳涂脂抹粉,这样只能显得故旧建筑丑陋不堪。二是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再尝试各种开发政策,通过合理利用促进进一步的开发,努力做到修旧如旧、保全韵味。
(三)注意生态环保原则。生态性是古镇的独特性质之一,只有坚持生态性,才能做到积极保护、保护性开发。因此,要坚持生态学原理,在环保治理、自然协调等方面做好文章、做足功课,一般坚持先试点、再扩大实践力度的方法,做到重点文物重点保护、现代与过去融为一体。
(四)坚持人无我有的特色原则。目前古镇改造的思路有很多都是雷同的,造成古镇改造后的风貌也趋同一致,因此要广泛争取基层群众、专家群体的意见,在借鉴丽江、乌镇等成功保护性开发案例的基础上,坚持人无我有的特色原则,坚持走不寻常的改造之路,打造一些有独特韵味、不同特色的东西,增强古镇资源的吸引性。
(五)中心和边缘同等重要原则。很多地区的古镇改造只限于中心地区、忽略了边缘地带,没有做到同等对待、对等保护,距离统筹兼顾、协调开发开发的要求甚远。因此,要采取措施坚持中心和边缘地带同等重要这一原则,全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气息,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古镇整体的发展。
三、小结
目前,虽然一些古镇改造比较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但是还有更多的古镇没有得到保护性开发或者开发过度忽视了古镇的长远发展。因此,当前古镇保护的最急迫之事是按照保护第一的方针先保护好文物等资源,再将开发提上日程来研讨操作。古镇的韵味和风采是建立在其自然性、生态性、整体性等性质基础之上的,其改造的本质要求是与周围协调、与社会自然发展向统一。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古镇的改造必须加快进度,更必须坚持相关的原则和方针,只有古镇的内容和性质能够紧随时代潮流而变,其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重塑辉煌。
参考文献:
[1]马晓龙,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J].城市规划.2005(09)
[2]白桦琳,杨忆妍,郝君,王南希,王乐君,李雄.黄河边即将消失的活遗址 碛口古镇的保护与和谐再生[J].风景园林.2010(03)
[3]杨黎黎.探索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以罗田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03)
[4]任洁.借历史文化资源 促旅游小镇发展——喜洲旅游小镇保护与发展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7(01)
[5]章尚正,许贺.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北旅游区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6]陆依依,李洁.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