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关键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实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都是追求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持久转换与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目标。虽然它着眼点在于保护自然,但最终所关怀的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怀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更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减量化原则(reduce),即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资源化原则(recycle),即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重组化原则(reorganize),即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运行为目标。很显然,循环经济的实施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中进一步将这一概念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强调:“各国政府应与国际组织合作,酌情按照环境发展会议各项决定的执行情况,特别要按照关于《21世纪议程》的决定来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全国战略。其目的在于确保对社会负责的经济发展,并为后代的长远利益保护资源基础和环境”。它强调了四个原则:(1)公平性。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以及资源利用的发展机会公平三个方面。(2)协调性原则。一是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经济发展规模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协调。主张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限制在其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高效性原则。强调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资源开发中应针对经济资源的特性,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经济交往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和保护好不同属性的经济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有的内涵,并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实现经济资源的持续利用。(4)发展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为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本身也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呈现出渐进、上升过程。
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得已实现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组成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通过复杂的物质链和物质网,系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态文明系统中的生产组织,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一个子系统,这主要是表现为它快速、大量地从自然资源库中提取、消耗各种再生和不可再生的原料;在生产各种产品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各种废物;不同产品在短时间被人们使用后,最终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大自然。而生态文明系统中的生产组织最基本的目标是降低因为生产浪费的大量材料和能源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冲击。所以通过环境关系,生态文明生产组织的基本目标与可持续联系起来,生产组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闭路循环,减少生产组织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它不仅满足了现在的发展需要,同时帮助下一代能够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系统中,通过掩埋式垃圾处理场、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环境技术等方法,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更少的空间被占用,从而在环境因素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系统要求把工业经济活动组织变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根据科学规律,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全球经济资源,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生态文明系统要求经济的增长必须以集中资源,消除多余,提高效率,力争效益来实现。因此,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支持。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
1.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从大多数人的利益着眼,从子孙后代的幸福立足,在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防止对能源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无限索取和透支使用,做到能源资源长盛不衰、生态环境永续友好。而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物质的循环、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即“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污染排放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致性,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而生态文明则是循环经济的必然结果。
2.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其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即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上述生态环境现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整体上降低资源消耗,解决资源矛盾,有效控制污染的战略选择,同时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就注重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五、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对环境关注的时间和空间程度上是不一样的。生态文明是关注经济单位(比如企业)群落一切有关领域,循环经济延伸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有关的领域,这两者都是关注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关注社会的所有方面。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是传统上环保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对传统环保战略的批判和挑战,是一种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其工作对象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生态文明突破了这一界限,大大提升了环境保护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提倡并实施将环境保护与生产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部生命周期紧密结合,将模式统一协调,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考虑,在经济单位(比如企业)群落层次上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经济单位群落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建立经济单位之间废物的输入输出关系。与生态文明相比较,循环经济从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使得国民经济的运行和谐地纳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形成一种新系统的经济。当继续这样的趋势,发展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范围——一个全球范围内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一、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目标。虽然它着眼点在于保护自然,但最终所关怀的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怀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更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减量化原则(reduce),即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资源化原则(recycle),即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重组化原则(reorganize),即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运行为目标。很显然,循环经济的实施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中进一步将这一概念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强调:“各国政府应与国际组织合作,酌情按照环境发展会议各项决定的执行情况,特别要按照关于《21世纪议程》的决定来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全国战略。其目的在于确保对社会负责的经济发展,并为后代的长远利益保护资源基础和环境”。它强调了四个原则:(1)公平性。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以及资源利用的发展机会公平三个方面。(2)协调性原则。一是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经济发展规模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协调。主张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限制在其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高效性原则。强调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资源开发中应针对经济资源的特性,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经济交往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和保护好不同属性的经济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有的内涵,并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实现经济资源的持续利用。(4)发展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为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本身也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呈现出渐进、上升过程。
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得已实现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组成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通过复杂的物质链和物质网,系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态文明系统中的生产组织,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一个子系统,这主要是表现为它快速、大量地从自然资源库中提取、消耗各种再生和不可再生的原料;在生产各种产品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各种废物;不同产品在短时间被人们使用后,最终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大自然。而生态文明系统中的生产组织最基本的目标是降低因为生产浪费的大量材料和能源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冲击。所以通过环境关系,生态文明生产组织的基本目标与可持续联系起来,生产组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闭路循环,减少生产组织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它不仅满足了现在的发展需要,同时帮助下一代能够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系统中,通过掩埋式垃圾处理场、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环境技术等方法,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更少的空间被占用,从而在环境因素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系统要求把工业经济活动组织变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根据科学规律,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全球经济资源,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生态文明系统要求经济的增长必须以集中资源,消除多余,提高效率,力争效益来实现。因此,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支持。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
1.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从大多数人的利益着眼,从子孙后代的幸福立足,在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防止对能源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无限索取和透支使用,做到能源资源长盛不衰、生态环境永续友好。而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物质的循环、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即“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污染排放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致性,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而生态文明则是循环经济的必然结果。
2.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其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即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上述生态环境现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整体上降低资源消耗,解决资源矛盾,有效控制污染的战略选择,同时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就注重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五、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对环境关注的时间和空间程度上是不一样的。生态文明是关注经济单位(比如企业)群落一切有关领域,循环经济延伸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有关的领域,这两者都是关注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关注社会的所有方面。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是传统上环保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对传统环保战略的批判和挑战,是一种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其工作对象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生态文明突破了这一界限,大大提升了环境保护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提倡并实施将环境保护与生产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部生命周期紧密结合,将模式统一协调,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考虑,在经济单位(比如企业)群落层次上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经济单位群落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建立经济单位之间废物的输入输出关系。与生态文明相比较,循环经济从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使得国民经济的运行和谐地纳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形成一种新系统的经济。当继续这样的趋势,发展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范围——一个全球范围内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