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61年,刘少奇在湖南天华大队进行了为期18天的蹲点调查,其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情怀;依靠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对当前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刘少奇 湖南 调查 启示
1961年4月2日到5月15日,刘少奇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先后在湖南省的宁乡、湘潭、长沙三县进行蹲点调查,前后共44天。期间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行了为期18天的蹲点调查。他入农户、察实情、访贫苦,亲自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重大决策、调整农村政策中相关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提供了直接依据。它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仍有深刻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刘少奇湖南天华调查的丰富内涵
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虽然只有短短的18天,但其调查中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内在精神却是非常丰富的,充分体现了他始终坚守人民利益至上根本宗旨的光輝形象。
1.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情怀。在天华大队蹲点调查期间,刘少奇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明察实情。当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艰难的现状后,他满面愁容,心情十分沉重。他紧紧围绕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两大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为改善群众的生活殚精竭虑。针对人民公社公共大食堂难以为继的现状,他在天华大队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慎重作出了公共食堂“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的决定,并明确要保障社员基本口粮加劳肥奖励的粮食分配制度,给农民重新分配了自留地和自留山,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解决公共食堂解散以后农民分灶吃饭柴、米、油、盐来源问题,他又召集省、市、县和各级供销社的负责同志认真开会研究,为社员解决粮食分配、能源供应、添置炊具、平衡住房、退赔经济以及如何发展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一件件事,一个个决策,无不体现了刘少奇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公仆情怀。
2.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的18天,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他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湖南省委为了让刘少奇看到好的典型,推荐他来到全省红旗单位——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调研。刘少奇到来之前,中央派出的工作组已在这里进行两个多月的蹲点,并形成了格式化的汇报材料,肯定了这里的“先进经验”。刘少奇到天华大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后才发现,听到的是假话,看到的是假象。他在这里通过开会、谈心、摸情况、做宣传、掌握了大量欺上瞒下违背客观事实的情况:天华大队为出风头强行推行专业生产片;为保红旗虚报粮食产量;为应付公共食堂检查借钱给农民发红包;当着领导的面打牙祭“吃红烧肉”;为坚持“左”倾路线,不惜打击报复讲真话的人等。正是由于他这种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刘少奇才能多层面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真正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形成正确思路,从而在短短的时间里作出了制止虚谈浮报、解散公共食堂、推行“三自一包”等一系列正确决策,办了很多顺应民心的好事实事。
3.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刘少奇多次讲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所以他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在基层调查中,他更是强调“要放下架子,才能深入下去进行调查研究。”正是他这种崇高的风范,老百姓才愿意和他这位国家主席讲真话、讲心里话,刘少奇才能与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的18天里,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也深深感染了天华的农民群众。
二、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的当代启示
刘少奇在天华调查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因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法宝”,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留下了深刻启示。
1.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历史价值和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把人民利益看做高于一切,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否真正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是否能真实面对现实条件下人民利益的诉求与发展方向,将决定我们执政党能否肩负起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据此,刘少奇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它的政党“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一切革命阶级的利益,代表自己民族的利益,也就是说要代表占本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正因为如此,刘少奇在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时候,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调研中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关注群众利益。
2.党员干部要有扎实的调研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的优良的工作作风。毛主席打过一个比方:“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形象地说明了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有了强烈的为民情怀后,怎样才能做到“为民”,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像刘少奇那样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不断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到能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调研、贴近群众调研,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进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切忌“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作秀式的调研之风。
3.党员干部要有无私的担当精神。有了为民的情怀,掌握了真实的民意,要想得到“为民”的结果,还需要有像刘少奇一样无私无畏、心怀坦荡的担当精神。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事当前,不是首先想到自己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责任,作出什么样的贡献,而是一味考虑和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如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哗众取宠和追逐个人功利;如果不思进取,那么不仅党和人民事业难以向前推进,而且会损害党的形象,会让人民失望进而丧失对我们的信任。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就是面对矛盾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为群众多啃“硬骨头”;就是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为群众当好“主心骨”;就是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为群众立行立改;就是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为群众动真碰硬。
4.党员干部要有朴素的亲民风范。有了为民的情怀,还要有像刘少奇那虽身居高位,但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勤务员的亲民风范,这样才能接近群众,得到群众的信任。古语说得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是来自于群众,原本是群众中的一员。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群众将我们选出来当领导干部,是要我们来作公仆的,而不是当老爷,为官者要少些“官味”,多些“民味”。党员干部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要懂得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处理群众问题。要善于贴近群众,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衣着朴素、随意,轻车简行,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拉家常,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选择贴近群众的地方,应多上土炕头,多坐硬板凳,多到问题和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听逆耳之言。要善用群众语言,少一些“官腔”,讲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白话”“大实话”。要善于疏导群众情绪,用平和谦恭的心态,真诚热情的态度,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81:188.
关键词:刘少奇 湖南 调查 启示
1961年4月2日到5月15日,刘少奇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先后在湖南省的宁乡、湘潭、长沙三县进行蹲点调查,前后共44天。期间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行了为期18天的蹲点调查。他入农户、察实情、访贫苦,亲自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重大决策、调整农村政策中相关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提供了直接依据。它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仍有深刻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刘少奇湖南天华调查的丰富内涵
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虽然只有短短的18天,但其调查中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内在精神却是非常丰富的,充分体现了他始终坚守人民利益至上根本宗旨的光輝形象。
1.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情怀。在天华大队蹲点调查期间,刘少奇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明察实情。当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艰难的现状后,他满面愁容,心情十分沉重。他紧紧围绕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两大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为改善群众的生活殚精竭虑。针对人民公社公共大食堂难以为继的现状,他在天华大队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慎重作出了公共食堂“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的决定,并明确要保障社员基本口粮加劳肥奖励的粮食分配制度,给农民重新分配了自留地和自留山,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解决公共食堂解散以后农民分灶吃饭柴、米、油、盐来源问题,他又召集省、市、县和各级供销社的负责同志认真开会研究,为社员解决粮食分配、能源供应、添置炊具、平衡住房、退赔经济以及如何发展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一件件事,一个个决策,无不体现了刘少奇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公仆情怀。
2.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的18天,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他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湖南省委为了让刘少奇看到好的典型,推荐他来到全省红旗单位——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调研。刘少奇到来之前,中央派出的工作组已在这里进行两个多月的蹲点,并形成了格式化的汇报材料,肯定了这里的“先进经验”。刘少奇到天华大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后才发现,听到的是假话,看到的是假象。他在这里通过开会、谈心、摸情况、做宣传、掌握了大量欺上瞒下违背客观事实的情况:天华大队为出风头强行推行专业生产片;为保红旗虚报粮食产量;为应付公共食堂检查借钱给农民发红包;当着领导的面打牙祭“吃红烧肉”;为坚持“左”倾路线,不惜打击报复讲真话的人等。正是由于他这种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刘少奇才能多层面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真正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形成正确思路,从而在短短的时间里作出了制止虚谈浮报、解散公共食堂、推行“三自一包”等一系列正确决策,办了很多顺应民心的好事实事。
3.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刘少奇多次讲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所以他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在基层调查中,他更是强调“要放下架子,才能深入下去进行调查研究。”正是他这种崇高的风范,老百姓才愿意和他这位国家主席讲真话、讲心里话,刘少奇才能与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刘少奇在湖南天华调查的18天里,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也深深感染了天华的农民群众。
二、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的当代启示
刘少奇在天华调查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因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法宝”,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留下了深刻启示。
1.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历史价值和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把人民利益看做高于一切,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否真正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是否能真实面对现实条件下人民利益的诉求与发展方向,将决定我们执政党能否肩负起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据此,刘少奇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它的政党“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一切革命阶级的利益,代表自己民族的利益,也就是说要代表占本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正因为如此,刘少奇在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时候,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调研中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关注群众利益。
2.党员干部要有扎实的调研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的优良的工作作风。毛主席打过一个比方:“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形象地说明了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有了强烈的为民情怀后,怎样才能做到“为民”,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像刘少奇那样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不断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到能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调研、贴近群众调研,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进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切忌“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作秀式的调研之风。
3.党员干部要有无私的担当精神。有了为民的情怀,掌握了真实的民意,要想得到“为民”的结果,还需要有像刘少奇一样无私无畏、心怀坦荡的担当精神。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事当前,不是首先想到自己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责任,作出什么样的贡献,而是一味考虑和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如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哗众取宠和追逐个人功利;如果不思进取,那么不仅党和人民事业难以向前推进,而且会损害党的形象,会让人民失望进而丧失对我们的信任。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就是面对矛盾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为群众多啃“硬骨头”;就是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为群众当好“主心骨”;就是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为群众立行立改;就是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为群众动真碰硬。
4.党员干部要有朴素的亲民风范。有了为民的情怀,还要有像刘少奇那虽身居高位,但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勤务员的亲民风范,这样才能接近群众,得到群众的信任。古语说得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是来自于群众,原本是群众中的一员。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群众将我们选出来当领导干部,是要我们来作公仆的,而不是当老爷,为官者要少些“官味”,多些“民味”。党员干部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要懂得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处理群众问题。要善于贴近群众,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衣着朴素、随意,轻车简行,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拉家常,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选择贴近群众的地方,应多上土炕头,多坐硬板凳,多到问题和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听逆耳之言。要善用群众语言,少一些“官腔”,讲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白话”“大实话”。要善于疏导群众情绪,用平和谦恭的心态,真诚热情的态度,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8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