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还应有“纠错和惩罚”吗?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Q群里,一位家长给我讲了一件事情:他的孩子最近神情恍惚,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走神,并且还偷偷拿家里的钱。又一次拿钱时,恰好被他发现,便“逼问”拿钱的原因,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孩子的同学小A在班里很霸道,经常向一些比较老实的孩子索要钱物。最近一段时间,小A盯上了他的孩子,隔三差五地索要零食,有时还直接“借钱”,如果不能满足他,就会遭到打骂。这位家长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马上向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了情况。谁知道班主任回答说,已经有好几位家长反映过这样的事情,自己也对小A进行过批评教育,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小A的父母也不配合教育。班主任表示,自己也很无奈,说轻了没有用,说重了怕小A走极端,因为这个孩子性格相当执拗,弄不好会出现离家出走之类的结局。当家长提出让学生在班会上讨论这件事情,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小A的错误时,班主任更是一口回绝,并甩下了一句话:那岂不是在伤害小A的尊严吗?出了问题谁负责?
  看罢材料,我惊恐地发现,教育里已经没有了纠正和惩罚。社会对教育的苛刻与不理智,让教育者的心中顾虑太多,使教育常常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之中。有些时候,面对一个应该惩戒的问题,学校往往是几经斟酌,最后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选择不情愿的退让和无奈的放弃。毕竟,谁都不愿意承担破坏素质教育的“罪名”,更不愿意被所谓的高压线伤到。
  其实,真正完整的教育并不排斥惩戒,更不是一味地忍让和纵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他与孩子们在一次远足旅行的归途中,向邻村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要点水喝。她邀请我们到果园里去,拿出苹果和烤土豆款待我们。我们向她表示了感谢,然后出发了。走了半公里多路的时候,我们突然想起:刚才在我们坐的地方,把一些烤土豆的皮丢在地上没有收拾。“应当回去收拾……”玛娅思忖着说。“当然,应当回去,把一切收拾干净。”我立刻表示支持。孩子们成群地跟着我向回走,只有斯乔巴一个人没有动,他说:“我要坐在这儿歇一会儿……”但是,当他听到孩子们齐声愤怒地指责他的话时,他想休息一下的愿望就打消了。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打断孩子们愤怒的指责,因为他懂得,集体的谴责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他想让斯乔巴感受一下被集体否定的痛苦;他更想让其他孩子体验到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时的感觉,并在这种体验中告诫自己不能犯下同样的错。
  我相信,教育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孩子更真实地懂得人生,更顺利地适应社会。但是,我们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成长中的种种失误,不忍心直接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教育。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孩子的一切困惑都可以在和风细雨中迎刃而解,孩子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在润物无声中得以改正。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极力营造一个教育的童话世界,那里没有风雨,没有雷电,天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我们以为那是在爱孩子,其实,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抛弃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剥夺了孩子认识真实的权利。
  小时候最喜欢春天,因为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每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会向大人们央告说:“要是一年里都是春天多好呀!”大多的人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孩子的戏言,只有父亲很郑重地告诉我:“要是只有春天,咱就吃不上白面了。没有冬天,麦苗就是被虫子咬死;没有夏天,庄稼就无法长大;没有秋天,就不会有沉甸甸的麦穗。”虽然当时并不是很懂,但是内心里却知道了每一个季节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其实,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快乐、满足、骄傲是成长的幸福,悲伤、失望、羞耻也是成长的必需。
  只有春暖花开,哪有丰收的果实。教育,也是如此。■
其他文献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不断了解自我、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自主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与文化;能及时获取各种真实有效信息,明确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目前,我国现有的评价制度往往缺乏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文化,教师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自身及教育对象的各类信息。  “发展性评价”具有低利害性,它不是为了比较谁好谁不好,而是帮助被评价
中关村一小与“做最好的我”之二  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  “国安足球俱乐部”进校园活动已经结束了。一天之后,我细细观看实况录像,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回忆,但是有一个细节令我始终如鲠在喉:录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发出的“嗡嗡声”,声音虽然不大,但不绝于耳。学生集会时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管理中的疏漏。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倡导“三个学会”已近10年,但党校部是我们2010年新接收的校区
翻读这本书,看着那一篇篇教育叙事,心里一直涌动着感动和感怀:那些情景,细节,片断,孩子的举动,师者的言行,矛盾的冲突和缓解,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透过文字,置身想象,似乎正亲近着教育的美好面目:像窗外时时拂起的杨柳春风,吹面不寒。  书中66个典型案例,被编者分成六辑,从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如何对待自卑内向的学生,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等点位入手,几乎涵盖了班主任工作
“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166中在教育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又一重要的步伐。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实验,肩负起历史使命,体现了时代特色,适应了发展需求,坚持了科学态度。  首先,肩负起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号召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必须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
随着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发展,校长培训也日益精细化、专业化,这要求我们在校长培训中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作一番精心的研究,对模式的思想理论基础、预期目标、理论与具体方法的有机结合、实施步骤、预测效果等都要作明确的说明,这也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新任校长时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其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的重要阶段,岗位角色的转变要求其知识基础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任校长来说
西城区宣师一附小现有36个教学班,1447名学生,87名一线教师,其中任教社科类相关学科专兼职教师37人,约占学校全体教师比例的42%。2007年,学校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技示范学校。2008年,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学校2008—2012年新的五年科技发展规划,调整了原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以此有效整合学校各部分的资源,形成完整
早晨到校,照例看一看家长当天的反馈意见。阿菁的妈妈在她的测验纸上写了不少字,其中一段这样写:“孩子,你很棒,这个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你看,只要细心、认真地对待,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要相信自己啊!”  阿菁的数学测验成绩是89.5分。这样进步,对阿菁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测验之前,我就欣慰地感觉到:阿菁已经非常乐观、自信、开朗了。  在儿童早期,阿菁有过铅超标的经历,虽然经过治疗,
一、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发展计划    现在,我校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制定计划的模式。每个学年末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员工参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发动学生为学校建设寻找问题。最初学生是与教师一起开座谈会,但很快教师们就注意到,这样很难让学生讲出真实的情况。于是,我们在学校的网站上开通了BBS讨论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我们收集的学生反馈中,就有许多反映问题的留言,例如:“总
都说四十不惑,可是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惑”突然来了。  去年暑假期间,一个在南方工作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她和几个同事来北方自助旅游,同事们提议要去看看白洋淀的芦苇荡和荷花,她希望我一起去。好几年不见了,一边玩一边叙旧,多开心呀!  我被这个理由打动了。平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放假之后还要给学生补课,真正休息的时间很少,所以尽管白洋淀不算远,我却一直都没去过。这次能和老同学一起去,我当然高兴。于
十六年前,我怀着一腔热情参加教改实践,担任了全县唯一的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教学,但是那次实验仅勉强支撑到第四年,就不得不宣布“流产”了。  失败并没有让我灰心。我开始集中精力大量阅读,在储备知识的同时探寻教育的真谛。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教育家的专著,观看了斯霞、李吉林等名师的教学实录,订阅了各类业务书刊。与此同时,我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有时名额有限,我便自费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