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有其艰巨性,谈了赏识转化后进生的相关做法,以促进后进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耐心;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义务教育阶段,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切实落实教育目标,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转化后进生工作是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提升管理策略、凝聚管理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那么,怎样去赏识后进生,进而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春风化雨般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爱心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还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不去了解孩子,不尊重、关爱孩子,根本就“谈不上教育”。任小艾老师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既然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对于后进生尤为如此,尊重关爱后进生,是走近后进生、转变后进生、促进后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关键。
老师都知道这个理,可是在实践中贯彻起来却很难。为何?后进生成绩不好、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不强、喜欢挑刺,不招老师喜欢。遇到后进生多次违纪谈话无果,老师动则发火、训斥,甚至把家长叫到学校当面告状。如此一来,后进生对老师又恨又怕,师生关系越闹越僵,学生中也是流言四起,嘲笑、冷落伤害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他们变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做出了激进的行为。殊不知,青春期的他们更需要理解与尊重,更需要鼓励和微笑,更需要关心和认可,绝对不是一味的批评和嘲笑,切忌静止地、片面地、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后进学生。老师的认可,有时也许就在一两句话、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学生就能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即使是一次偶然的关怀也能使他们激动不已,铭记终生。因此,对后进生要倾注真诚的爱,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他们定会受到感化而产生“亲师、爱师、信师”的心理效应。这时,教师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多了。
二、要有持之以恒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耐心
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本身就决定了他们性格和心理的多变性和不持久性,也决定了后进生转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践中,我发现后进生的转化过程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基本阶段。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他们的教育和矫正是一项艰苦、细致、耐心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立竿见影”。后进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常出现波动、反复无常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老师千万不能产生急躁、暴躁情绪,而应冷静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个别谈心,加强关心和帮助。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悦纳学生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充满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转化。如果教师对后进生不关爱,或爱之不深、爱之不厚、爱之不真,则绝不可能耐心、细致、持久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引导、转变、培养工作。
三、要有百折不悔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信心
后进生不是“顽石”一块,坚不可摧,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后进生是完全有可能转化的。其一,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特殊的天赋和素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的因素,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价值,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育家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其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很容易接受正面教育。只要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策略,就肯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把后进生塑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才。“80后”新锐作家韩寒,整个初中阶段,在班级中的名次一直在40~50名之间,而他们班级也才54名学生。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是我们须正视的事实。我们要对转化后进生的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要对塑造后进生充满百折不悔的自信。老师成竹在胸,他们才会更加自信迎接生活的挑战。罗森塔尔认为,教师要多给学生以美好期待,这种期待能激发后进生的心理潜力,激励其张满自信的风帆。我相信,只要老师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平台,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也道出了教育工作的艰辛,更道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艰巨性。早在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首创了“因类施教”,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要以人为本,重视全体,分类施教。我们只有常怀春风化雨的教育爱心、持之以恒的教育耐心和百折不悔的教育信心,多给后进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因势利导,发展后进生的个性特长,燃起后进生的信心之火,才能把后进生转化成先进生,培养教育成国家的有用之才!才能促进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编辑 马燕萍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耐心;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义务教育阶段,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切实落实教育目标,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转化后进生工作是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提升管理策略、凝聚管理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那么,怎样去赏识后进生,进而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春风化雨般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爱心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还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不去了解孩子,不尊重、关爱孩子,根本就“谈不上教育”。任小艾老师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既然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对于后进生尤为如此,尊重关爱后进生,是走近后进生、转变后进生、促进后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关键。
老师都知道这个理,可是在实践中贯彻起来却很难。为何?后进生成绩不好、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不强、喜欢挑刺,不招老师喜欢。遇到后进生多次违纪谈话无果,老师动则发火、训斥,甚至把家长叫到学校当面告状。如此一来,后进生对老师又恨又怕,师生关系越闹越僵,学生中也是流言四起,嘲笑、冷落伤害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他们变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做出了激进的行为。殊不知,青春期的他们更需要理解与尊重,更需要鼓励和微笑,更需要关心和认可,绝对不是一味的批评和嘲笑,切忌静止地、片面地、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后进学生。老师的认可,有时也许就在一两句话、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学生就能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即使是一次偶然的关怀也能使他们激动不已,铭记终生。因此,对后进生要倾注真诚的爱,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他们定会受到感化而产生“亲师、爱师、信师”的心理效应。这时,教师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多了。
二、要有持之以恒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耐心
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本身就决定了他们性格和心理的多变性和不持久性,也决定了后进生转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践中,我发现后进生的转化过程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基本阶段。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他们的教育和矫正是一项艰苦、细致、耐心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立竿见影”。后进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常出现波动、反复无常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老师千万不能产生急躁、暴躁情绪,而应冷静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个别谈心,加强关心和帮助。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悦纳学生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充满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转化。如果教师对后进生不关爱,或爱之不深、爱之不厚、爱之不真,则绝不可能耐心、细致、持久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引导、转变、培养工作。
三、要有百折不悔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信心
后进生不是“顽石”一块,坚不可摧,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后进生是完全有可能转化的。其一,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特殊的天赋和素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的因素,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价值,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育家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其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很容易接受正面教育。只要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策略,就肯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把后进生塑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才。“80后”新锐作家韩寒,整个初中阶段,在班级中的名次一直在40~50名之间,而他们班级也才54名学生。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是我们须正视的事实。我们要对转化后进生的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要对塑造后进生充满百折不悔的自信。老师成竹在胸,他们才会更加自信迎接生活的挑战。罗森塔尔认为,教师要多给学生以美好期待,这种期待能激发后进生的心理潜力,激励其张满自信的风帆。我相信,只要老师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平台,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也道出了教育工作的艰辛,更道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艰巨性。早在几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首创了“因类施教”,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要以人为本,重视全体,分类施教。我们只有常怀春风化雨的教育爱心、持之以恒的教育耐心和百折不悔的教育信心,多给后进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因势利导,发展后进生的个性特长,燃起后进生的信心之火,才能把后进生转化成先进生,培养教育成国家的有用之才!才能促进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