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部编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其各自的主题,如何在每篇的课文中教学中深化单元主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笔者仅简要论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尊重要素,好好的体会要素,思考在各篇课文里该如何落实,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基本指向。本文立足于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给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革命精神重传承
部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语文老师已经非常清楚了,这样的编排方式明确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大大提升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但是,有时候老师可能也会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如过度关注语文要素,而忽略了人文主题的渗透和育人价值。
本单元是革命题材文本的集中选编,其育人价值不言而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韩震说:“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而编者在本组课文中提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样的单元语文要素,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内心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品质。同时,教材在课后题中进行了相关的设置,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题提出“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课文《清贫》在阅读提示中“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这一学习任务,都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教师在课文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立德树人”育人工作。
二、巧用方法悟内心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学时应该运用适恰的策略,帮助学生读懂人物,逐步掌握这样的方法。
多样诵读,感悟人物内心。课文《军神》课后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就是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内心。如沃克医生在刘伯承坚持手术后情不自禁的话语,“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此处教学时,可抓住抓住一个“嚷”字,两个感叹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沃克医生内心的震惊和敬佩,从侧面领悟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其次,对于课文《军神》《清贫》有丰富对话的文本,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通过完整的对白朗读再现故事情节,使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推理人物心理,建构人物形象。最后,朗读不应仅仅局限在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心理活动亦可通过读进行呈现,使其更加直观。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有两处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两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的方式进行学感悟,这样学生就能读懂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是一种常人的情怀,同时在对比朗读中,还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领导人那崇高的伟人胸怀。
巧用对比,突显人物内心。通过对人物的語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对比,能使人物的个性更鲜明,特点更突出,学生对于人物的感受更强烈。课文《清贫》中有这么一段描写: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这段话通过对敌人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凶残、狠毒。再与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进行对比,学生就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对敌人的轻蔑,内心的镇定、从容,及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学用结合促表达
本单元针对阅读和表达的两条语文要素契合度非常高,因而在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为学生创造实践练笔的机会,实现读与写,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练笔。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课文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但我们却可以透过文字回到这个夜晚去体会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情,想一想这一夜主席是怎样度过的,请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来写一段话。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既能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入感悟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同时为学生的表达训练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单元习作做好的准备。其次,要利用好“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训练”总结方法,尝试运用。本单元在“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教材示范了三个例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场景——“焦急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请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内心。第二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例子,体会同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照样子说一说。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四上习作“我家的动物园”,回忆当时你写了家人怎样的特点及哪些与此相关的事,以此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最后,不能忽视习作的交流和修改,通过习作交流和修改深化对本次习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自我检查和修改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对教师而言,一堂课的设计,其实是对单元整体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提升,完全不同于单篇课文教学。希望诸位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具备全局眼光,深化主题,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44-48.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尊重要素,好好的体会要素,思考在各篇课文里该如何落实,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基本指向。本文立足于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给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革命精神重传承
部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语文老师已经非常清楚了,这样的编排方式明确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大大提升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但是,有时候老师可能也会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如过度关注语文要素,而忽略了人文主题的渗透和育人价值。
本单元是革命题材文本的集中选编,其育人价值不言而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韩震说:“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而编者在本组课文中提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样的单元语文要素,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内心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品质。同时,教材在课后题中进行了相关的设置,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题提出“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课文《清贫》在阅读提示中“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这一学习任务,都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教师在课文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立德树人”育人工作。
二、巧用方法悟内心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学时应该运用适恰的策略,帮助学生读懂人物,逐步掌握这样的方法。
多样诵读,感悟人物内心。课文《军神》课后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就是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内心。如沃克医生在刘伯承坚持手术后情不自禁的话语,“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此处教学时,可抓住抓住一个“嚷”字,两个感叹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沃克医生内心的震惊和敬佩,从侧面领悟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其次,对于课文《军神》《清贫》有丰富对话的文本,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通过完整的对白朗读再现故事情节,使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推理人物心理,建构人物形象。最后,朗读不应仅仅局限在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心理活动亦可通过读进行呈现,使其更加直观。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有两处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两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的方式进行学感悟,这样学生就能读懂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是一种常人的情怀,同时在对比朗读中,还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作为领导人那崇高的伟人胸怀。
巧用对比,突显人物内心。通过对人物的語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对比,能使人物的个性更鲜明,特点更突出,学生对于人物的感受更强烈。课文《清贫》中有这么一段描写: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这段话通过对敌人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凶残、狠毒。再与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进行对比,学生就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对敌人的轻蔑,内心的镇定、从容,及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学用结合促表达
本单元针对阅读和表达的两条语文要素契合度非常高,因而在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为学生创造实践练笔的机会,实现读与写,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练笔。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课文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但我们却可以透过文字回到这个夜晚去体会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情,想一想这一夜主席是怎样度过的,请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来写一段话。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既能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入感悟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同时为学生的表达训练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单元习作做好的准备。其次,要利用好“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训练”总结方法,尝试运用。本单元在“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教材示范了三个例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场景——“焦急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请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内心。第二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例子,体会同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照样子说一说。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四上习作“我家的动物园”,回忆当时你写了家人怎样的特点及哪些与此相关的事,以此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最后,不能忽视习作的交流和修改,通过习作交流和修改深化对本次习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自我检查和修改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对教师而言,一堂课的设计,其实是对单元整体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提升,完全不同于单篇课文教学。希望诸位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具备全局眼光,深化主题,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