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现有的“非遗”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展现和保护,AR(增强现实)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手段和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AR技术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非遗;文化;A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209-02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它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自然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呈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上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其传承方式上,一方面,传统的口传心授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缺少相应的文字资料,甚至有些“非遗”的传承方式依靠家族式传承。
在文化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面临遭受全球文化冲击、加速消失的威胁,又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機遇。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当下科技工作者和文化专家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新课题翻。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Iv,简称AR),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重建,并进行互动。AR是对现实的增强,是虚拟影像和现实影像的融合,具有虚拟现实融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三大特征。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形成数字文化内容(如数字动画、数字影像、声音、文本等),并实时的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从而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达到一种一种互动体验嘲,这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形成丰富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
1婺源傩舞历史与现状
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又称“舞鬼戏”,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内涵是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因婺源地处“山阻而弗车,水激而弗舟”的闭塞山区,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其表演与艺术特性上仍保留了原有的古朴、粗犷、简练、夸张、传神的独特风格,因而显得弥足珍贵,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
傩舞传人婺源后,很快与当地文化进行交融,并汲取了当地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使其思想内涵和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婺源傩舞流传甚广,历史上曾有“三十六傩班,七十二狮班”之说,至今活跃区较广婺源傩舞,曾于1953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自1986年,婺源傩舞资料先后被多个专著载入,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嘲。
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曾经居住在婺源县的农民纷纷开始离开这片土地并向城市进行迁移,直接导致了傩舞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和“精神植被”日益退化。尤其是当那些身怀绝技、主持全套仪式、熟识唱诗咒语的老艺人的离世,使得这些傩舞文化很难继续传扬下去,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关注傩舞,使得傩舞处在传承后继无人的一种窘迫局面,这种传播断层的境地的确令人担忧焦虑,不得不去深思。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和传承,那么这些文化一旦消失,其复活与再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2AR技术在婺源傩舞的优势
2.1AR令非物质遗产“活现”眼前
AR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多媒体、数字动画、网络通信和云存储服务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实场景和虚拟的物体进行实时叠加,其最有特色的作用在于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事物的并存。
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遗产转化成一种富含特色的数字化内容,从而能够实现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场景与这些虚拟的数字化内容无缝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逼真的“活现”在眼前,同时采用计算机大数据手段,可以方便快捷的学习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知识。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三维成像构建“非遗”原生态自然风貌环境重现,通过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使得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非遗”实体影像瞬间“活现”眼前,参与者能“身临其境”地进人古迹、遗址场景,产生瞬间穿越时空的震撼感。
2.2 AR技术增加体验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
AR技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了一层虚拟画面,通过数字采集、模拟复原、演示传播等手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以及保护,增添了更多的表现手段,能够让浏览者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AR将虚拟信息放在现实中展现,并且让你和虚拟信息进行互动,同时通过技术上的手段能够将现实与虚拟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将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予以展现,与现实生活相互衔接,使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同步,发展一致互动更强。
2.3 AR技术更有利于传播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的继承和传播,是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境,尤其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因为年轻人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继承和传播的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载体,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年轻人的关注欢迎,都是无法传承的㈣。利用AR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的部分模拟视频发到网络上,通过语音讲解、现实场景仿真模拟、多维展现等多种形式,让浏览者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如临其境般的观赏珍贵文物,这样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世界舞台,吸引来自各个国家的旅游爱好者,又可以使这些游客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体验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3总结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的环境的变化,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借助新兴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去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途径,正变得越来越必要,也越来越清晰。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得到大力的发展,将AR和这些文化遗产所结合,能让我们对以往所不能触碰的内容变得可视化,让文化遗产变的动了起来,有效地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
关键词:非遗;文化;A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209-02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它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自然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呈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上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其传承方式上,一方面,传统的口传心授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缺少相应的文字资料,甚至有些“非遗”的传承方式依靠家族式传承。
在文化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面临遭受全球文化冲击、加速消失的威胁,又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機遇。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当下科技工作者和文化专家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新课题翻。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Iv,简称AR),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重建,并进行互动。AR是对现实的增强,是虚拟影像和现实影像的融合,具有虚拟现实融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三大特征。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形成数字文化内容(如数字动画、数字影像、声音、文本等),并实时的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从而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达到一种一种互动体验嘲,这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形成丰富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
1婺源傩舞历史与现状
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又称“舞鬼戏”,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内涵是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因婺源地处“山阻而弗车,水激而弗舟”的闭塞山区,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其表演与艺术特性上仍保留了原有的古朴、粗犷、简练、夸张、传神的独特风格,因而显得弥足珍贵,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
傩舞传人婺源后,很快与当地文化进行交融,并汲取了当地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使其思想内涵和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婺源傩舞流传甚广,历史上曾有“三十六傩班,七十二狮班”之说,至今活跃区较广婺源傩舞,曾于1953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自1986年,婺源傩舞资料先后被多个专著载入,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嘲。
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曾经居住在婺源县的农民纷纷开始离开这片土地并向城市进行迁移,直接导致了傩舞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和“精神植被”日益退化。尤其是当那些身怀绝技、主持全套仪式、熟识唱诗咒语的老艺人的离世,使得这些傩舞文化很难继续传扬下去,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关注傩舞,使得傩舞处在传承后继无人的一种窘迫局面,这种传播断层的境地的确令人担忧焦虑,不得不去深思。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和传承,那么这些文化一旦消失,其复活与再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2AR技术在婺源傩舞的优势
2.1AR令非物质遗产“活现”眼前
AR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多媒体、数字动画、网络通信和云存储服务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实场景和虚拟的物体进行实时叠加,其最有特色的作用在于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事物的并存。
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遗产转化成一种富含特色的数字化内容,从而能够实现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场景与这些虚拟的数字化内容无缝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逼真的“活现”在眼前,同时采用计算机大数据手段,可以方便快捷的学习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知识。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三维成像构建“非遗”原生态自然风貌环境重现,通过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使得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非遗”实体影像瞬间“活现”眼前,参与者能“身临其境”地进人古迹、遗址场景,产生瞬间穿越时空的震撼感。
2.2 AR技术增加体验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
AR技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了一层虚拟画面,通过数字采集、模拟复原、演示传播等手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以及保护,增添了更多的表现手段,能够让浏览者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AR将虚拟信息放在现实中展现,并且让你和虚拟信息进行互动,同时通过技术上的手段能够将现实与虚拟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将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予以展现,与现实生活相互衔接,使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同步,发展一致互动更强。
2.3 AR技术更有利于传播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的继承和传播,是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境,尤其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因为年轻人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继承和传播的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载体,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年轻人的关注欢迎,都是无法传承的㈣。利用AR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的部分模拟视频发到网络上,通过语音讲解、现实场景仿真模拟、多维展现等多种形式,让浏览者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如临其境般的观赏珍贵文物,这样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世界舞台,吸引来自各个国家的旅游爱好者,又可以使这些游客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体验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3总结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的环境的变化,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借助新兴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去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途径,正变得越来越必要,也越来越清晰。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得到大力的发展,将AR和这些文化遗产所结合,能让我们对以往所不能触碰的内容变得可视化,让文化遗产变的动了起来,有效地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