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现有的“非遗”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展现和保护,AR(增强现实)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手段和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AR技术具有一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非遗;文化;A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0-0209-02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它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自然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呈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上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其传承方式上,一方面,传统的口传心授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缺少相应的文字资料,甚至有些“非遗”的传承方式依靠家族式传承。
  在文化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面临遭受全球文化冲击、加速消失的威胁,又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機遇。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当下科技工作者和文化专家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新课题翻。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Iv,简称AR),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对现实环境进行实时重建,并进行互动。AR是对现实的增强,是虚拟影像和现实影像的融合,具有虚拟现实融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三大特征。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形成数字文化内容(如数字动画、数字影像、声音、文本等),并实时的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从而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达到一种一种互动体验嘲,这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形成丰富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
  1婺源傩舞历史与现状
  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又称“舞鬼戏”,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内涵是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因婺源地处“山阻而弗车,水激而弗舟”的闭塞山区,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其表演与艺术特性上仍保留了原有的古朴、粗犷、简练、夸张、传神的独特风格,因而显得弥足珍贵,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
  傩舞传人婺源后,很快与当地文化进行交融,并汲取了当地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使其思想内涵和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婺源傩舞流传甚广,历史上曾有“三十六傩班,七十二狮班”之说,至今活跃区较广婺源傩舞,曾于1953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自1986年,婺源傩舞资料先后被多个专著载入,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嘲。
  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曾经居住在婺源县的农民纷纷开始离开这片土地并向城市进行迁移,直接导致了傩舞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和“精神植被”日益退化。尤其是当那些身怀绝技、主持全套仪式、熟识唱诗咒语的老艺人的离世,使得这些傩舞文化很难继续传扬下去,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关注傩舞,使得傩舞处在传承后继无人的一种窘迫局面,这种传播断层的境地的确令人担忧焦虑,不得不去深思。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和传承,那么这些文化一旦消失,其复活与再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2AR技术在婺源傩舞的优势
  2.1AR令非物质遗产“活现”眼前
  AR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多媒体、数字动画、网络通信和云存储服务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实场景和虚拟的物体进行实时叠加,其最有特色的作用在于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事物的并存。
  利用AR技术,可以将非物质遗产转化成一种富含特色的数字化内容,从而能够实现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场景与这些虚拟的数字化内容无缝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逼真的“活现”在眼前,同时采用计算机大数据手段,可以方便快捷的学习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知识。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三维成像构建“非遗”原生态自然风貌环境重现,通过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使得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非遗”实体影像瞬间“活现”眼前,参与者能“身临其境”地进人古迹、遗址场景,产生瞬间穿越时空的震撼感。
  2.2 AR技术增加体验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
  AR技术在现实场景中叠加了一层虚拟画面,通过数字采集、模拟复原、演示传播等手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以及保护,增添了更多的表现手段,能够让浏览者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AR将虚拟信息放在现实中展现,并且让你和虚拟信息进行互动,同时通过技术上的手段能够将现实与虚拟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将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予以展现,与现实生活相互衔接,使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同步,发展一致互动更强。
  2.3 AR技术更有利于传播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的继承和传播,是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境,尤其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因为年轻人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继承和传播的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载体,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年轻人的关注欢迎,都是无法传承的㈣。利用AR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的部分模拟视频发到网络上,通过语音讲解、现实场景仿真模拟、多维展现等多种形式,让浏览者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如临其境般的观赏珍贵文物,这样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世界舞台,吸引来自各个国家的旅游爱好者,又可以使这些游客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体验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3总结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的环境的变化,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借助新兴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去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途径,正变得越来越必要,也越来越清晰。A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得到大力的发展,将AR和这些文化遗产所结合,能让我们对以往所不能触碰的内容变得可视化,让文化遗产变的动了起来,有效地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宁夏某高职学院优厚的硬件基础条件,从该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引企入校、共建共享实训中心情况、开展生产实习实训情况三个方面阐述目前西部高职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出的成绩,进而说明经过近十年的高职教育投入,西部高职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关键词:西部高职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
摘要: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与英语学习早龄化的到来,使得幼儿英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又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通过设计与开发适用于幼儿英语学习的多媒体游戏型课件,探究英语学习的多媒体环境,以期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玩的开心,学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英语;多媒体课件;游戏型课件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5-0228-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1]目前,我院三年制高专班采用课堂二课时和课后网络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即有网络教学平台带来的方便,也有不足之处,更有教师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学习模式;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
摘要:英语中存在很多从句和非谓语现象,这类复杂的语言结构为机器处理语言带来了较多困难。通过总结概念层次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 oFconcepts,HNC)中的句蜕理论,并用这种句蜕理论来分析英语中的句蜕现象,将英语中的句蜕现象的知识和不同于中文的特点加以总结,得到了很多新的发现。该研究不仅将英语中的句蜕现象进行了总结,其分析结果还有助于将这类复杂现象进行形式化,从而帮助机
摘要: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Python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阅读,词云是一种新的可视化方式,能够准确快速地筛选出重要文本信息,把关键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广大读者快速地进行阅读前的筛选。该文主要介绍了基于Python的词云生成。以豆瓣网中柴静《看见》一书的书评为例,尝试对此书评进行词云生成。首先通过中文组件jieba进行分词,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在高职层次的毕业生群体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诸如“毕业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立足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心理疏导层面。随后重点简述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大三实训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同时也是帮助毕业生克服毕业前心理问题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毕业生;实训课改  中图分类号: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许多本科实践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科交叉不足、实验设备过时等问题。电装实习为电工电子专业传统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论文从学科交叉、工艺传承、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电装实习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学科交叉;电工电子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85-02  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需求离不
摘要: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将产教融合各方主体有机深度融合于一体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以湘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相关内涵;挖掘出湘南地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困境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Exce12010是微软Omce较为成熟的版本组件之一,该项目使用它制作了一套进一销一存系统。系统中根据目前通用条码EAN-13:标准版的前缀部分关联主键对应的商品地区,该项目大量使用了查找函数,并比较各类查找函数间参数的使用特点。查询卡更挖掘了多种查询方式,例如:自动生成商品名、自动显示库存、月销售量等内容。最后将系统界面进行保护和隐藏公式,使之完善成一套具有实际效用的小型贸易系统。  关
摘要:在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手机逐渐成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工具,而BOPPPS教学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框架。本文以BOPPPS教学模型为框架,以《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构建课程六大模块,并将移动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教学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型下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BOOOPS;移动课堂教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