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對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革思路,有理有据,值得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代发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
一、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弊端的反思
1、教学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单一。多年以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课程教学主线的内容模式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从竞技运动的观点出发,就导致了健康标准的单一性,也导致了教学的机械性。
2、过时的教学内容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例如规定的跳高项目,初中阶段学跨越式,高中阶段学背越式,教师只能按纲施教,学生只能照师而学,缺少自由发展的余地,无法形成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局面。
3、存在一些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例如要求同一年段的学生人人必须“快跑达标”,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在秒表的计时下不断地重复跑、疲劳跑,仍然无法“过关”,这对于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4、简单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体育教师由主导地位为主体角色,使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处于被动,机械地学习状态,缺乏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大胆尝试改革
1、在转变观念中调整好体育教师的位置与职责。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与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做,你仿;我指令,你执行。先教后学,不教不学。这就造成了本末倒置。因此,进行课改的“第一课”,就是要通过学习新《课标》,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我把对新课时的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例如,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又会站到“以教为主”的位置上,一些学生则把“自主性”当成“自由性”,把体育课变为自由活动课,有些则像旁观的“看客”。这说明,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不是一两次理论性的宣传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质性的推进教学过程。
2、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体育课改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我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除了做好共性项目的宣传、指导和激发,让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及作用,我还对不同体质以及性格特征的学生加强选项锻炼的指导,同时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尽可能做到项目、设置的多样化。
3、以“合作体育”作为纽带,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结合我校的实际,我将篮球、排球、接力等集体合作项目定为重点“公共项目”,并以此作为纽带,带动个性项目的开展。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
4、组建专项小分队,发展特长专项教育。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近几年来,结合我校“发展文体特长教育”的办学目标,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组建了以田径、篮球为主的专项特长小组,把那些具备一定专长的学生吸收到专项队中,为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学校中的“体育才子”是学校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选拔对象和主要力量,也是我校每年高考报考体育院校的生力军。由于他们对体育与健身的意识比一般学生超前,运动习惯与运动技能都比一般同学要好,在课改过程中往往起着榜样的作用。
5、构建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加强课改的教研与交流。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课改专家和名师们的指导,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为此,我校多次请来了兄弟地区教科所“送教下乡”体育分队的专家和名师到校上课改示范课,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并且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
关键词:高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代发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
一、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弊端的反思
1、教学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单一。多年以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课程教学主线的内容模式是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从竞技运动的观点出发,就导致了健康标准的单一性,也导致了教学的机械性。
2、过时的教学内容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例如规定的跳高项目,初中阶段学跨越式,高中阶段学背越式,教师只能按纲施教,学生只能照师而学,缺少自由发展的余地,无法形成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局面。
3、存在一些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例如要求同一年段的学生人人必须“快跑达标”,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在秒表的计时下不断地重复跑、疲劳跑,仍然无法“过关”,这对于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4、简单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体育教师由主导地位为主体角色,使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处于被动,机械地学习状态,缺乏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大胆尝试改革
1、在转变观念中调整好体育教师的位置与职责。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与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做,你仿;我指令,你执行。先教后学,不教不学。这就造成了本末倒置。因此,进行课改的“第一课”,就是要通过学习新《课标》,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我把对新课时的设计作为重要环节,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例如,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又会站到“以教为主”的位置上,一些学生则把“自主性”当成“自由性”,把体育课变为自由活动课,有些则像旁观的“看客”。这说明,转变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不是一两次理论性的宣传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质性的推进教学过程。
2、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体育课改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我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除了做好共性项目的宣传、指导和激发,让学生在集体项目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及作用,我还对不同体质以及性格特征的学生加强选项锻炼的指导,同时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尽可能做到项目、设置的多样化。
3、以“合作体育”作为纽带,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结合我校的实际,我将篮球、排球、接力等集体合作项目定为重点“公共项目”,并以此作为纽带,带动个性项目的开展。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
4、组建专项小分队,发展特长专项教育。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近几年来,结合我校“发展文体特长教育”的办学目标,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组建了以田径、篮球为主的专项特长小组,把那些具备一定专长的学生吸收到专项队中,为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学校中的“体育才子”是学校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选拔对象和主要力量,也是我校每年高考报考体育院校的生力军。由于他们对体育与健身的意识比一般学生超前,运动习惯与运动技能都比一般同学要好,在课改过程中往往起着榜样的作用。
5、构建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加强课改的教研与交流。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课改专家和名师们的指导,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为此,我校多次请来了兄弟地区教科所“送教下乡”体育分队的专家和名师到校上课改示范课,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并且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