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一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被动、单一,致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使用新教材,谈谈对新课标提出的这几种教学方式的认识。
1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数学学习几乎全是解题训练。令不少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讨厌至极。
而如今,由于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线索,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便会在动手实践中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轻轻松松地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如学习七年级数学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五棱柱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五棱柱性质的理解,顺利解答教材中的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展开图有11种之多,如果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是很难找到11种展开图的规律的。再如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内容本身展现的是面与体的转换,由于下刀的角度不同,截面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种图形。事先让学生准备几个土豆块做的正方体,课上让他们利用小刀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切截。在亲身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出截面的形状,化解了难点丰富了化体为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中,通过折纸、扎眼、印墨迹、简单的图案设计、照镜子、剪纸等大量的操作性活动,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
通过“动手实践”,他们不再惧怕数学,而是感到富有情趣,就连那些自认为数学差的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看来,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又能化解学习的难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近几年来,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合作学习”“超前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等等,仔细思考,尽管这些学习形式的分类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来划分,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还比较淡薄,学习动机、策略、意志力都亟待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毛病很严重,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我所理解的“自主探索”是指:學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自主探索”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教学提倡自主探索,并不是把所有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而是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空间,所有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再像老教材那样开门见山,直入正题,而是力求从实际出发,用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展开学习。教学中,教师更应弹性地使用好教材,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例如,在教“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完成以下计算:
(1)(x+2)(x-2) (2)(1+3a)(1-3a)
(3)(a b) (a-b) (4)(y 3z) (y-3z)
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
① 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 请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④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个可以当作公式来使用?公式中的字母能表示什么?
⑤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公式。
这样,创设了一个开放性自主探索的环境,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研究,去发现。通过计算、观察、总结、验证、表达等多种数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了平方差公式,找到了公式左、右边特点,而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实现了数学学习“再创造”的目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并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能让他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从而弥补教师无法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另外,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固然好,但需要教师掌握好度,不能把每一个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新教材提供了很多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它们,对于那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让他们自己去摘,对学生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和困难的问题,方可组织讨论交流,防止把交流讨论形式化。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无论哪种形式都注重全员参与意识,防止有的学生趁机开小差,光当观众不“演戏”。教师更要关注交流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发表对知识的认识,表达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在这几种不同层次的交流中,学生会澄清认识,增强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事物的本质。另外这种开放民主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场地,创造了表达独特见解的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久而久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发展了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值得大力提倡,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这三者又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并不能只靠一种学习方式来完成,应视情况不同而具体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倡导这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寻求多种学习方式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
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被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无论是设计问题情境,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练习题的处理,都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彻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1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数学学习几乎全是解题训练。令不少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讨厌至极。
而如今,由于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线索,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便会在动手实践中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轻轻松松地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如学习七年级数学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五棱柱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五棱柱性质的理解,顺利解答教材中的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展开图有11种之多,如果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实践,是很难找到11种展开图的规律的。再如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内容本身展现的是面与体的转换,由于下刀的角度不同,截面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种图形。事先让学生准备几个土豆块做的正方体,课上让他们利用小刀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切截。在亲身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出截面的形状,化解了难点丰富了化体为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中,通过折纸、扎眼、印墨迹、简单的图案设计、照镜子、剪纸等大量的操作性活动,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
通过“动手实践”,他们不再惧怕数学,而是感到富有情趣,就连那些自认为数学差的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看来,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又能化解学习的难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近几年来,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合作学习”“超前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等等,仔细思考,尽管这些学习形式的分类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来划分,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还比较淡薄,学习动机、策略、意志力都亟待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毛病很严重,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我所理解的“自主探索”是指:學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自主探索”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教学提倡自主探索,并不是把所有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而是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空间,所有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再像老教材那样开门见山,直入正题,而是力求从实际出发,用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展开学习。教学中,教师更应弹性地使用好教材,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例如,在教“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完成以下计算:
(1)(x+2)(x-2) (2)(1+3a)(1-3a)
(3)(a b) (a-b) (4)(y 3z) (y-3z)
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
① 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 请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④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个可以当作公式来使用?公式中的字母能表示什么?
⑤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公式。
这样,创设了一个开放性自主探索的环境,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研究,去发现。通过计算、观察、总结、验证、表达等多种数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了平方差公式,找到了公式左、右边特点,而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实现了数学学习“再创造”的目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并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能让他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从而弥补教师无法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另外,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固然好,但需要教师掌握好度,不能把每一个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新教材提供了很多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它们,对于那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让他们自己去摘,对学生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和困难的问题,方可组织讨论交流,防止把交流讨论形式化。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无论哪种形式都注重全员参与意识,防止有的学生趁机开小差,光当观众不“演戏”。教师更要关注交流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发表对知识的认识,表达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在这几种不同层次的交流中,学生会澄清认识,增强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事物的本质。另外这种开放民主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场地,创造了表达独特见解的机会,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久而久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发展了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值得大力提倡,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这三者又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并不能只靠一种学习方式来完成,应视情况不同而具体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倡导这三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寻求多种学习方式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
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被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无论是设计问题情境,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练习题的处理,都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彻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