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作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40年的老同志,观看了大会现场直播,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情激动,备受鼓舞,感悟良多。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打赢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8年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基本内涵,强调再接再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夺取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不懈奋斗。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我们全面认识脱贫攻坚和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認真学习总书记讲话,几点体会最深。
第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脱贫这个“牛鼻子”,就扭住了全面小康的主要矛盾。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我们的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是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摆脱贫困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的脱贫。中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归根到底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消除绝对贫困的荣光,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第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三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地区作为短板中的短板,客观上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面对这个全局性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宁愿少上几个大项目,也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事实证明,这个方针和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彻底解决绝对贫困这个历史性难题,中国的发展就更有底气,更加主动;亿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增加了,就为扩大国内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了新的机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大踏步赶上来,就为促进区域间良性互动、更好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意味着我们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这对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减贫的制胜法宝,对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同样管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七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并强调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重要经验,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充分认识到,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乡村功能的振兴。乡村与城市不同,乡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就是要振兴这三大功能。乡村振兴的难度就在于,乡村提供的这些功能既是全社会所必须的,又具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因此,乡村要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样,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继承、坚持和弘扬脱贫攻坚的理论、做法和精神。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再提一点建议。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十分重要。要清醒地认识到,刚刚脱贫的群体和地区从脱贫到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因灾因病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多的困难,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任务也十分繁重,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脱贫攻坚的主要制度、政策、队伍,“扶上马,送一程”是非常必要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要有一个部门牵头,原国务院扶贫办已改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建议首先就要抓好这件工作,千万不能松劲。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打赢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8年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基本内涵,强调再接再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夺取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不懈奋斗。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我们全面认识脱贫攻坚和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認真学习总书记讲话,几点体会最深。
第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脱贫这个“牛鼻子”,就扭住了全面小康的主要矛盾。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我们的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是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摆脱贫困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的脱贫。中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归根到底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消除绝对贫困的荣光,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第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三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地区作为短板中的短板,客观上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面对这个全局性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宁愿少上几个大项目,也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事实证明,这个方针和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彻底解决绝对贫困这个历史性难题,中国的发展就更有底气,更加主动;亿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增加了,就为扩大国内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了新的机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地区大踏步赶上来,就为促进区域间良性互动、更好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意味着我们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这对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减贫的制胜法宝,对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同样管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七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并强调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重要经验,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充分认识到,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乡村功能的振兴。乡村与城市不同,乡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就是要振兴这三大功能。乡村振兴的难度就在于,乡村提供的这些功能既是全社会所必须的,又具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因此,乡村要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样,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继承、坚持和弘扬脱贫攻坚的理论、做法和精神。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再提一点建议。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十分重要。要清醒地认识到,刚刚脱贫的群体和地区从脱贫到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因灾因病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多的困难,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任务也十分繁重,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脱贫攻坚的主要制度、政策、队伍,“扶上马,送一程”是非常必要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要有一个部门牵头,原国务院扶贫办已改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建议首先就要抓好这件工作,千万不能松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