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一、对新教学方法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法、问答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教材过程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它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模式相比,笔者认为新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此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形式主义的毛病。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随着对新教学方法探索的深化,已经比较广泛地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辩证思考,有更多的人在肯定和吸收各种新教法优点的同时,注意到这些新教法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克服,对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和地位也重新进行了再认识。
前几年的一段时期,出现了一个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性评价的高潮,在这里笔者摘录一些评价: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压抑能力发展、窒息学生智慧、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青少年学生思想问题严重等等。这些批评不无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笔者认出这些评论存在着一些偏颇:其一,是把目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分简单地归咎于教学方法;其二,是把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传统教学。要想推动改革深入开展,就必须要澄清这两个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是思想政治课中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还存在教学指导思想、考试成绩的评定、教材、学生的思想状况等问题。
教学中的弊病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传统教学又是不公正的。那么问题究竟何在呢?许多教育学著作谈到,传统的讲授法比较容易滑向注入式、填鸭式、呆读死记。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请注意:这只是容易导致,而不是必然导致。传统教学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呆读死记。传统教学不排斥启发式,启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使用的指导思想。当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它是启发式,反之则是注入式。
近几年来,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研究发掘传统教学的成果还不够,运用传统教学的基本功还差得很远。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如同害了脚气病截肢,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只能使我们拒绝和放弃改革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广阔途径,把自己挤进一条狭窄的小胡同。
三、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属于最佳,是相对而言的,它要视教学中学生和教材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加以综合运用所决定的。传统教法和新教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志把某种教学方法死板专一地应用在某项任务,某种内容,和对某类学生的教学上,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情况灵活选定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把传统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教师设疑释疑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持辩证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对新教学方法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法、问答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教材过程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它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模式相比,笔者认为新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此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形式主义的毛病。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随着对新教学方法探索的深化,已经比较广泛地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辩证思考,有更多的人在肯定和吸收各种新教法优点的同时,注意到这些新教法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克服,对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和地位也重新进行了再认识。
前几年的一段时期,出现了一个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性评价的高潮,在这里笔者摘录一些评价: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压抑能力发展、窒息学生智慧、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青少年学生思想问题严重等等。这些批评不无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笔者认出这些评论存在着一些偏颇:其一,是把目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分简单地归咎于教学方法;其二,是把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传统教学。要想推动改革深入开展,就必须要澄清这两个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是思想政治课中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还存在教学指导思想、考试成绩的评定、教材、学生的思想状况等问题。
教学中的弊病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传统教学又是不公正的。那么问题究竟何在呢?许多教育学著作谈到,传统的讲授法比较容易滑向注入式、填鸭式、呆读死记。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请注意:这只是容易导致,而不是必然导致。传统教学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呆读死记。传统教学不排斥启发式,启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使用的指导思想。当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它是启发式,反之则是注入式。
近几年来,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研究发掘传统教学的成果还不够,运用传统教学的基本功还差得很远。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如同害了脚气病截肢,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只能使我们拒绝和放弃改革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广阔途径,把自己挤进一条狭窄的小胡同。
三、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属于最佳,是相对而言的,它要视教学中学生和教材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加以综合运用所决定的。传统教法和新教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志把某种教学方法死板专一地应用在某项任务,某种内容,和对某类学生的教学上,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情况灵活选定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把传统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教师设疑释疑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持辩证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