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自由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为荣格的原型理论大致勾画出一幅轮廓,我们可以发现,荣格所理解的“原型”,是超时代、超民族,普遍共存于人类心灵底层的,人们永远不可能直接意识到,然而又可以意识到其起决定性效应的非理性心灵存在。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载体,不能为具体的个体所意识和描述;因而想要具体理解原型,必须借助原始意象。(中介)在原型的传承中,其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型的载体可以是原始意象,也可以是神话、仪式、形象、象征、梦幻、形象,等等。
  在《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 11个国王的故事中,不难发现繁杂的“原始意象”的存在,如蛇、猛兽等图腾化的形象,含糊的梦境,神秘的仪式,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所经受的病痛,等等。这些原型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但它们要为现实中的人所感知,只能在特定情景下,以现实的具体的情感和体验激活某种原始意象,形成特殊的古今沟通的关系,使现实人的深沉的、原先未被察觉的心理情感和体验被意识到和体验到。
  书中大多数人物都难以摆脱梦境、梦魇的折磨。这些梦令人物感到恐懼。它们有的是图腾化的意象,有的是美好事物转瞬成为邪恶与危险。它们在梦中被激活,进而将“恐惧”这一集体无意识实体化,使人物感受到难以名状的“壳”“黏稠”所带来的窒息的裹挟。
  这“难以名状”就是原型所独有的表达方式——象征(symbolic)。原型的“象征”与广义的“象征”是不同的。广义的象征是符号(semiotic),约定俗成地代表着某一确定的事物,仅仅是对已知事物的简略代替。而原型的“象征”含有模糊而未知的东西,且隐而不见,它是在对事物缺少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却又可以丰富而深刻地表达事物。
  因此,对于“国王们”的梦境,我们能体会到的更多是未知、神秘而难以理解。结合这些神秘的梦境以及国王们各异的痛苦和命运,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他们”,也能窥见我们自身。
  作品中很直观地可以看出,在直面人类普遍的经验和恐惧时,国王的身份并不会绐他们带来更多的底气或更高明的手段。国王A被噩梦困扰而退位出家,国王B因为将领的背叛举兵远征并因此丧命,国王E为了活命选择用养鸡的方式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国王K为了自保寻觅替身……
  那么面对未知和蒙蔽,面对死亡,面对背叛,面对自然和命运不可知、不可控的力量,他们,或者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究其心理根源,当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意识到死亡的必然,当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这一切都使人这种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其自身无法忍受的监禁。经历过“与世隔绝”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实际上隔绝和封闭(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它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艾·弗洛姆《爱的艺术》)
  当人类越来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越远离了崇拜的图腾,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那么就需要建立联系,发挥自己的能量。因而,“疆土”的存在就愈发重要,它是我们得以发挥能力的场所。对于“国王”而言,“疆土”是其主权所能运作的所有范围;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它是一片自由区域,是我们的自由意志。
  每个人都希望能主宰一切,自由自在,并以自由的选择表现出自己的力量以期对抗恐惧。从11个国王所做出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待自由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国王B生性好战,凭借暴力和强大的军队无限扩大自己的江山,面对被背叛的恐惧,他的选择是亲自率兵征讨。国王I回到故国后用“太阳教”凝聚军队,夺取政权,统治国家。
  而沦为国王B俘虏的那些国王,则只能在国王B为其划定的宅院里行使自由,为了免于死亡的命运而谄媚或是麻痹自己。国王F则一直生活在“真的不坏”的大臣们的“辅佐”下。
  前者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可以理解为“liberty to do”,他们为自己的自由排除障碍,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而非被外在的、影响于他们的原因推动,自由在他们身上靠自我实现;而后者的自由则显得消极一些,他们的自由可以理解为“liberty from”,永远只能在清晰可辨的某个疆界内不受干涉。(以赛亚·伯林)
  作者李浩以一个个“国王”与“疆土”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种种埋伏于我们心灵深层的“恐惧”,以及为了对抗这些“恐惧”所能做出的各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方自我王国是属于自己的“疆土”,我们又都是其中心怀畏惧的“国王”,我们究竟该如何直面恐惧,又如何在这样的境况下实现我们的“自由”,是《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也是我们永恒的追问。
  王潇艺
  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由于罗布泊最终走向枯竭始于上个世纪中叶,所以,以“跨越”为特征的罗布泊现代探险史只可能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又由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进程,这种“可能”又被推迟到了最近的二十来年,而尤以本世纪为重。我们无意书写罗布泊探险史,但却无法忘记以下的梗概:      最早使罗布泊成为亿万国人关注目标的,是新华社发自1980年8月23日的一条电讯:“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
家鸡是个胆小的动物,不管是你用力跺跺脚,还是用手拍一下,只要声音足够大,它们就会被吓得狂跳起来,“飞”到一边。  看它们那样儿,其实就是胆小鬼。那一对黄到发黑的翅膀就是因为胆小而长出的。一吓,身上的毛就会掉下几根。  我家就有这么一群“胆小鬼”,不仅胆小,而且还贪吃。一大碗米,它们十分钟就能吃光。不过,吃东西,也管不住它们的胆小,只要你一靠近,它们就“咯咯咯”地叫个不停,随即再“飞”到一边。不过,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场玩儿。  我参加了一个“勇士闯关”的探险游戏,虽然各种关卡较多,但我还是逐个征服,来到了最后一关——“火山脚下”。抬头看去,那“火山”足有三层楼高,我的勇敢程度达到这个高度了吗?我真的能登顶吗?我犹豫着停滞不前,转头却看到了场地外的爸爸妈妈正在向我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鼓励让我顿时有了一种安全感,随即鼓起勇气走向“火山”,抓住网格开始攀登。  突然,网格剧烈晃动起来,吓得我一
红船,以信仰之名劈波斩浪  那艘红船,从烟雨迷蒙的南湖驶出  沿着彩旗飘扬的方向  不断寻觅黑暗之后的黎明  十三个掌舵的赤子,撒下革命火種  以燎原之势,焚烧旧世界的藩篱  船身本无颜色,是理想的霞光照在湖面  波光粼粼中,折射出革命的信仰  支撑党员渡过无数暗礁险滩  惊涛骇浪。 等待一个风云际会的惊雷  宣告人民击败了敌寇  百年之后,我伫立在南湖面前  聆听深远厚重的历史跫音  崇敬守望岁
张炜在《融入野地》中说:“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我们是带着这样的向往去草原的,城市的钢筋水泥已经让人麻木 我们整日忙碌却不知道忙碌的意义霓虹灯下,闪烁的颜色没有家的温暖。我们来自何处?去向何方?如果生命是一场寻找,是一条朝圣的路途那我们应该对着什么方向叩拜?  锡林郭勒广袤的土地上,风吹草低,牛羊轻唱。绿色随山丘起伏,延绵千里。我一身简行,对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中亚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种,是生活在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区动物的典型代表,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扩区建设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
臨近傍晚,妈妈来课外班接我放学,刚到小区楼下,爸爸竟突然打电话告诉妈妈,他现在就在小区南门口。  “什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爸爸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工程师,前几天哈尔滨的地铁竣工后,他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飞往深圳参加地铁十二号线轨道项目。这还不到五天,怎么就回来了?与其说是意外惊喜,倒不如说是突然的惊吓!  “爸爸,您不会和我开玩吧!”我接过电话半信半疑地问。“不是开玩笑,你到小区门口看看就知
山路弯弯水清清,  敬酒先敬远路人。  一杯祝您身体好,  二杯祝您万事兴。  ……  我们的汽车还在盘山公路上穿行,密林之中隐约飘来歌声。那是婉转动听的苗族山歌。不用向导预告,我们就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快到了。果然,汽车转过两道弯,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不一会儿,一座颇具特色的苗寨寨门立在眼前。  这里,便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张家塘苗寨了。  山环水绕,美丽乡村。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广西龙
早前,我在“蘭井·嘉熙地客栈”看到过《漓江边》的出版社打样本。封面以空白延展空间,有一条鱼儿和几行手写文字。简单的几笔蓝线,勾勒水中动态。远古的桂林正是一片海,穿梭其中的人们像一条又一条的小鱼,把自己的时光寄放在这里。作者从大千世界中扯出几绺世情,描画出漓江边的慢生活。  后来,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今年七月,我拿到了这本新鲜出炉的《漓江边》,再次读起来。与上次匆忙一瞥不同,这次我几乎都选择夜读,也
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从云南昆明一直通向越南的河内,全长465公里。穿行在深山处的百年铁路,承载的不仅是交通的功能,更凝结着历史、文化与民俗的转变。  摄影师陈长芬先生应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区的邀请,用镜头再现了这段铁路、以及铁路沿线滇南人们的生活。存在必留下痕迹。作为殖民主义产物的这条铁路,不仅中国,甚至法国也回避谈及它。然而深藏于云南南部崇山峻岭中,蛇行的列车和铁轨,以及沿线的城镇和百姓,大自然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