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意味着语文教学涉及的面广、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多,哪怕一篇课文,需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也很多。但是语文教学又不可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或头发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这就要求教师有所取舍,把握重点。只有把握重点,才能突出重点。怎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好重点?
以下是本人以记叙文为例所作的粗浅探索。
一、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重点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体裁。体裁就是文章的体制和格式,是一类文章的共性和规律的概括。初中阶段,按照文章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来分,可以将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下面就以记叙文这种文体为例,谈谈怎样从文体特征确定教学重点,其他文体可触类旁通。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精神品质或社会现象的一种文体。从广义上说,作为教材的诗歌、散文、戏剧以及童话、寓言等文学作品,可以归为记叙文范畴,我们可以用分析记叙文的方法来教学。但文学作品又各自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这类作品时,就要了解它们各自的文体特征,量体裁衣,准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记叙文按记叙对象不同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偏重于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它也叙事,但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根据文体特征,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就应该侧重于: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侧重分析通过哪些事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教学重点应该侧重分析文章通过那些事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和他所处的环境,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这篇文章是胡适中年时对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位集温柔、善良、宽容、刚起于一身的伟大母亲的形象。语言平实、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根据写人的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和教材特点,我们就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其次,学习文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最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写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应侧重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事件反映出来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一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形象的写事的记叙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登山遇险脱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这样一个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好,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教学本文时,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讲述的人生哲理。根据文体特点,则可以确定文章的教学重点为:复述故事情节和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写景抒情,通过写景,寄托感情;有的是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或以物喻人。因此,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应侧重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注意状物的顺序,着力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及文章在描绘景物时渲染出的意境所给人的总体感受。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的写景文章。文章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从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和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赞美和喜爱之情。根据文体特征和教材特点,就可以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先是感知课文内容,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品巧妙的构思;最后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突出重点,就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尽管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语文老师不能没有文体意识,把握好文体,既是写文章所需要的,也是教学文章突出重点所需要的。
二、根据单元提示确定教学重点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单元提示,这些提示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所选单元题材、主题或文体做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是总体上提出了本单元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和学习方法,暗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把握好单元提示,也就可以把握住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单元的题材特点,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第二部分阐明了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周密的语言。根据单元提示,我们就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首先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其次理清说明顺序;接着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最后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把握好单元教学重点后,就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各自特点,有的放矢,化整为零的落实好教学重点,例如,教学本单元的《中国石拱桥》,在设计教学重点时,就可以根据 单元提示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好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第二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本课教学为2~3个课时,各自落实以上三点,力争每课教学重点突出。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提示,把握好单元重点,具体落实到每一篇文章,这样,教师的就“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教材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确定教学重点
新课标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些研讨与练习,这些研讨与练习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练习题型丰富,侧重点与考查点各有不同:或是提示了理解文章的思路;或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是渗透了教法与学法;或是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由此可见,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是教学重点的具体化,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研讨与练习如下;
首先是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接着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交流一下。
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
最后想想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仔细研究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就不难发现第一道题意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第三道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加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第四道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掌握先抑后扬的写法;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
总之,课后研讨与练习在内容和编排上既体现了《大纲》.精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有关技能的训练,又暗示了文本教学的重点,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钻研教材,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把课后研讨与练习与课堂教学重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面临的新知识进行分析、类比、判断,然后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就要知其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班级情况等,知学生所知,想学生所想,这样才能真正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把握教学重点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课堂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否能正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怎样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重点,才能突出重点。以上四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综合分析,灵活应用,准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是本人以记叙文为例所作的粗浅探索。
一、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重点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体裁。体裁就是文章的体制和格式,是一类文章的共性和规律的概括。初中阶段,按照文章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来分,可以将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下面就以记叙文这种文体为例,谈谈怎样从文体特征确定教学重点,其他文体可触类旁通。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精神品质或社会现象的一种文体。从广义上说,作为教材的诗歌、散文、戏剧以及童话、寓言等文学作品,可以归为记叙文范畴,我们可以用分析记叙文的方法来教学。但文学作品又各自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这类作品时,就要了解它们各自的文体特征,量体裁衣,准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记叙文按记叙对象不同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偏重于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它也叙事,但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根据文体特征,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就应该侧重于: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侧重分析通过哪些事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教学重点应该侧重分析文章通过那些事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和他所处的环境,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这篇文章是胡适中年时对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位集温柔、善良、宽容、刚起于一身的伟大母亲的形象。语言平实、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根据写人的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和教材特点,我们就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其次,学习文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最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写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应侧重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事件反映出来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一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形象的写事的记叙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登山遇险脱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这样一个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好,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因此,教学本文时,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讲述的人生哲理。根据文体特点,则可以确定文章的教学重点为:复述故事情节和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写景抒情,通过写景,寄托感情;有的是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或以物喻人。因此,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应侧重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注意状物的顺序,着力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及文章在描绘景物时渲染出的意境所给人的总体感受。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的写景文章。文章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从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和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赞美和喜爱之情。根据文体特征和教材特点,就可以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先是感知课文内容,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品巧妙的构思;最后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突出重点,就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尽管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语文老师不能没有文体意识,把握好文体,既是写文章所需要的,也是教学文章突出重点所需要的。
二、根据单元提示确定教学重点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单元提示,这些提示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所选单元题材、主题或文体做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是总体上提出了本单元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和学习方法,暗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把握好单元提示,也就可以把握住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单元的题材特点,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第二部分阐明了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周密的语言。根据单元提示,我们就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首先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其次理清说明顺序;接着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最后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把握好单元教学重点后,就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各自特点,有的放矢,化整为零的落实好教学重点,例如,教学本单元的《中国石拱桥》,在设计教学重点时,就可以根据 单元提示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好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第二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本课教学为2~3个课时,各自落实以上三点,力争每课教学重点突出。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提示,把握好单元重点,具体落实到每一篇文章,这样,教师的就“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三、根据教材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确定教学重点
新课标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些研讨与练习,这些研讨与练习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练习题型丰富,侧重点与考查点各有不同:或是提示了理解文章的思路;或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是渗透了教法与学法;或是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由此可见,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是教学重点的具体化,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研讨与练习如下;
首先是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接着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交流一下。
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
最后想想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仔细研究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就不难发现第一道题意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道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第三道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加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第四道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掌握先抑后扬的写法;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
总之,课后研讨与练习在内容和编排上既体现了《大纲》.精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有关技能的训练,又暗示了文本教学的重点,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钻研教材,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把课后研讨与练习与课堂教学重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的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面临的新知识进行分析、类比、判断,然后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就要知其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班级情况等,知学生所知,想学生所想,这样才能真正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把握教学重点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课堂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否能正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怎样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重点,才能突出重点。以上四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综合分析,灵活应用,准确的把握好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