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对建设时间较早、运营时间较长的公路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路线、路基、路面及桥涵等几方面进行考虑,提出自己对旧路改建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公路;改建;设计;体会
Experience on road reconstruction design
Liao Jing-ji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signShengzhenGuangdong518003)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building earlier and longer operating time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oad, from the route, roadbed, road and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other aspects to consider, made their way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ol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Highway;Reconstruction;Design;Experience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开展和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日益繁忙,公路交通量也与日剧增,目前现有的公路已很不适应国民经济运输的需要,因此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企事业逐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国道、省道、县道以及干线和专用道路实行改建和扩建。本人从工作以来对多条公路改建进行了调查、勘测和设计,对公路改建设计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现概述如下:
1. 旧公路调查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是对旧路改建,因此要在设计前必须进行沿线摸底调查、勘测,特别对急弯陡坡、窄路、坏路地段、日夜交通量以及与周边的关系等进行详细细致的调查,对改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考虑和研究,对征地、拆迁的难易进行摸底、对工程量的大小、工程资金的投入进行估算,对历年交通量的调查、远景交通量的评估、预测等是十分重要的。
1.1平、纵、横线形的调查、分析与考虑。
旧路由于大部分建于改革开放前及80年代前,由于经济不发达,资金紧缺,采用的技术标准比较低,加上施工中又多是大干快上全民修路,管理不可能严,因此已有旧路不是达不到设计标准,就是过去老标准,已很不适应目前日益增长的车辆行车需要,因此,在旧路平面上,要在弯道路段调查弯道数,弯道半径,弯道间直线距离,并进行实际测量,看转弯半径等主要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新标准要求,在纵面上,直线路段要考虑其纵坡的合理性,在弯道处不但要考虑纵坡还要考虑其合成纵坡以及与天上地下建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不但要考虑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弯道处是否要加宽和加宽值的多少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旧路如果线型较好或者可以通过微调能达标的,在平纵面设计中均考虑充分利用旧路,以节省土地、节省征地拆迁的费用、时间和对周边的影响;如果旧路线形极差,如弯道多、半径小、交点间距极短,且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所花费用又很大,应考虑改线。
1.2路基、路面现状调查与考虑。
路基、路面现状调查还要包括当地气候、地质等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路基、路面宽度、结构形式及近几年对交通量的适应情况等。只有对旧路路基、路面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对过往车辆的适应情况,在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或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方案才能既实用又经济合理,满足要求。
1.3 测弯沉、考虑承载能力。
对旧路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应进行弯沉测量,对测试结果应根据弯沉值大小、路面结构分段和不同情况归类整理计算,收集好资料,以便于下阶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时综合考虑。
1.4桥涵结构物现状调查。
旧路区域内如河网密集,一般公路上桥涵较多,对旧桥涵是加宽改造还是拆除重建应对旧桥涵现状调查了解后才能决定,所以应对旧桥涵的跨径、净宽、净高、荷载标准、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是否为碍航建筑物、桥头接线线形是否顺直等做充分、详细的调查,对大、中桥荷载标准不能确认时,应做承载能力试验。
2.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用
2.1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从全局出发综合确定。
2.2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一般根据公路等级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交通组成等综合确定,特别是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顺应地形地物,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灵活地选用。对位于城市出入口的一级公路,混合交通严重,车速不宜太快,可参照城市道路标准,采用80Km/h的设计车速;对于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采用60Km/h设计车速。
2.3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横断面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路基标准横断面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选择,同时又应综合考虑路段功能性质及交通组成,结合地形、地物、城镇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和环保,采用既能满足道路通行能力、与城镇规划相适应又经济合理、适应地形地物的横断面。
2.3.1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区域内改造为一级公路的均为区域间干线公路,不但交通量大,而且本区域内一般公路沿线村庄密集,混合交通比较严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本地区经验,为适应集镇城市化的发展,一般采用主要行车道和集散行车道分开的形式。主要车道可采用双向6车道,行车道宽3.75m,中央采用隔离栅或中央防撞墙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两侧设置绿化分隔带,绿化带外为8m集散车道,当道路两侧宽度条件允许时,可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以后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打下基础。
2.3.2二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二级公路路基横断面一般采用一幅路形式,宽度根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采用,一般分三种情况:
(1)如交通量较小,混合交通也不太严重,则路基全宽12m,路面宽9m。
(2)如交通量一般,混合交通一般,则路基全宽15m,路面宽12m。
(3)如交通量较大,混合交通也较严重,则路基全宽17m,路面宽14m,并且用车道线划分快慢行道。路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土路肩或采取硬化措施。
3. 路线线形设计
3.1设计原则
公路是一种带状构造物,在保证使用任务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线形是三维的立体线形,为方便设计施工操作,将其简化为平、纵、横三方面描述,线形设计应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持各要素间的协调一致,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公路的线形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投资与线形舒适性的平衡。在线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线形的连续流畅和立体线形设计,并应顺应地形,地物,注意和环境协调一致,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灵活运用线形设计指标,在困难地段适当调整,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
3.2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造后有良好行驶条件下;在较困难路段,应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曲线组合,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在老路线形极差且又受地形地物限制无法调整时,应考虑改线方案。
对于老路改造工程,路线定线时,应以老路为主要控制物,充分利用老路,同时还应将大型建筑物、大河等作为控制点。穿越城镇区时,应注意结合地方发展,尽量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在平面线形方案初步形成后,应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尽量让路线方案使各方满意。
3.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满足各控制点的高程要求。
纵断面控制点一般有桥梁、相交道路、城镇建筑物等。桥梁设计高程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及设计洪水频率要求的泄洪断面要求;对立体相交的道路要满足本路和被交路的行车净空要求,对平面交叉的道路要顺适衔接;路线穿越城镇时应尽量和地形、地物相协调一致。
(2)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
在一般路段,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与路面结构的补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纵断面拉坡时,应尽量拟合老路,避免大填大挖。在老路路面情况较好时,为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尽量不要开挖老路,使补强厚度最大限度地接近填高。
(3)其它。
老路改造纵断面设计时,为充分利用老路,一般纵坡较碎,坡长较短,但在有条件时,还应尽可能取较高的指标,以求良好的行驶条件,并适当注意平纵组合,使纵断面方案不但经济合理,而且有良好的线形。
4. 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应根据原老路路面结构具体处理。
4.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当老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一般先测试混凝土板块弯沉,根据弯沉测试结果综合路面其它情况先对老路面进行考虑处理。当老路面较好时,对老路面不予处理;当老路面一般时,对混凝土板块进行钻孔压浆处理;当老路面较差时,应新浇砼板块。在对老路面处理后,一般要在上面加铺补强层。本地区一般采用沥青面层作为老路面的加铺层,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能吸收两种材料的优点,“刚柔相济”,即旧水泥砼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基层,沥青路面提供了行驶舒适的面层。为防止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反射裂缝的发生,通常要在旧水泥混凝土裂缝和接缝位置铺设土工格栅、土工布或粘贴改性沥青油毛毡。有条件时沥青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MA结构,其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更好。
4.2旧沥青路面。
旧沥青路面对病害较严重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当面层、基层裂缝较严重时,应开挖处理,然后在沥青补块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对较大的沉陷,应查明原因,翻挖处理。一般路段利用老路路表弯沉测定结果,计算出代表弯沉值,并反算成老路路面当量土基回弹模量,再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加铺补强层厚度。在加铺前需刨毛老沥青面层。
4.3旧碎石路面。
对泥结碎石、级配碎石路面改建成高级路面时,一般将旧路豁松、打碎,掺灰处理,使其成为底基层,然后再根据弯沉情况加铺补强层。
5. 桥涵改造设计
對老路改造工程,桥涵一般需拆除重建或加宽改造,决定桥涵拆除重建还是加宽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原桥涵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不满足,能否通过适当加固达标;
(2)原桥涵是何种结构形式,服务年限多长,使用状况如何,利用价值是否大;
(3)原桥涵是否满足排洪要求,航道上桥梁是否满足通航要求;
(4)是否限制路线平、纵面线形,使路线指标不能满足技术指标,或能满足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老路,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对老桥涵进行上述四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技术上进行比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老桥涵拆除重建或加宽改造。本区域内一般老桥涵均荷载标准低,结构形式较差,加固改造技术复杂,工程难度大,而且许多老桥为保证桥梁和河道正交,桥头接线线形较差,所以老路改造时大多数拆除重建,小部分情况较好的加宽改造。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6]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 (交通部公路司).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2-05-215
【关键词】公路;改建;设计;体会
Experience on road reconstruction design
Liao Jing-ji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signShengzhenGuangdong518003)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building earlier and longer operating time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oad, from the route, roadbed, road and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other aspects to consider, made their way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ol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Highway;Reconstruction;Design;Experience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开展和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日益繁忙,公路交通量也与日剧增,目前现有的公路已很不适应国民经济运输的需要,因此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企事业逐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国道、省道、县道以及干线和专用道路实行改建和扩建。本人从工作以来对多条公路改建进行了调查、勘测和设计,对公路改建设计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现概述如下:
1. 旧公路调查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是对旧路改建,因此要在设计前必须进行沿线摸底调查、勘测,特别对急弯陡坡、窄路、坏路地段、日夜交通量以及与周边的关系等进行详细细致的调查,对改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考虑和研究,对征地、拆迁的难易进行摸底、对工程量的大小、工程资金的投入进行估算,对历年交通量的调查、远景交通量的评估、预测等是十分重要的。
1.1平、纵、横线形的调查、分析与考虑。
旧路由于大部分建于改革开放前及80年代前,由于经济不发达,资金紧缺,采用的技术标准比较低,加上施工中又多是大干快上全民修路,管理不可能严,因此已有旧路不是达不到设计标准,就是过去老标准,已很不适应目前日益增长的车辆行车需要,因此,在旧路平面上,要在弯道路段调查弯道数,弯道半径,弯道间直线距离,并进行实际测量,看转弯半径等主要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新标准要求,在纵面上,直线路段要考虑其纵坡的合理性,在弯道处不但要考虑纵坡还要考虑其合成纵坡以及与天上地下建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不但要考虑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弯道处是否要加宽和加宽值的多少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旧路如果线型较好或者可以通过微调能达标的,在平纵面设计中均考虑充分利用旧路,以节省土地、节省征地拆迁的费用、时间和对周边的影响;如果旧路线形极差,如弯道多、半径小、交点间距极短,且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所花费用又很大,应考虑改线。
1.2路基、路面现状调查与考虑。
路基、路面现状调查还要包括当地气候、地质等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路基、路面宽度、结构形式及近几年对交通量的适应情况等。只有对旧路路基、路面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对过往车辆的适应情况,在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或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方案才能既实用又经济合理,满足要求。
1.3 测弯沉、考虑承载能力。
对旧路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应进行弯沉测量,对测试结果应根据弯沉值大小、路面结构分段和不同情况归类整理计算,收集好资料,以便于下阶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时综合考虑。
1.4桥涵结构物现状调查。
旧路区域内如河网密集,一般公路上桥涵较多,对旧桥涵是加宽改造还是拆除重建应对旧桥涵现状调查了解后才能决定,所以应对旧桥涵的跨径、净宽、净高、荷载标准、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是否为碍航建筑物、桥头接线线形是否顺直等做充分、详细的调查,对大、中桥荷载标准不能确认时,应做承载能力试验。
2.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用
2.1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从全局出发综合确定。
2.2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一般根据公路等级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交通组成等综合确定,特别是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顺应地形地物,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灵活地选用。对位于城市出入口的一级公路,混合交通严重,车速不宜太快,可参照城市道路标准,采用80Km/h的设计车速;对于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采用60Km/h设计车速。
2.3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横断面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路基标准横断面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选择,同时又应综合考虑路段功能性质及交通组成,结合地形、地物、城镇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和环保,采用既能满足道路通行能力、与城镇规划相适应又经济合理、适应地形地物的横断面。
2.3.1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区域内改造为一级公路的均为区域间干线公路,不但交通量大,而且本区域内一般公路沿线村庄密集,混合交通比较严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本地区经验,为适应集镇城市化的发展,一般采用主要行车道和集散行车道分开的形式。主要车道可采用双向6车道,行车道宽3.75m,中央采用隔离栅或中央防撞墙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两侧设置绿化分隔带,绿化带外为8m集散车道,当道路两侧宽度条件允许时,可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以后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打下基础。
2.3.2二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二级公路路基横断面一般采用一幅路形式,宽度根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采用,一般分三种情况:
(1)如交通量较小,混合交通也不太严重,则路基全宽12m,路面宽9m。
(2)如交通量一般,混合交通一般,则路基全宽15m,路面宽12m。
(3)如交通量较大,混合交通也较严重,则路基全宽17m,路面宽14m,并且用车道线划分快慢行道。路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土路肩或采取硬化措施。
3. 路线线形设计
3.1设计原则
公路是一种带状构造物,在保证使用任务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线形是三维的立体线形,为方便设计施工操作,将其简化为平、纵、横三方面描述,线形设计应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持各要素间的协调一致,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公路的线形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投资与线形舒适性的平衡。在线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线形的连续流畅和立体线形设计,并应顺应地形,地物,注意和环境协调一致,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灵活运用线形设计指标,在困难地段适当调整,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
3.2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造后有良好行驶条件下;在较困难路段,应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曲线组合,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在老路线形极差且又受地形地物限制无法调整时,应考虑改线方案。
对于老路改造工程,路线定线时,应以老路为主要控制物,充分利用老路,同时还应将大型建筑物、大河等作为控制点。穿越城镇区时,应注意结合地方发展,尽量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在平面线形方案初步形成后,应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尽量让路线方案使各方满意。
3.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满足各控制点的高程要求。
纵断面控制点一般有桥梁、相交道路、城镇建筑物等。桥梁设计高程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及设计洪水频率要求的泄洪断面要求;对立体相交的道路要满足本路和被交路的行车净空要求,对平面交叉的道路要顺适衔接;路线穿越城镇时应尽量和地形、地物相协调一致。
(2)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
在一般路段,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与路面结构的补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纵断面拉坡时,应尽量拟合老路,避免大填大挖。在老路路面情况较好时,为充分利用老路路面结构,尽量不要开挖老路,使补强厚度最大限度地接近填高。
(3)其它。
老路改造纵断面设计时,为充分利用老路,一般纵坡较碎,坡长较短,但在有条件时,还应尽可能取较高的指标,以求良好的行驶条件,并适当注意平纵组合,使纵断面方案不但经济合理,而且有良好的线形。
4. 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应根据原老路路面结构具体处理。
4.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当老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一般先测试混凝土板块弯沉,根据弯沉测试结果综合路面其它情况先对老路面进行考虑处理。当老路面较好时,对老路面不予处理;当老路面一般时,对混凝土板块进行钻孔压浆处理;当老路面较差时,应新浇砼板块。在对老路面处理后,一般要在上面加铺补强层。本地区一般采用沥青面层作为老路面的加铺层,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能吸收两种材料的优点,“刚柔相济”,即旧水泥砼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基层,沥青路面提供了行驶舒适的面层。为防止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反射裂缝的发生,通常要在旧水泥混凝土裂缝和接缝位置铺设土工格栅、土工布或粘贴改性沥青油毛毡。有条件时沥青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MA结构,其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更好。
4.2旧沥青路面。
旧沥青路面对病害较严重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当面层、基层裂缝较严重时,应开挖处理,然后在沥青补块上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对较大的沉陷,应查明原因,翻挖处理。一般路段利用老路路表弯沉测定结果,计算出代表弯沉值,并反算成老路路面当量土基回弹模量,再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加铺补强层厚度。在加铺前需刨毛老沥青面层。
4.3旧碎石路面。
对泥结碎石、级配碎石路面改建成高级路面时,一般将旧路豁松、打碎,掺灰处理,使其成为底基层,然后再根据弯沉情况加铺补强层。
5. 桥涵改造设计
對老路改造工程,桥涵一般需拆除重建或加宽改造,决定桥涵拆除重建还是加宽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原桥涵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不满足,能否通过适当加固达标;
(2)原桥涵是何种结构形式,服务年限多长,使用状况如何,利用价值是否大;
(3)原桥涵是否满足排洪要求,航道上桥梁是否满足通航要求;
(4)是否限制路线平、纵面线形,使路线指标不能满足技术指标,或能满足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老路,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对老桥涵进行上述四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技术上进行比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老桥涵拆除重建或加宽改造。本区域内一般老桥涵均荷载标准低,结构形式较差,加固改造技术复杂,工程难度大,而且许多老桥为保证桥梁和河道正交,桥头接线线形较差,所以老路改造时大多数拆除重建,小部分情况较好的加宽改造。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6]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 (交通部公路司).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2-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