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然而积极的写作状态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2013年始,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在全校逐步推行“日知录”这项语文特色作业,“日知录”即“日知一则,记录下来”。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校园剪影”“我爱我家”“社区实录”“途中风景”“热点新闻”“自我反思”等。字数一般不少于200字,每天一张活页纸,便于学生整理,也便于教师评改。教师可以推荐日知录到班级QQ群,同学们在网上参与评论,每学期班级可出一本日知录集。如今,写日知录已成为一种习惯,也为作文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
  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几乎与生活隔绝了,无视学生的写作状态,深陷应试教学的泥潭之中。作文教学张口就是立意要深刻、选材要典型、材料要新颖、语言要优美、中心要突出,这种极端应试化的写作训练,使得学生根本体验不到写作的快乐,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式的写作,甚至害怕写作。写作是需要静心的,心浮气躁者肯定写不好;不善观察者,不留心生活者,亦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不喜读书,不爱思考者,更难写出有深度的作文。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为既难写,又耗时,更不能带来愉悦和幸福的事情,因而不少学生就对写作丧失了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种低迷的写作状态呢?
  一、别把写作当回事
  针对学生低迷的写作状态,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怕写考场命题作文,感觉没有新鲜的素材可写;许多学生爱写科幻作文。另外,作文的各项评分标准,也常令他们惶恐不安。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自信。清楚了这些原因,我们就应该想出相应的对策,让学生们在面对作文时能无所畏惧,沉着应对,甚至乐于用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正在尝试用“日知录体”的写作形式来培养学生进行创作,努力追求返本归真的写作教学,融自主表达于学生生活之中—— 这是一种“接地气”的写作形式。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之作。书名取自《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我们总结了《日知录》的行文特点,将具有这些特点的写作形态称为“日知录体”。日知录体写作多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便于表现复杂的心理,给读者一种亲切感,真实、有情;日知录体的一端连接作文,一端牵手生活,使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美丽生活。不同的题材,拓展了学生的选择,也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提供了方向。因此,日知录体作文与“课标”提出的感情真实健康、个性化表达等理念相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变革。
  日知录写作类似于日记,却有题目,教师将这当作练笔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初一新生,我们在写作的选材上给予一些启发,包括“热点新闻”“读书杂感”“心情记录”“想象空间”“自我反思”“校园剪影”“我爱我家”“社区实录”“途中风景”和“小事悟出大道理”等十个主题,学生可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其他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了,写作的抓手也就明确得多,不至于无从下笔。围绕这些主题学生可以关注更多的领域,从而丰富日知录的文章内容,也拓宽了见识,同时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层面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
  在作业本的选择上,我们不用传统的练习本、作文本,而是要求学生用活页纸写作,每天交一页纸即可,学生方便拿取和整理,老师也方便批改和评讲,遇到好的日知录可以直接张贴上墙,学生也可以及时地把批改过的日知录按顺序排好并装订,易于保存。
  众所周知,作文一般是不打满分的。而我们就经常给学生的日知录打满分,这种挑战传统观念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获得写作的快乐。
  命题自由选择、选材随心所欲、技法无拘无束、评分不拘一格,这种看似很没有“规矩”的随性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曾有学生想尝试写连载小说,写了半个学期实在写不下去了,这算失败吗?不算,通过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还会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犯愁吗?
  一句话,“别把写作当回事”,让学生在宽松的写作环境中,按自己的喜好写作,学生既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写作个性,又能在自由中体验写作的成功。
  二、要把写作当回事
  学生不再惧怕写作了,有些学生甚至爱上了写作。然而,经过一学期日知录体作文训练,我们又发现,虽然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很多学生的观察仍停留在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层面上。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因此,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知录体作文训练中,我们主要从观察、感受、思考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学习“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
  1.仔细观察,唤醒感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尔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1]教师应不断地加以引导,唤醒学生的感觉,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视、听、嗅、尝、触等多感官活动细致观察事物,而不是仅靠单一的视觉观察。其次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序地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促进感知和思维的发展。
  2.情感调动,培养感受
  日知录体作文教学提倡精神的独特,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精神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观察者在观察外在对象的同时,捕捉自身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感受,反复地体验这种感觉感受,并且将它们与外界对象联系起来,把内心体验投射于外在对象上,这是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3.深入思考,沉淀思想
  如果说在观察中注重感受是一种感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强调在感受的基础之上进行思考,则是对理性思维的一种训练。
  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首先,应摒弃模式化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和自由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引领学生对所感受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反复思考,才能把握生活的真实,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把握最佳表现角度。   作文教学有“规矩”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写作是创造,写作教学也得创新。承认写作教学的困境,是为了寻找对策,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我们应引导学生“要把写作当回事”“作好文”,把“文作好”,从而反哺“好作文”,这才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
  三、自然而积极:学生写作的应然状态
  “别把写作当回事”和“要把写作当回事”,看似对立,其实,从哲学层面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战略上,学生写作是自由的,“别把写作当回事”,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和直觉写作,让学生懂得写作常常就是写生活,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兴趣与眼光。在战术上,写作是有规可循的,“要把写作当回事”,让学生学习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唯有将两者辩证统一,才能实现“自然而积极”的学生写作状态。如何优化学生写作状态?我们以日知录体作文多元的评价为载体展开了研究和探索。
  以往的作文讲评一般只是选几篇习作让学生七嘴八舌的随便评评,学生只是获得一堆零乱的知识碎片和几篇让他们失去自信的范文。建立一个以生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的归宿感。
  1.自我。学生完成写作后,思考文章的得失,这在写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写作也是一种交流对话的过程,在与别人交流前,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阅读,问一问:(1)为什么作此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评判其实用审美价值;(2)此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即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内容是否围绕中心;(3)怎样作此文的?即让学生反思文章的方法技巧是否得当。在不同的情景和心理下,阅读者会形成不同的阅读结果,而每一种结果都是对原有文章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丰富文章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会进一步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
  2.生生。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成立日知录互评小组,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最好按照好中差不同的写作水平,将本班学生组成写作水平均衡的互评小组。教师在学生互评前应定好本次互评的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能评出作文的亮点,而且还能指出作文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定期让组长做互评汇报。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互评作文,让他们知道好文章的要求和条件是什么,在评改同学文章的过程中,领悟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在同学交流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同龄人之间的赞美甚至批评,有时比老师及家长的重复絮叨更有效。
  3.师生。教师可以根据平时自己的批阅状况,选出优秀的作文,让学生上台朗读,并和其他学生交流自己写作的过程和写作经验。学生朗读、交流以后,教师给予鼓励。初中生有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想法的欲求,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思想,并给予鼓励,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肯定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4.家生。读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作者所建构的意义变化,对于作者来说,“变化读者看起来是一种打破写作框框的途径,或者说是通过建立对比的视点来检验自己观点的一种方法”。[2]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分别收到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的评语,逐渐领悟到两个极端短语中的平衡和爱,以及它们对人生的意义,可谓变化读者检验文本的范例。当读者多元时,启发的潜力便会增加,因为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阅读视角和趣味,并且有着不同的期望值。不同的读者期待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会给作者不同的阅读评价,提供给读者相异的写作意见。因此,在日知录的评价中,我们邀请了家长的加入,扩大了阅读评价的范围。
  5.升格。学生构建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支撑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升格作文,让学生借助“他山之石”寻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优化提升自己的写作策略,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升格作文的形式多样,学生可独自为自己的作文升格,也可全班或小组集体为一篇作文升格,还可以就某一个片段某一个写作点进行升格。这些写作实践虽然拉长了写作时间,但更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6.展示。班级内部设立作品展示墙,定期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贴到展示墙上;推荐优秀作品到校刊或在学校橱窗展出;每学期出一期班刊,学生每学期自编一本自己的作品集,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编排。有的老师还用手机拍下好的作品,每天发在自己微博中,或为班级建立QQ群,把好作品的照片放在群相册中,让班级学生每天都可以自由阅读这些日知录,并可以自由发表评论或跟帖。学生的作品受到关注后,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成就感。
  从自我评价到生生、师生、家生互动,再到升格、展示等一系列的多元评价,看似拉长了写作战线,但学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性写作知识,提高了写作素养。
  总之,当学生写作状态出现某种现象时,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学生同离合,共悲欢。要以生为本,顺学导练,形成一份自然和积极的状态,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06).
  [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M].杨大春、张尧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0.
  (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γ)调控剂GVS-12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实验:(1)筛选诱导HepG2细胞产生IR的胰岛素浓度和作用时间;(2)MTT法观察GVS-12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3)糖耗量实验观察GVS-12对HepG2细胞IR的影响;(4)Western blot法观察GVS-12对PPARγ/腺苷酸激活
2019年“棋王酒业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对局选评  12月1日.2019年“棋王酒业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组冠亚军决赛在江苏无锡惠山区战罢,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队王天一慢棋执后手在马炮残局中多数卒力克湖北队汪洋,继2012年、2016年之后,第三次在个人赛中夺冠,同时获得下一届世锦赛参赛资格,以及冠军奖金达到100万人民币的世界棋王赛参赛资格。汪洋获得亚军,四川成都龙翔通讯队郑惟桐获得季军,赵金
期刊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多种肺内及肺外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反应会引起肺部的肺泡毛细血管内膜的损伤加重,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是临床常见的高发病率的疾病,其发病与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分泌TNF-α等炎性因子,直接激活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s),导致肺内部失控性炎症爆发,引发ALI的发生。炎症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组织酸化,局部组织的pH值轻度下降。
记得有棋谱《排局烟雨》,其篇名颇能道出象棋排局之扑朔迷离、波谲云诡。今拜读《象棋排局精选》,愈感确之!其作者乃江南水乡周孟芳君。  疑是江湖局 或缘仙境游 遍生芳草棘 独布回廊幽  薛丙抚须叹 乔栋搔首愁 水乡相伴去 烟雨迷汀洲  2018年11月16日,姑苏之夜晚,寒雨连江,冷滴敲窗,我正捧《象棋排局精选》,依谱演习,微信上突然跳出水乡周孟芳先生仙逝之字样,虽然之前的拜望之中,已知周先生身患阿尔
期刊
梁华龙(先胜)顾博文(2019年4月13日弈于上海棋院)中炮直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  自评:梁华龙,简称梁。  点评:张晓霞,简称张。  梁:2019年4月13日,我以一名象棋陪练员的身份,走进了上海棋院。上海棋院为了培养优秀的少年棋手,也从当地各培训机构选拔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和潜质的10岁左右的小朋友进行重点培养。除了派专业大师和特大亲自授课外,还在上海市棋界选拔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成人业
期刊
空间日志是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可以写文字、秀照片、发视频等等,用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心情,并让别人分享。这样的记录与表达,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和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样的方式是否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笔者有幸到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学,该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入校时的语文均分不满55分(试卷满分100分)。语文能力、水平与本市同龄人的差距比较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苦难困境中所作,文中一个“闲”字创造了一个豁达超脱的淡远境界,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散文小品中的极品。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简单地阅读文言文。结合这一实际,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体会“闲”
期刊
什么是教学智慧呢?《教育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1]在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倡导的生成课堂里,老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把教学引擎交给学生,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许多“事前难以预料、必须对待的问题”,出现许多“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如
期刊
事理说明文单元在学生看来是很枯燥的,学生觉得老师要讲授的他们都已经懂得了,无非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其实学生只是对说明文阅读答题套路比较熟悉,而对于如何从一篇课文入手思理求真,还需要老师的引领。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借助这篇老课文《向沙漠进军》带领学生求真。  一、打乱顺序,求逻辑之真  读说明文第一步是理清说明顺序。对这个问题学生脑海里的定势是: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期刊
一、强化文体意识,还原语文常态教学的主体本真  当前课改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阅读教学千姿百态,课堂活动多于对文本本身的研究,教学由“淡化文体”走向了忽视文体个性的误区,所以有时候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竟分不清是介绍知识的说明文,还是阐述观点的议论文。  1.依据文体个性,确定教学核心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各种常见文体,体式不同,写作的方式和着眼点自然不同。例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散文与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