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藏书整体亮相匡时春拍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0余种,近500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将整体亮相于北京匡时2012春拍。2005年,这批“过云楼”藏书曾以2310万元的高价被一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创中国古籍拍卖最高价。七年后,这批重要人类文化遗产再次露面,无疑将成为今年拍卖场上的最大亮点。
  市场仅存国宝级藏书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清末世家藏书大多已进入海内外图书馆。“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三也已转归南京图书馆,只剩这170余种,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
  顾氏“过云楼”自清道光以来,已超过六代,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民国时期,应好友傅增湘的再三要求,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中国收藏传统历来是古籍善本重于书画。范氏“天一阁”从明朝以来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规,族中妇女不准登楼读书。“宋楼”陆心源则传古籍于长子,书画于次子。顾氏“过云楼”自创建之始便有“志在必传”的决心。丁丑军兴,顾氏老宅被炸弹击中,顾家人携全部藏书迁徙避难,辗转数地几百里,历经诸多艰险磨难,竭力保全这批藏书完璧犹存。
  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藏书仅余此四分之一,百有七十余种尚被顾氏后人完整保存,其余藏书500余种、3000余册被南京图书馆收购。这部分私人藏书曾在2005年于国内春拍露面,出于对顾氏“过云楼”百余年历史的尊重和保护,一位藏家慷慨解囊,以2310万元天价整体买下这件拍品,保存了其完整的传承体系。
  这批私人收藏的“过云楼”藏书共有179部,近500册,卷帙浩繁、蔚为大观。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共四十册),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元代刘氏日新堂、明代毛氏汲古阁这样鼎鼎有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以及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迹,在民国时期,这些就已是千金难求的国宝级藏品。
  宋版孤本寸纸寸金
  宋元善本寥若晨星、不可多得,收藏界向有“寸纸寸金”的说法。这批“过云楼”藏书中,宋代百科全书《锦绣万花谷》在藏书界一直声名显赫,它不仅是传世孤本,也应是目前海内外公私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的宋版书。
  《锦绣万花谷》是一部类书,自成书以来就享有盛名,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锦绣万花谷》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将现存百科全书的年代拉到历史上限,其文献与辑佚价值之高罕有与之比肩者。即使撇开这部书在文献和史料研究中的重要性,单就文物价值而言,这样一部焕然如新的宋版孤本巨著,也是无以复量的。
  宋版《锦绣万花谷》在明代就已按页论价名满神州,早在2003年,一页零散的宋版书价格已达到五万元人民币,今天一部八十卷完整的宋刻孤本,两千页煌煌巨著,品相完好,传世仅见,其价值更可想而知。
  除宋刻《锦绣万花谷》外,这批“过云楼”藏书中的精善之本比比皆是。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海内外孤本,历经明末毛氏汲古阁,清鲍氏知不足斋递藏。傅增湘《顾鹤逸藏书目》著录并定为“孤本”。这个本子被选入《中华再造善本》。该书裒辑了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珍贵善本,仅有两部私人藏书被收入这套书中,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是其中之一。
  此外,《谈苑六卷》系明季抄本,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两部明抄本,未见刻本。黄丕烈、顾锡麒朱笔批校更显名贵;元皇庆二年(1313)刻本《胡思绍校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传一篇》为顾之逵“小读书堆藏”旧物,初刻初印,全国公藏书目著录仅存一部;元至正元年(1341)日新堂刻本《易学启蒙朱子成书》为初刻初印;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易解十卷》由黄丕烈通校批注;此外明初黑口本《香溪范贤良文集》、清中期抄本《契丹国志》等均为罕见之物。
  古籍版本不仅讲重要源流,也讲究收藏源流,除固有的版本价值外,在流传过程中经名家收藏或批校题跋,钤盖的收藏印,都对它有所增值,这批过云楼藏书名家钤印累累,前呼后应,溢价甚丰。过云楼的旧藏抄本、写本大多有独到讲究,常常有“补”一卷,又迭经一系列名家重校,价值远高于同样的版本。
  近年来古籍收藏市场风起云涌,蓬勃发展,成交额攀升幅度逐年加大。2004年一册钱谦益《楞严经蒙抄》手稿以270万元成交,创中国古籍单册世界纪录。到2011春拍,一部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则以4830万元天价成交,再创世界纪录。匡时今年春拍即将推出的这批“过云楼”藏书计170余种,近500册,宋元明清,连绵近千年,其中宋元旧刻,名人钞校稿本,群星璀璨,堪称古籍收藏的博物馆级盛宴。
其他文献
115亿美元  2011年度全球艺术拍卖总成交额  这个数据绝对打破了纪录。年度成交总额首次超过了100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1%。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全年都得到了保持。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成交记录分别约为65亿美元与51亿美元,同时创下了历史新高。  34%  2011年度全球拍卖作品流拍率  全球拍品的流拍率自2D08年以来一直都高于35%。2011年的流拍率则下降到了34.8%;与此同时,
期刊
拥护共和纪念币及“护法”债券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引起全国反对,随后,蔡锷、唐继尧领导云南首举反对帝制大旗,唐继尧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昆明,负责向北上东进的两支护国军提供后勤支援和保卫反袁基地昆明的安全。1917年8月,云南造币厂为纪念护国运动,开铸了唐继尧侧面像纪念银币。1918年10月1日,云南造币厂在前铸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开铸唐继尧正面像三钱六分纪念银币。民国五年
期刊
自欧美经济下滑,全球艺术市场重心逐渐偏移东方,去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金额便超越了英国、美国及法国一向于全球艺术市场的领导位置。英国的伦敦向来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交易市场,占据整个欧洲艺术市场交易额的百分之五十八,但自踏入2012年,英国的画廊、拍卖行及艺术博览会便要面临一个新的冲去,因为当地刚于今年1月实施一项名为“dmit de suite(著作追续权)”的艺术品版权税,每项艺术品的重售,在生的艺
期刊
潘天寿是现代美术史上的大画家,所绘花鸟、山水前无古人。而于花卉,他最喜欢的题材莫过于兰花、荷花、水仙花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如雁荡山花之属了,这与他的性格和气质有关,也与他手里的笔墨功夫紧紧相连。题材对于画家来说,人人平等,但是画家对于题材而言,却因人而异,气质不一样,呈现的美丽也不一样。不是花美画就美,花是花,画是画,一个是自然,一个不唯自然,两者有区别。所以对于画家来说,选择题材以及表现方式,重要的
期刊
读札是一种瘾,或小窗闲坐,或小笺青灯,穿越时空直而一段往事,一段隐秘。读札是读史、读人、读事,乃至读情。藏札也是一种瘾:藏它的史料唯一、藏它的不为人知、藏它的灵性书法、藏它的真情流露,是故名人信札收藏,被视为最具个性魅力以及人文趣味的收藏。历年以来,名人信札手迹拍卖一直是拍卖场上传统特色项目,并曾出现过如钱镜塘藏明代名人书札、“醑宋楼”陆氏藏晚清名人信札、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等无论价格还是学术分量、
期刊
指环最早具有威信象征含义,起源于古希腊。戒指还作为印鉴签名之用,是友谊、信任的象征。戒指可送给别人则表示联合,例如在结婚典礼中的戒指。指环也作为公共事务的徽记之一,在这种场合它具有两种象征性:威信与友谊。如教皇所戴的“渔夫指环”上刻着圣·彼得在小船上撒网。红衣主教或地位略低者也带有特殊标记的指环。而三个联在一起的环,象征着三位一体。在与圣父之间的这种神奇婚姻里,卡脱林娜圣女以“基督新娘”的身份出现
期刊
纵横古今中外,各种珍禽异兽总教人着迷。这些神兽造型奇异,能力超凡,或正或邪,有些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有些却能带来福祉。在不同的社会里,神话传说中的猛兽,都起着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作用。自古至今,这些神兽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在地球上共存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我们对自身和他者(不论人或兽)的模糊印象,并说明人与兽之间的差别。珍禽异兽经常与人类保持距离,不仅行踪远离人烟,其个性特点也同样难以捉摸。既是超自然之
期刊
邓拓是著名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抗战期间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64年,邓拓将个人珍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捐赠给国家。这批捐赠品全部由中国美术馆珍藏,其中有价值连城的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明人沈周《萱草葵花图卷》、唐寅《湖山一览图》、吕纪《牡丹锦鸡图》、仇英《采芝图》,清人恽寿平《桂花三兔图》、华岳《红白芍药图》等等。这些古代
期刊
一个有序的艺术市场由各种角色汇集而成,艺术家、画廊、藏家、拍卖行、艺博会及批评家等组成一条“食物链”,任何角色缺一不可。从20世纪90年代初毫无任何艺术市场概念,到如今在世界拍场上屡破纪录,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运作只经历短短十几年时间。本刊特别企划,采访了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密切相关的8种角色,聆听每种角色,在这些年中的所思所感。    北京艺门画廊负责人马芝安:  内地的当代市场最缺少美术馆的参与 
期刊
1913年5月,四十一岁的黄节北上京华。稍事安顿后,他将黄宾虹绘就的《广雅书院图》遍请在京名士题诗其上。其中,揭阳才子曾习经有“当年南极通冠冕,转眼孤鸣篝火丛。马队只今非讲肆,荆蓁寒雨又秋风”句。久候帝都的罗瘿公亦欣然挥毫,他睹画思旧,想起当年在南国书香中纵览诗书,如今颓唐学废,又见故友意气风发,于是句未有“全荒学殖皆颓散,空抚丹青眼倦揩”的感叹。  不过,两位暌离十载的同乡老友,如今再会京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