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与境界,其思想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文章论述了禅宗美学思想所呈现的朴素、明澈、和谐与空灵之美,指出我国服装设计应该学习禅宗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和人在现实生活中诗意安居的意识;建立属于中国服装设计的自然的语言、自性的语言、自由的语言和自在的语言。
关键词:禅宗 服装设计 现代语言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一 禅宗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与境界,它在具体的生活中为人类呈现出一种最为根本最为原初的世界,它使人类的眼睛、耳朵、心灵都恢复了人性的本来面目并进入一种真实的存在,一种纯粹的踏实、一种悠然的自由和一种超然的心境,使人们时时生存在一种鲜活的感受与创作中。禅宗美学思想里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它弥补了我们有限生活的单调,使人类从眼前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疆域。
1 提倡生活的素朴之美
禅宗美学倡导的是一种宁静、节制、简单、素朴的生活。现代意义上的简朴生活,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与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相对。素朴的生活是最自在、最温馨和最能持久的生活。禅宗美学以淡为尚、以简为雅、以清淡微茫为妙境,化深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在恬淡虚无的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根状貌,即物我无间的豁然开悟之境。我们触及了有关生命最终不可知的真理,其特色必然是静穆的与单纯的,舍去非必需之物以接近本质。在简单朴素中对喧闹混乱的否定达到了无限,有如晴空无云,呈现出一种静寂、淡雅、简洁的纯净美。
2 崇尚心灵的明澈之美
禅宗美学重视个体心灵的自由,重视自性纯粹与明净,张扬生命的自我意识,它从不把有形的净土、佛陀当作终极境界,也不把渺茫的彼岸作为最终归宿,它所追索的解脱力量是依靠人内心的自觉,是“明心见性”,是“心净则国土净”的明澈之美。禅宗美学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人们对心灵家园的期望境界。
3 尊重共生的和谐之美
禅宗主张给予所有的事物以完整性、在主客交融中获得审美化生存,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禅宗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当人面对个人无法选择回避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时,它提供了如何适应环境,保护内心平衡与精神自由的一种内向的精神修养方法。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之中,而禅宗思想有助于人们养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禅宗美学的审美自然观主张珍视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共生”是佛教思考问题和观察问题的方式,从时间上说,是从无限的过去绵延到悠久未来的“生命”,从空间上说,是向着无限宇宙扩展开来并充盈于宇宙的“生命”,这就是现在活着的每一个“生命”。在这一个“大生命”中,存在着一切事物,可称为生命的一体观。禅宗中的佛就是觉悟了的人,以佛为中心就是以人为中心,但这并没有否定其它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没有否定自然存在的意义。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人和其它动物,乃至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禅宗美学这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觉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关怀。
4 追求境界的空灵之美
禅宗美学本体论所论及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在揭示本心的澄明、圆满、超越的内涵与性质。此空灵境界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灵慧以及虚实之间的交互,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有和创造的存在。禅宗之意境,决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孤寂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少就是多”,这一句让20世纪西方设计界为之震撼的至理名言,其实已经贯穿了几千年的东方文明,表意越“少”,隐含越“多”,可供想象的空间也越大。换言之,并非是“多”构成“一”,而是“一”构成自身,并在“一”里展示“多”。不是以形态表现无形态,而是以无形态作为创造主体并在无形态中表现自身。一片竹叶往往也意味着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存在真理,而宇宙万物的存在真理也可以全部无遗地体现在一片竹叶上。在空旷、寂寥的景象中点缀,虽然是寥寥几笔,却涌动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二 中国服装设计应该向禅宗学什么
1 设计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张育英在《禅与艺术》中分析道:“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可感性、非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存在着同一性。而两种思维相似的特征,又都与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世界上最早对潜意识有所发现并进行探索的是中国的禅宗,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本质上同禅的顿悟思维相同,但禅悟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则更深远、更广阔。悟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打破“我”的局限性,使“我”与世界圆融为一体,“无分别心”就是禅宗以及禅宗美学的内在逻辑,通过无分别而超越自我,寻求本心,打破固有和局限的思维,使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从而把人带到自由的空间。此时的“我”是在世的出世和出世的返世,心灵是超越的,角度是圆融的,如此新的感知、新的方位、新的体验势必使设计语言的表达也区别从前。在主体有限的生命存在与无限的永恒宇宙二者关系中,禅宗通过泯灭时空的界限使心灵融入宇宙、化作永恒,从而达到主体心灵的无限与宇宙的无限合而为一,获得一种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在纯净澄明的自性显现中再创造,由此而带来的想象自由和独特思维,呈现出创作的永不重复性,由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转向把握事物之间的相通性、相关性、相融性,将审美活动从认识活动深化为自由生命活动。因为人们本就生活在美之中,那是一个主体与客体分化之前的世界,是永恒与悠远的世界。
此时的开创性与独特性都不必刻意为之,“无中生有”也好,“虚室生白”也好,大千世界因此而在想象中变得玩味无穷、意象万千。
2 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
“非主流”是针对于国际服装流行主流设计而言,相对于它们,禅宗美学设计表现应该是非主流。在设计呈现上各民族在国际化时都应体现最有特色的原有个性,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东西,日本虽然把禅宗与本民族相结合而体现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但中国的禅宗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玄学、佛教的基础之上的,其美学表现更是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广阔的疆域流传的,只是我们经历了文化断代后,在敞开国门时不知所措地一味崇洋,丢失了本心。
当前服装市场呈现出繁华、奢侈、混乱、残缺和异端等现象,这并不是所有人的心灵追求,全球化的浮躁、喧嚣与焦虑,也并不必须为我们所吸收。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服装体现了生活态度、生活状态和心灵状貌,东西方文化观有巨大的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与行为趋向也一定会相异。禅宗美学设计观所表现出的自然、简约、宁静和从容,是人类内心需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呈现给人类的将是东方的典雅、温暖与慰籍,仅是模仿流行符号或把流行符号简单变异,是绝不会有出路的。
3 “人,诗意地栖居”
禅宗美学是自然美学、是生命美学、是关注心灵的安住和安顿的。“禅的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审美体验;禅境,它既是禅宗的人生境界,又是审美境界”。因此,禅宗的安顿,也就必会成为生命的归依。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审美和诗意的民族,随着现代化发展此一特性不应丧失,而应更加加强和突出。禅看世界的眼光是自由的、境界的,是美的和自在的。禅宗美学强调“平常心是道”,突出地表现了其对流动人生的把握、对圣洁生命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解脱的信念,过艺术的生活,把握当下并使之清醒、安详而单纯,由此而造就的生活本身就构成了诗意。“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天地世界凝神静谥,虚旷、空寂荡涤了人心,“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从而呈现出“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境界。
注重服装设计本质对心灵的作用,是我们探讨禅宗美学在设计表现上的根本。禅是心灵智慧不经意的流露、不刻意造作,豁达开朗的自然真心。在简单中呈现着丰富,在幽静中呈现着深邃,在朴素中呈现着典雅,在稀少呈现着纯真。禅也是看事物独特的角度,无论是江边暮雪、山村落日、渔舟晚唱,还是石幽水寂、山乡野趣、市井日常都呈现着因了心灵而创造出的美感,禅的方式就是美的方式,只是禅的美是在人们惯常美感的基础上,更多了宁静、淡泊、空灵和超越。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是优雅地存在。它必须建立在丰厚精神文化的积淀上,是既存于世间又出离世间,同时还回归世间的生活意趣,禅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禅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一样,禅宗美学的认识观、自然观和生活观,正体现了此语。
三 建立现代中国的服饰设计语言
1 自然的语言
此处所说的自然,不是模仿和仿生的自然,不是任意和不遵循规律的自然,而是服装造型简约、宽松、舒适的自然,是材质纯粹并呈现着创意肌理的自然,是色彩含蓄与主体和谐,并能够衬托人内在神采的自然,是人的生存与地域、背景、文化、个性和生活协调的自然。同时作为纯粹大自然的丰富与深邃,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想象,使它在心灵的注视下成为自然的超越。
2 自性的语言
禅宗是生命美学,它追求回归人心的本原真性,遵循万物运行的本性。所谓自性,是个体内在的纯净、无染和光明,是去除了浮躁之后个体的平和与安宁。意大利设计师乔治·阿玛尼的追随者们曾说:“穿上他的服装,你可以不作任何表白,因为那样的平和沉静与优美雅致已经把什么都呈现了”。尽管阿玛尼从未深谈过他的东方情结,但明眼人不难从中体味出他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认知与理解诠释。为了保持心灵的纯粹性和敏感性,他甚至像僧侣一样低调隐遁,完全不同于T台上那些张扬且光怪陆离的招摇者们。正是因为保持了外在和内心的安宁,他才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辨析事物,才能有如涌泉不绝的灵感与才思。
3 自由的语言
《华严经》中提到了“圆融”和“一即一切”,当我们不以狭隘的“我”去观察事物时角度就改变了,同时也丰富和宽广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即会出现“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国内一些设计师要么采用固定、呆板的设计语言,要么就对国际流行设计照搬照抄,这些已成为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只有打破原有的刻板模式,以开拓的、无限的和多维的视野去创作和表现,如此的设计才会是自由的、丰富的,才有可能穿越古典、现代,过去、未来,此在和彼岸。
4 自在的语言
当创作和表达成为自由,随之而来的必是个体的自在(设计表现的纯熟和设计风格的鲜明)。对设计者来说,创造不再是刻意的、费神的、苦思冥想的和“坚苦卓绝”的时候,那必定是愉悦而悠游的,是个体潜能在得到开发后的独特个性的最大释放,是把创造本身当成享受的思维游戏。如此的自在,必定是自然的、自由的和把劳动本身当成快乐和有趣的。
总之,禅宗是一个颇具艺术情调的宗教派别,其思想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审美和艺术相通。禅大都是间接地演示艺术的自由和解脱意境,让感受者去慢慢领悟其中的味道。日本的现代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便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与自己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的,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曾说“发掘服装背后的精神”,便是指此。只不过那是禅宗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作为禅宗原产地的中国,我们更应该继承禅宗美学瑰宝中的精粹,以现代设计的视角和眼光去进行新的诠释、创造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铃木大拙著,耿仁秋译,杨晓禹校:《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2] 张育英:《禅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李玉:《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大师》,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乔南,女,1963—,山东烟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刘立军,男,1976—,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品牌营销,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段楠,女,1984—,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工作单位: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关键词:禅宗 服装设计 现代语言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一 禅宗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与境界,它在具体的生活中为人类呈现出一种最为根本最为原初的世界,它使人类的眼睛、耳朵、心灵都恢复了人性的本来面目并进入一种真实的存在,一种纯粹的踏实、一种悠然的自由和一种超然的心境,使人们时时生存在一种鲜活的感受与创作中。禅宗美学思想里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它弥补了我们有限生活的单调,使人类从眼前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疆域。
1 提倡生活的素朴之美
禅宗美学倡导的是一种宁静、节制、简单、素朴的生活。现代意义上的简朴生活,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与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相对。素朴的生活是最自在、最温馨和最能持久的生活。禅宗美学以淡为尚、以简为雅、以清淡微茫为妙境,化深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在恬淡虚无的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根状貌,即物我无间的豁然开悟之境。我们触及了有关生命最终不可知的真理,其特色必然是静穆的与单纯的,舍去非必需之物以接近本质。在简单朴素中对喧闹混乱的否定达到了无限,有如晴空无云,呈现出一种静寂、淡雅、简洁的纯净美。
2 崇尚心灵的明澈之美
禅宗美学重视个体心灵的自由,重视自性纯粹与明净,张扬生命的自我意识,它从不把有形的净土、佛陀当作终极境界,也不把渺茫的彼岸作为最终归宿,它所追索的解脱力量是依靠人内心的自觉,是“明心见性”,是“心净则国土净”的明澈之美。禅宗美学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人们对心灵家园的期望境界。
3 尊重共生的和谐之美
禅宗主张给予所有的事物以完整性、在主客交融中获得审美化生存,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禅宗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当人面对个人无法选择回避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时,它提供了如何适应环境,保护内心平衡与精神自由的一种内向的精神修养方法。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之中,而禅宗思想有助于人们养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禅宗美学的审美自然观主张珍视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共生”是佛教思考问题和观察问题的方式,从时间上说,是从无限的过去绵延到悠久未来的“生命”,从空间上说,是向着无限宇宙扩展开来并充盈于宇宙的“生命”,这就是现在活着的每一个“生命”。在这一个“大生命”中,存在着一切事物,可称为生命的一体观。禅宗中的佛就是觉悟了的人,以佛为中心就是以人为中心,但这并没有否定其它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没有否定自然存在的意义。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人和其它动物,乃至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禅宗美学这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觉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关怀。
4 追求境界的空灵之美
禅宗美学本体论所论及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在揭示本心的澄明、圆满、超越的内涵与性质。此空灵境界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灵慧以及虚实之间的交互,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有和创造的存在。禅宗之意境,决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孤寂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少就是多”,这一句让20世纪西方设计界为之震撼的至理名言,其实已经贯穿了几千年的东方文明,表意越“少”,隐含越“多”,可供想象的空间也越大。换言之,并非是“多”构成“一”,而是“一”构成自身,并在“一”里展示“多”。不是以形态表现无形态,而是以无形态作为创造主体并在无形态中表现自身。一片竹叶往往也意味着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存在真理,而宇宙万物的存在真理也可以全部无遗地体现在一片竹叶上。在空旷、寂寥的景象中点缀,虽然是寥寥几笔,却涌动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二 中国服装设计应该向禅宗学什么
1 设计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张育英在《禅与艺术》中分析道:“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可感性、非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存在着同一性。而两种思维相似的特征,又都与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世界上最早对潜意识有所发现并进行探索的是中国的禅宗,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本质上同禅的顿悟思维相同,但禅悟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则更深远、更广阔。悟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打破“我”的局限性,使“我”与世界圆融为一体,“无分别心”就是禅宗以及禅宗美学的内在逻辑,通过无分别而超越自我,寻求本心,打破固有和局限的思维,使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从而把人带到自由的空间。此时的“我”是在世的出世和出世的返世,心灵是超越的,角度是圆融的,如此新的感知、新的方位、新的体验势必使设计语言的表达也区别从前。在主体有限的生命存在与无限的永恒宇宙二者关系中,禅宗通过泯灭时空的界限使心灵融入宇宙、化作永恒,从而达到主体心灵的无限与宇宙的无限合而为一,获得一种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在纯净澄明的自性显现中再创造,由此而带来的想象自由和独特思维,呈现出创作的永不重复性,由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转向把握事物之间的相通性、相关性、相融性,将审美活动从认识活动深化为自由生命活动。因为人们本就生活在美之中,那是一个主体与客体分化之前的世界,是永恒与悠远的世界。
此时的开创性与独特性都不必刻意为之,“无中生有”也好,“虚室生白”也好,大千世界因此而在想象中变得玩味无穷、意象万千。
2 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
“非主流”是针对于国际服装流行主流设计而言,相对于它们,禅宗美学设计表现应该是非主流。在设计呈现上各民族在国际化时都应体现最有特色的原有个性,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东西,日本虽然把禅宗与本民族相结合而体现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但中国的禅宗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玄学、佛教的基础之上的,其美学表现更是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广阔的疆域流传的,只是我们经历了文化断代后,在敞开国门时不知所措地一味崇洋,丢失了本心。
当前服装市场呈现出繁华、奢侈、混乱、残缺和异端等现象,这并不是所有人的心灵追求,全球化的浮躁、喧嚣与焦虑,也并不必须为我们所吸收。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服装体现了生活态度、生活状态和心灵状貌,东西方文化观有巨大的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与行为趋向也一定会相异。禅宗美学设计观所表现出的自然、简约、宁静和从容,是人类内心需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呈现给人类的将是东方的典雅、温暖与慰籍,仅是模仿流行符号或把流行符号简单变异,是绝不会有出路的。
3 “人,诗意地栖居”
禅宗美学是自然美学、是生命美学、是关注心灵的安住和安顿的。“禅的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审美体验;禅境,它既是禅宗的人生境界,又是审美境界”。因此,禅宗的安顿,也就必会成为生命的归依。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审美和诗意的民族,随着现代化发展此一特性不应丧失,而应更加加强和突出。禅看世界的眼光是自由的、境界的,是美的和自在的。禅宗美学强调“平常心是道”,突出地表现了其对流动人生的把握、对圣洁生命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解脱的信念,过艺术的生活,把握当下并使之清醒、安详而单纯,由此而造就的生活本身就构成了诗意。“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天地世界凝神静谥,虚旷、空寂荡涤了人心,“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从而呈现出“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境界。
注重服装设计本质对心灵的作用,是我们探讨禅宗美学在设计表现上的根本。禅是心灵智慧不经意的流露、不刻意造作,豁达开朗的自然真心。在简单中呈现着丰富,在幽静中呈现着深邃,在朴素中呈现着典雅,在稀少呈现着纯真。禅也是看事物独特的角度,无论是江边暮雪、山村落日、渔舟晚唱,还是石幽水寂、山乡野趣、市井日常都呈现着因了心灵而创造出的美感,禅的方式就是美的方式,只是禅的美是在人们惯常美感的基础上,更多了宁静、淡泊、空灵和超越。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是优雅地存在。它必须建立在丰厚精神文化的积淀上,是既存于世间又出离世间,同时还回归世间的生活意趣,禅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禅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一样,禅宗美学的认识观、自然观和生活观,正体现了此语。
三 建立现代中国的服饰设计语言
1 自然的语言
此处所说的自然,不是模仿和仿生的自然,不是任意和不遵循规律的自然,而是服装造型简约、宽松、舒适的自然,是材质纯粹并呈现着创意肌理的自然,是色彩含蓄与主体和谐,并能够衬托人内在神采的自然,是人的生存与地域、背景、文化、个性和生活协调的自然。同时作为纯粹大自然的丰富与深邃,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想象,使它在心灵的注视下成为自然的超越。
2 自性的语言
禅宗是生命美学,它追求回归人心的本原真性,遵循万物运行的本性。所谓自性,是个体内在的纯净、无染和光明,是去除了浮躁之后个体的平和与安宁。意大利设计师乔治·阿玛尼的追随者们曾说:“穿上他的服装,你可以不作任何表白,因为那样的平和沉静与优美雅致已经把什么都呈现了”。尽管阿玛尼从未深谈过他的东方情结,但明眼人不难从中体味出他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认知与理解诠释。为了保持心灵的纯粹性和敏感性,他甚至像僧侣一样低调隐遁,完全不同于T台上那些张扬且光怪陆离的招摇者们。正是因为保持了外在和内心的安宁,他才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辨析事物,才能有如涌泉不绝的灵感与才思。
3 自由的语言
《华严经》中提到了“圆融”和“一即一切”,当我们不以狭隘的“我”去观察事物时角度就改变了,同时也丰富和宽广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即会出现“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国内一些设计师要么采用固定、呆板的设计语言,要么就对国际流行设计照搬照抄,这些已成为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只有打破原有的刻板模式,以开拓的、无限的和多维的视野去创作和表现,如此的设计才会是自由的、丰富的,才有可能穿越古典、现代,过去、未来,此在和彼岸。
4 自在的语言
当创作和表达成为自由,随之而来的必是个体的自在(设计表现的纯熟和设计风格的鲜明)。对设计者来说,创造不再是刻意的、费神的、苦思冥想的和“坚苦卓绝”的时候,那必定是愉悦而悠游的,是个体潜能在得到开发后的独特个性的最大释放,是把创造本身当成享受的思维游戏。如此的自在,必定是自然的、自由的和把劳动本身当成快乐和有趣的。
总之,禅宗是一个颇具艺术情调的宗教派别,其思想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审美和艺术相通。禅大都是间接地演示艺术的自由和解脱意境,让感受者去慢慢领悟其中的味道。日本的现代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便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与自己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的,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曾说“发掘服装背后的精神”,便是指此。只不过那是禅宗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作为禅宗原产地的中国,我们更应该继承禅宗美学瑰宝中的精粹,以现代设计的视角和眼光去进行新的诠释、创造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铃木大拙著,耿仁秋译,杨晓禹校:《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2] 张育英:《禅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李玉:《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大师》,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乔南,女,1963—,山东烟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刘立军,男,1976—,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品牌营销,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段楠,女,1984—,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工作单位: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