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爱,面对他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要有耐心、有信心转化他们,变“后进”为“先进”。实质上,教育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无论是主动地参与教育,还是被动接受教育,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只有那些拥有成长的自觉的改变,才能更深地体会“真实且富有力量的教育之爱”。要相信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相信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关键词:问题学生 爱 心理健康 教育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123
谈起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似乎是同一个动作——无奈地摇摇头,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每每见到这种情况,总觉得很心酸,甚至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是一位教师,真是羞愧。我常常默默地问自己: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到底做错什么了?将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特别是自己也有了小孩,这个问题越是困扰着我,闲暇时它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为此,翻阅教育类杂志、关注教育新闻、了解教育信息成为我生活的主要部分。
从事教育工作十年有余,我刚参加工作时总是抱怨这个工作太过乏味,好似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现在发现我错了,每个工作的意义,有时候真的是在涉及自己的切身体会时,才会觉得它有真正的价值。我家小孩今年7岁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7年里,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与实践,深深地认识到:以爱育爱,以爱的玉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这些来自父母、教师、孩子身边人的爱,绝不局限于人本能的心疼、呵护,还必须充满理性和智慧。为此,我坚信真正有力量的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是一种伟大的爱,它能拯救每个心灵有缺失的青少年。
近几年里,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他们成长在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当中,渐渐地变成了一味逃避生活和学习问题的心理“侏儒”。今年我又接触了几个“油盐不进”的问题学生,让我意识到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最近针对这个问题,我就我们班的63名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2%的学生认为每一天认真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大学,至于将来要干什么,从来没有思考过;43%的学生连考大学都没有思考过,更不要说理想抱负,每天只是跟着大流转而已;17%的学生每天都处于懵懂状态,浑浑噩噩,看似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下面是我校团委就近三年的入校学生做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很是担忧。
[入学新生不良行为调查统计(%)][现象
学
年度\&新生
人数\&迷恋网络\&赌博\&逃学
旷课\&打架
斗殴\&玩游
戏机\&不良
影视\&2013\&1557\&18.21\&17.83\&12.34\&7.31\&1.25\&2014\&1542\&21.74\&15.67\&16.51\&8.48\&1.96\&2015\&1408\&23.39\&16.41\&18.96\&7.26\&1.77\&]
我查阅了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也与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大以及学生的养尊处优有很大的关系。实质上,遇到生活中的难题就想逃避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但是,这些难题又恰恰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精神肌肉,可以让我们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成熟,处事不惊。
我们要倾注爱心,唤回学生的自尊自信。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问题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学习方面用慈母般的温暖来体贴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平等地对待他们,以此唤回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然后,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正确看到自身的缺点、错误,从而痛改前非。另外,教师还可以不断丰富中学生的课外生活,转移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班集体的力量来感化他们,呼唤社会各界力量来关爱他们。我们相信这个难题一定可以解决,会收到预期效果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固然没错,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良知才是方向。大家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野蛮也会挨打。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从年轻的父母教育应该最有成效,通过教育年轻的父母,提升孩子的教养。也许我们的微薄之力不能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是会尽可能多地改变家长,从而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真切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以真诚之心关爱他们,以朴实之言引导他们,以宽容之情怀感化他们,以塑造更多优秀有良知的学生。
教育的问题很多,关键在于找到根本问题,知道了存在的问题,就尽可能从根子上去解决。大家都知道,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多年,可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孩子从入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和时间赛跑,神经高度紧张,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他们是真的很累呀!每天看着背着书包的学生陆陆续续从校园走过,没有笑容,有的是睡眼惺忪。尽管天色渐渐晴朗,可是我们的学生还在风雨兼程赶着路。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想起汪国真的一首诗:假如你不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我也时常对我的学生说: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纵使压力再大,只要明天还在,就不要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不管自己曾经是不是别人口中的“问题学生”,只要能够勇敢地走出窗外,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人生本来短暂,好好热爱每一天。
学生习惯于用虚幻的世界来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与不足,说到底,家长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成就,这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拯救我们的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要有耐心、有信心地转化他们,变“后进”为“先进”。 实质上,教育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无论是主动地参与教育,还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只有那些拥有成长的自觉的改变,才能更深地体会“真实且富有力量的教育之爱”。我们要相信,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要相信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以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笔者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切实体会与想法,愿与同行共商“爱心教育”的技巧和必要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基金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5年度课题《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对策研究》(编号:BY[2015]G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问题学生 爱 心理健康 教育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123
谈起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似乎是同一个动作——无奈地摇摇头,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每每见到这种情况,总觉得很心酸,甚至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是一位教师,真是羞愧。我常常默默地问自己: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到底做错什么了?将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特别是自己也有了小孩,这个问题越是困扰着我,闲暇时它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为此,翻阅教育类杂志、关注教育新闻、了解教育信息成为我生活的主要部分。
从事教育工作十年有余,我刚参加工作时总是抱怨这个工作太过乏味,好似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现在发现我错了,每个工作的意义,有时候真的是在涉及自己的切身体会时,才会觉得它有真正的价值。我家小孩今年7岁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7年里,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与实践,深深地认识到:以爱育爱,以爱的玉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这些来自父母、教师、孩子身边人的爱,绝不局限于人本能的心疼、呵护,还必须充满理性和智慧。为此,我坚信真正有力量的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是一种伟大的爱,它能拯救每个心灵有缺失的青少年。
近几年里,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他们成长在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当中,渐渐地变成了一味逃避生活和学习问题的心理“侏儒”。今年我又接触了几个“油盐不进”的问题学生,让我意识到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最近针对这个问题,我就我们班的63名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2%的学生认为每一天认真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大学,至于将来要干什么,从来没有思考过;43%的学生连考大学都没有思考过,更不要说理想抱负,每天只是跟着大流转而已;17%的学生每天都处于懵懂状态,浑浑噩噩,看似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下面是我校团委就近三年的入校学生做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很是担忧。
[入学新生不良行为调查统计(%)][现象
学
年度\&新生
人数\&迷恋网络\&赌博\&逃学
旷课\&打架
斗殴\&玩游
戏机\&不良
影视\&2013\&1557\&18.21\&17.83\&12.34\&7.31\&1.25\&2014\&1542\&21.74\&15.67\&16.51\&8.48\&1.96\&2015\&1408\&23.39\&16.41\&18.96\&7.26\&1.77\&]
我查阅了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也与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大以及学生的养尊处优有很大的关系。实质上,遇到生活中的难题就想逃避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但是,这些难题又恰恰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精神肌肉,可以让我们成长起来,变得更加成熟,处事不惊。
我们要倾注爱心,唤回学生的自尊自信。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问题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学习方面用慈母般的温暖来体贴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平等地对待他们,以此唤回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然后,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正确看到自身的缺点、错误,从而痛改前非。另外,教师还可以不断丰富中学生的课外生活,转移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班集体的力量来感化他们,呼唤社会各界力量来关爱他们。我们相信这个难题一定可以解决,会收到预期效果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固然没错,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良知才是方向。大家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野蛮也会挨打。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从年轻的父母教育应该最有成效,通过教育年轻的父母,提升孩子的教养。也许我们的微薄之力不能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是会尽可能多地改变家长,从而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真切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以真诚之心关爱他们,以朴实之言引导他们,以宽容之情怀感化他们,以塑造更多优秀有良知的学生。
教育的问题很多,关键在于找到根本问题,知道了存在的问题,就尽可能从根子上去解决。大家都知道,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多年,可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孩子从入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和时间赛跑,神经高度紧张,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他们是真的很累呀!每天看着背着书包的学生陆陆续续从校园走过,没有笑容,有的是睡眼惺忪。尽管天色渐渐晴朗,可是我们的学生还在风雨兼程赶着路。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想起汪国真的一首诗:假如你不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我也时常对我的学生说: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纵使压力再大,只要明天还在,就不要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不管自己曾经是不是别人口中的“问题学生”,只要能够勇敢地走出窗外,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人生本来短暂,好好热爱每一天。
学生习惯于用虚幻的世界来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与不足,说到底,家长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成就,这是很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拯救我们的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要有耐心、有信心地转化他们,变“后进”为“先进”。 实质上,教育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无论是主动地参与教育,还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只有那些拥有成长的自觉的改变,才能更深地体会“真实且富有力量的教育之爱”。我们要相信,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要相信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以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笔者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切实体会与想法,愿与同行共商“爱心教育”的技巧和必要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基金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5年度课题《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对策研究》(编号:BY[2015]G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