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理念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操作基础,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它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和操作三维目标,是数学教师实践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总结,谈谈自己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认识
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课程改革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这一提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指导实践教学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更多地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忽视了其他方面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整个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尽如人意。如何将“三维目标”这一理念真正化为行动具体实施,这还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三维目标
一般地说,新课程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首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媒质;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與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桥梁与中介。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上面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知道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一样重要。知识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渠道是“过程与方法”,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就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不能了解蕴含在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积累他们活动经验,探索有效的学习数学的途径,学会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其他知识,并能让他们感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笔者在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将一种教学理念用好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易事。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在目前高中数学教育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些做法,在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中数学i维目标的核心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课堂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常规的任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或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的提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教学环节中始终要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要重视高中数学课程中针对运算、推理、处理数据等较严密的思维技能和对图表理解力、计算机或计算器等常用工具的基本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知识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毕竟时代在发展,高中数学知识也会发生变化,如概率统计等日常生活接触也逐渐成为基本知识。
2.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施与落实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地传授知识,学生们统一地、单向地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新课改改革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从数学的学科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数学探究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生情感和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学习模式有别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它包括科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形式,它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比如在“柱、锥、台侧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让同桌组成学习小组,用硬纸片剪出圆柱、圆锥、圆台模型,从中寻找、探索它们的侧面积,这种数学教学方式。不但轻松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大多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起点归为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通过自己努力能获取的知识却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这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损伤了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新课程下,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教学的核心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要服务于学。在日常教学,师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识,并不断探究不断创造,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原有的知识有层次区别。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也应当分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让他们的自尊心得以保护,又在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三、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社会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在一线工作的高中数学老师,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要不断地研究新课程标准,把三维目标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采取与三维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努力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改革,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新重任。
【参考文献】
[1] 黄根初。抓住过程与方法落实好三维目标[J]。上海中学数学,2007(3):15。
[2] 邢秀茶,陈新巧。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122。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一版。2003。4。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认识
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新的课程改革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这一提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指导实践教学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更多地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忽视了其他方面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整个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尽如人意。如何将“三维目标”这一理念真正化为行动具体实施,这还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三维目标
一般地说,新课程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首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媒质;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與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桥梁与中介。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上面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知道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一样重要。知识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渠道是“过程与方法”,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就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不能了解蕴含在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积累他们活动经验,探索有效的学习数学的途径,学会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其他知识,并能让他们感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笔者在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将一种教学理念用好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易事。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出在目前高中数学教育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些做法,在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中数学i维目标的核心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课堂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常规的任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或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的提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教学环节中始终要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要重视高中数学课程中针对运算、推理、处理数据等较严密的思维技能和对图表理解力、计算机或计算器等常用工具的基本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知识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毕竟时代在发展,高中数学知识也会发生变化,如概率统计等日常生活接触也逐渐成为基本知识。
2.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施与落实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地传授知识,学生们统一地、单向地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新课改改革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从数学的学科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数学探究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生情感和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学习模式有别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它包括科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形式,它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比如在“柱、锥、台侧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让同桌组成学习小组,用硬纸片剪出圆柱、圆锥、圆台模型,从中寻找、探索它们的侧面积,这种数学教学方式。不但轻松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大多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起点归为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或通过自己努力能获取的知识却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这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损伤了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新课程下,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教学的核心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要服务于学。在日常教学,师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识,并不断探究不断创造,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原有的知识有层次区别。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也应当分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让他们的自尊心得以保护,又在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三、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三维目标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社会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在一线工作的高中数学老师,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要不断地研究新课程标准,把三维目标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采取与三维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努力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改革,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新重任。
【参考文献】
[1] 黄根初。抓住过程与方法落实好三维目标[J]。上海中学数学,2007(3):15。
[2] 邢秀茶,陈新巧。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122。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一版。2003。4。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