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13-01
创新并不是指惊世骇俗的大发明和大创造,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并不是指惊世骇俗的大发明和大创造。我们认为,只要是教材中尚未讲到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看作是一种创新,这样的活动就应该视为创新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一、创新教育活动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包新需要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青少年天性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这一特点正符合创新的要求。对此,教师绝对不能压抑,而应该正确引导和积极地鼓励。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和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
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二,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增多必然会引发思维的活跃及多层次。在教学过程 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简而言之,旁征博引,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画龙点睛,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由浅入深,培养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二、创新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环节、采用多形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教师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各环节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并以此去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进而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意识。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常注意把教材内容的讲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一次,我在讲授《经济常识》第一课“怎样对待货币”这一问题时,在指出“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这一观点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获取自己的财富,增加社会的财富?学生思考并回答到:必须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他们在思考和议论中,使自己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得以激发,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三、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知识的厚实程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是学生观察世界、分析现象、揭示本质、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此外,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促使学生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益处。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创新教育中,不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开拓精神,而且还要掌握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四、面对信息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粉笔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已直接影响学习本身,学生信息来源不再以相对固定的课本与教师为主,而开始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直接寻找、检索并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文献、电视传媒,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任何先进的观念要转变成现实,都离不开一定技术手段的支持。创新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它的实现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能使创新学习的观念更快、更好的实现,已开启了创新学习的一扇大门。在未来的创新活动中,许多问题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互相支持、彼此帮助、通力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精神。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13-01
创新并不是指惊世骇俗的大发明和大创造,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并不是指惊世骇俗的大发明和大创造。我们认为,只要是教材中尚未讲到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看作是一种创新,这样的活动就应该视为创新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一、创新教育活动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包新需要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青少年天性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这一特点正符合创新的要求。对此,教师绝对不能压抑,而应该正确引导和积极地鼓励。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和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
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二,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增多必然会引发思维的活跃及多层次。在教学过程 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简而言之,旁征博引,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画龙点睛,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由浅入深,培养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二、创新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环节、采用多形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教师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各环节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并以此去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进而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意识。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常注意把教材内容的讲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一次,我在讲授《经济常识》第一课“怎样对待货币”这一问题时,在指出“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这一观点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获取自己的财富,增加社会的财富?学生思考并回答到:必须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他们在思考和议论中,使自己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得以激发,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三、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知识的厚实程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是学生观察世界、分析现象、揭示本质、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此外,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促使学生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益处。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创新教育中,不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开拓精神,而且还要掌握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四、面对信息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粉笔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已直接影响学习本身,学生信息来源不再以相对固定的课本与教师为主,而开始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直接寻找、检索并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刊、文献、电视传媒,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任何先进的观念要转变成现实,都离不开一定技术手段的支持。创新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它的实现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能使创新学习的观念更快、更好的实现,已开启了创新学习的一扇大门。在未来的创新活动中,许多问题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互相支持、彼此帮助、通力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