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人生病后需要药物治疗,对大多数成人来说,服用药片、胶囊、溶液等普通剂型的药物,是极其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对婴幼儿和昏迷的病人来说,服用药片、胶囊等普通剂型的药物,就有一定难度了。于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剂型——干混悬剂(老百姓又称“西药冲剂”)被开发出来,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
干混悬剂是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与适宜的辅料(赋形剂、助悬剂等),用适宜的制剂技术配制成粉状或细粒状药物颗粒的一种新型口服混悬剂。与溶液剂或混悬液相比,干混悬剂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制剂的保存时限,方便运输。与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口服剂型相比,干混悬剂在用药方式上有所不同,吸收比片剂、胶囊快。但只要药品通用名称一样,用药剂量相同,其作用原理是相同的,治疗效果也就没有区别。
干混悬剂是药物剂型中的一种,主要适合不易溶解的药物,方便不能吞服固体药物(片剂、胶囊等)的婴幼儿、昏迷病人等使用。建议大家在自制干混悬剂前,关注以下3点事项,以避免用药错误。
1 按规定水量冲兑、混匀
使用前,将袋里的干混悬剂倾倒入杯中,加适量水,搅拌。混匀,干混悬剂颗粒即可迅速分散成药量均匀的混悬剂,供病人服用。注意,干混悬剂应冲兑混匀后尽快服用,避免放置过久出现沉降、分层等不稳定变化。
2 注意控制水温
冲兑干混悬剂时应使用50℃~60℃的温开水,饮用时以不烫嘴为佳。不宜使用90℃以上的开水冲兑,一方面易烫着人,另一方面有些药物在热开水中可能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3 加水量不能过多
虽然干混悬剂中有助悬剂,可较好帮助混合均匀,沉降较慢,不会分层,可稳定较长时间。但如加水量过多,混悬效果就会比较差,且不易混匀,易分层,易出现下层黏稠,导致下层的药物浓度过高,不仅影响服用,而且药物性质也不易控制。
目前,临床常用的干混悬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等。
儿童:应按说明书标示使用干混悬剂
有的干混悬剂,需按儿童体重计算干混悬剂的实际用量。例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按体重计算每日20~40毫克/千克,分3次给予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若小孩9个月大,体重8千克,那么,按低限给药20毫克×8=160毫克,分成3份,约1次用50毫克。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每包是50毫克,也就是说,每次需服用1包,每天3次。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儿童体重计算干混悬剂的实际用量,最好计算2遍,以避免因计算错误而给予了错误剂量。若有计算或用药疑问应主动咨询执业药师或临床医师,得到确认后方可给药。
干混悬剂是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与适宜的辅料(赋形剂、助悬剂等),用适宜的制剂技术配制成粉状或细粒状药物颗粒的一种新型口服混悬剂。与溶液剂或混悬液相比,干混悬剂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制剂的保存时限,方便运输。与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口服剂型相比,干混悬剂在用药方式上有所不同,吸收比片剂、胶囊快。但只要药品通用名称一样,用药剂量相同,其作用原理是相同的,治疗效果也就没有区别。
干混悬剂是药物剂型中的一种,主要适合不易溶解的药物,方便不能吞服固体药物(片剂、胶囊等)的婴幼儿、昏迷病人等使用。建议大家在自制干混悬剂前,关注以下3点事项,以避免用药错误。
1 按规定水量冲兑、混匀
使用前,将袋里的干混悬剂倾倒入杯中,加适量水,搅拌。混匀,干混悬剂颗粒即可迅速分散成药量均匀的混悬剂,供病人服用。注意,干混悬剂应冲兑混匀后尽快服用,避免放置过久出现沉降、分层等不稳定变化。
2 注意控制水温
冲兑干混悬剂时应使用50℃~60℃的温开水,饮用时以不烫嘴为佳。不宜使用90℃以上的开水冲兑,一方面易烫着人,另一方面有些药物在热开水中可能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3 加水量不能过多
虽然干混悬剂中有助悬剂,可较好帮助混合均匀,沉降较慢,不会分层,可稳定较长时间。但如加水量过多,混悬效果就会比较差,且不易混匀,易分层,易出现下层黏稠,导致下层的药物浓度过高,不仅影响服用,而且药物性质也不易控制。
目前,临床常用的干混悬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等。
儿童:应按说明书标示使用干混悬剂
有的干混悬剂,需按儿童体重计算干混悬剂的实际用量。例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按体重计算每日20~40毫克/千克,分3次给予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若小孩9个月大,体重8千克,那么,按低限给药20毫克×8=160毫克,分成3份,约1次用50毫克。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每包是50毫克,也就是说,每次需服用1包,每天3次。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儿童体重计算干混悬剂的实际用量,最好计算2遍,以避免因计算错误而给予了错误剂量。若有计算或用药疑问应主动咨询执业药师或临床医师,得到确认后方可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