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与战略举措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日益深化,各国的发展越发离不开与外部世界的深入交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求更好地融入世界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和深化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进一步打通向西开放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对提升西部整体甚至全国经济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沿线国家
  [作者简介]安林瑞(1980-),女,汉族,山西平遥人,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生。张莎莎(1987-),女,汉族,甘肃临泽人,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生。
  [基金项目]甘肃行政学院2015年度科研项目:向西开放背景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XYB1514)。
  [中图分类号] F1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26-02
  丝绸之路已影响人类发展2000多年,纵观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在连接我国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东亚、西亚、中亚、北非及欧洲的交通道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实施开放战略的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上浸润着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先民的艰辛探索,历来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商贸通道,是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文明之路,是各国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的桥梁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新契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逐步趋于成熟。
  (一)打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升级版的战略谋划。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逐步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经过30多年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切实体现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形象,我国的对外开放尤其是沿海、沿江、沿边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应忽视的是,内陆开放和向西开放却是我国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呼吁各国共建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和差距,这是因为这一战略涉及范围广、领域宽,既符合中亚、中东地区谋划开放战略的利益诉求,也同我国深入实施向西开放及“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需求相契合。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广度、拓展内陆开放的深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沿线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便于各国在资源共享、市场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打造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合作平台,有助于形成我国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协调推进的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二)推动以西部大开发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跨越、大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之一,而地区开放的程度则会直接影响其发展的后劲,我国西部地区乘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东风,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整体发展面貌等方面均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等局部区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西部广大地区仍然在诸多方面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开放水平整体偏低导致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革能力不足,缺乏竞争优势,甚至导致地区优势无法凸显。我国西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实施中理应发挥自身潜力和区位优势,拓宽自身经济增长空间,在向西开放中真正发挥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建设丝绸之路经濟带,有助于西部地区立足实际,以大项目和大产业推动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更多领域和更高水平上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逐步优化、市场的充分拓展、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从而为自身乃至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需求。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而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因素有许多,除了自身客观条件以外,参与世界合作与分工的程度、和平稳定的周边态势和发展环境也是推动改革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恰恰都有赖于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西部地区在维护我国边疆稳定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屏障性作用。近年来,受“三股势力”的影响和渗透,我国边疆地区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受到严重威胁。与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与各国寻求共同利益、拓展融合发展空间、致力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建立政治互信,让向西开放的丰硕成果惠及西部广大人民,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推动西部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实现边疆长治久安,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外,我国西部和周边环境的繁荣稳定,也是同样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所乐见和乐为的。
  (四)深入拓展我国外部发展空间、维护国际形象的战略举措。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面向世界,具有开放视野,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态度,寻求合作,求同存异。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地缘上接近、人文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又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且各国追求和平发展、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望是相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在国际上树立更多自信,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当是他们为提高自身国际影响的共同期待。因此,应注重加强各种形式和各个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并使之机制化、制度化,利用上合组织等平台,持续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同这些国家在交通运输、承接产业转移、保护生态环境、战略能源、文教卫生等领域更紧密的合作,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以期将地缘政治优势的便利条件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各国间的务实合作优势和共同持续增长优势,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作用,进一步持续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实施向西开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举措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向东开放、沿海开放而言的,主要是指要加强我国与内陆接壤的中亚、东南亚乃至向东向西延伸到西亚、中东和欧洲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地区广,辐射到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近年来,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他们与我国除了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共同点外,在发展程度和阶段、发展优势、资源禀赋、能源条件等方面还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对外开放的愿望强烈,我国应在交通设施、文化发展、贸易投资、产业对接、科技合作等方面全面打通同他们的开放交流通道,利用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助力西部经济发展迈上新征程,力争使西部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力量。
  (一)打好基础,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我国向西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拓宽区域合作,除了政策上的基本保障之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是首当其冲的必要条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难点。经济带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油气、光缆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必须紧跟各国开放步伐,与区域内有关国家一起努力,加强协商、凝聚共识,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构建网络畅通、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加快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互补、友好合作、互利共赢搭建起桥梁,使各国不仅成为建设者和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二)创新机制和形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古丝绸之路的兴起源于商贸,繁荣和发展也离不开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互信合作,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南亚等国家在民族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时,我国与这些国家资源禀赋各有优势和特色,并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阶段,在市场需求等方面互补性很强。因此,通过创新形式和机制的诸多举措,推进双边或多边机制下的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推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应是区域内各方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具体来讲,要本着提升合作层次和扩大合作领域的原则,重点推动海关、质检、人员流动等方面的便利化;探索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深化中国同巴基斯坦、印度、阿拉伯国家联盟、中亚等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工作,逐步消除贸易壁垒,深化经济合作,致力于打造丝路带区域内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合作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人文圈;加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研究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題中应有之义。
  (三)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探讨在国际科技研发、国际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际科技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深化双边、多边、区域科技合作,围绕区域内各国共同关注的能源资源、信息安全、人口健康、生态建设、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强各方在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的有效衔接,注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启动联合攻关,建设一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吸收共同创新成果,促进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开放共享,使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科技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带来的成果。
  (四)包容互鉴,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建有赖于区域内各国的共商互鉴,也必将得益于包容合作基础上的共享共赢。区域内各国在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若彼此尊重不同文明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互信包容,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定会大放异彩,为国际社会树立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和谐相处的典范,实现民心相通及双赢或多赢、共赢的协同发展。
  (五)拓宽领域,深化社会事务合作。发挥我国优势,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各自优势和区位特征,支持各省高校“走出去”,为区域内各国提供文化旅游、职业技能、农业科技、涉外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利用丝路沿线各节点城市的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各国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深化政治互信,依靠上合组织等平台,不断拓宽和深化在安全合作和国际援助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丝路安全;在医疗卫生领域,重点加强疾病信息共享和沟通、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等方面的联防联控;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突出野生生物保护、天然林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等合作,营造区域内合作的良好地理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是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的“界面”。通过“文化模因”理论结合龙津村的实践探索研究文化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主体”和“界面”的作用的规律,分析规律应用的现实困境和突破的可能,构建基层的治理的柔性空间,释放基层治理的活力,引导和塑造时代视阈下新型公民。  [关键词]文化模因;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精神价值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千年治国理政,道理莫不如是。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人性化地达到善
期刊
[摘要]2016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精品不断,这些主题出版物都紧扣当年主题、题材多样,早做准备、精心策划,用好资源、体现权威,适应形势、主动创新,构筑了适合自己的主题出版模式。  [关键词]主题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分析  [作者简介]李亚平(1974-),女,汉族,祖籍河南,中共党史出版社第一编辑部主任,副编审,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作用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机制和平台,机制和平台的时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服务型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程度。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机制和平台的现状,提出新形势下机制优化与平台创新的注意事项、建设途径,并分析介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机制优化和平台创新的一些探索实践。  [关键词]党建;机制;平台;创新  党的十八大做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建设基层
期刊
[摘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践行者和承载者,应当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红色教育培训模式,秉持知行合一的实践特征,将传承红色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贯穿于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用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引领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
期刊
[摘要]本研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的传播历史经验,结合泉州某大学青年社团的调查,分别从宏观叙事和具体需求、内容选择和形式创新、价值导向和利益导向角度来阐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传播的现状。由此基础上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导向和传播创新方面来探索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发挥青年社团的最大作用,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关键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深刻认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丰富内涵,对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华
期刊
[摘要]党的章程是政党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大多数政党通过制定党章来规范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共制定修改了十七部党章,以这十七部党章文本为据,通过对党员义务与权利演变过程的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中共党章中党员义务与权利的条文化趋势,探索其形式和内容上对称性的关系,初步解答党章中党员义务权利先后顺序的问题和党员权利受损的文本原因。  [关键词]党员义务;党员权利;关系  [作者简介]董彦琳
期刊
[摘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固本强基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落实主体责任。厘清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主要内涵,从责任压力、纪律教育、作风建设、执纪监督、惩治腐败等五个维度有效落实,并提供强有力保障。  [关键词]党组织;从严治党;责任  [作者简介]曹文明(1982-),男,汉族,江苏建湖人,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委会,助理研究员、政工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党性教育六步法”是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新尝试,是在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党性教育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不紧、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以及开展党性锻炼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党性教育;问题导向;完整链条  [作者简介]高虹(1968-),女,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讲师,轮训部副主任,正科级组织员,2003年省委党校研究生
期刊
[摘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至今已有3年多,在中共“三个着力”的科学理论的领导下天津市在经济、社会、党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了解和学习这些成果可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防治党的腐败,提高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三个着力”;经济建设;民生;科学内涵  [作者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