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需求是瞬息万变的,技术的发展也是多样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不断技术创新。而且企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取得长足的竞争优势,其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专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它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的总和及各个组织的总和,它不是企业单个技术或某一动作过程中所具有的技能,而是指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多方面技能、资产和和运作机制的多方面的有机集合,它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存在三个层次:
1、培育和开发构成核心竟争力的各种技能。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要培养或开发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一定的核心能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尤其在生产要素如人才、技术、知识等方面,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在市场中得到关键的技术和人才,谁就能先赢得主动。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必定有限,需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企业的学习成本,降低交易费用。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借力发力,可在较短时间里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譬如挖掘有专长的技术人才、或者储备一定量的高素质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与别人合作,建立合作研究开发机构或建立战略联盟,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技术获得上如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技术,就没有必要自己动手,从而可节省一大笔费用。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利用学会的BASIC语言开发出BASIC语言的编译程序,并在1979年已行销百万套,从而使IBM有兴趣向比尔·盖茨订购一个操作系统。
2、整合竞争力要素。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多种竞争力的有机集合,一些零散的技能、竞争力要素都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这些资源,否则培育和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技能就没有多少价值。
竞争力要素的整合,需要将各种各样分散的技术和技能等融合在一起,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合的效率和效果,要求企业高层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不断地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不仅让企业在现有的市场占据主动优势,同时也要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能够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3、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的获取。核心产品是介乎核心能力和最终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品。通过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可以借助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来实现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过出售核心产品,在其核心竞争力领域建立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地位,而且不会受到法律法规及市场销售渠道等的限制。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是一种“虚拟的”,它不同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它既可能回避现实中关于垄断等法规的约束,自由地发展,而且它又可以回避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如我国的VCD厂家最高峰接近千家,由于VCD生产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造成VCD厂家竞争处于低水平价格竞争。而VCD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建立在国际先进解码技术基础上的具有较强纠错功能的机芯,却掌握在荷兰菲利浦公司和美国C-cube公司手中,从而生产机芯的这两家企业获利丰厚,其所赚利润超过了我国所有VCD厂家的利润。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自己的核心专长,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
核心竞争力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技术创新,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最高。然而,一个企业要想成长壮大,其核心原则是必须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可有助于企业准确预测技术变化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详细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使企业的各个项目研制能形成一个有序的纽带,保证企业顺畅发展。而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竞争力要素整合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促动创新成果的实现,二者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企业便可呈螺旋形上升态势,企业的成长也就顺理成章。
核心竞争力战略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为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本实力,找准战略基点,作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美国学者菲力浦·柯特勒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行业地位及行为特征,将不同企业以战略基点分为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类。中小企业往往选择被大企业忽略的市场角落,通过提供专门化服务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即采取拾遗补缺原则。其战略基点是努力开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利可图的“小生位”市场,同时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与大企业直接竞争。就是在同一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也要面对众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现拥有的资源要素及市场环境来确定自己的战略方针。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操作思路
1、竞争领域的定位:寻求企业成长空间的突破口。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竞争领域的定位实质上是寻求一个突破口,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寻找持续的利润增长点,由此企业在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由弱到强的积累过程,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一个目标方向。
竞争领域的定位是由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市场、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对于创立初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而言,优势与劣势的区别并不大,但企业在生存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方面,从而影响着企业朝着具有优势的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竞争这个硬约束也决定了企业竞争领域的选择。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一开始显然难以与现存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抗衡,在现有的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掌握在这些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如果选择这些领域进行发展,其市场容量及发展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显然不符合创业者趋利性的动机。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功的突破口一般是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另辟溪径,将竞争领域定位于现有市场的空白点或新的市场。
2、外部资源的善于利用:拓展生存空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依靠独特技术和利用市场空白点来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但仅有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商品化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一旦中小企业的独特技術被模仿,就易因知识的扩散效应使技术的价值提前下降而使中小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即使中小企业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竞争领域,能够寻找到一个富有潜力和希望的领域,但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速度势必太慢且易丧失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拖长,市场风险逐步加大,从而无法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领域。
外部资源的善于利用无疑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催化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将构成企业能力以外的资产从组织中转移出去,企业的生产制造、营销等都可以考虑通过某种契约虚拟化,从而可以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在控制关键性资源的基础上巧借外力,可使企业的管理视野大大拓展,资源利用范围可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使企业资源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显然可以大大拓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3、知识产权保护:重要的生命线。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疑是一道重要的生命线。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专利制度可给予创新者一定期限的垄断权,来保证创新者获得相应的创新收益。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技术创新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可能在一个新领域崛起。因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离市场近,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并且有着强烈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创业者对创新机会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有极强的敏锐感觉,企业内部层级少,信息交流快,种种技术创新优胜促成其在某些领域成为市场领先者,并凭借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其相应的创新收益和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这样,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才可能在市场中崛起壮大,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胜。否则,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极强的扩散和溢出效应,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技术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企业模仿能力的提高,仅仅凭借快速领先进入市场是无法保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收益的。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4、建立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保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高效的管理效率,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一种学习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日千里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多变,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建成一个快速反应并适应变化的学习型组织。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创造一种人人都有所作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人力资本创造性的最大发挥。其次,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及决策机制。在高新技术领域,市场较量越来越演变成比速度的竞争,对市场、客户等最新信息的收集、处理并能迅速做出决策就显得相当重要。其三,要整体加强学习。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均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开阔视野,从而适应变化的环境。企业要舍得投入一定资源加强企业的学习,诸如企业高层的深造、员工的培训等。企业的学习相当于在为企业适应未来变化提前准备,培育并提高企业的学习力,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它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的总和及各个组织的总和,它不是企业单个技术或某一动作过程中所具有的技能,而是指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多方面技能、资产和和运作机制的多方面的有机集合,它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存在三个层次:
1、培育和开发构成核心竟争力的各种技能。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要培养或开发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一定的核心能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尤其在生产要素如人才、技术、知识等方面,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在市场中得到关键的技术和人才,谁就能先赢得主动。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必定有限,需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企业的学习成本,降低交易费用。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借力发力,可在较短时间里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譬如挖掘有专长的技术人才、或者储备一定量的高素质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与别人合作,建立合作研究开发机构或建立战略联盟,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技术获得上如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技术,就没有必要自己动手,从而可节省一大笔费用。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利用学会的BASIC语言开发出BASIC语言的编译程序,并在1979年已行销百万套,从而使IBM有兴趣向比尔·盖茨订购一个操作系统。
2、整合竞争力要素。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多种竞争力的有机集合,一些零散的技能、竞争力要素都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这些资源,否则培育和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技能就没有多少价值。
竞争力要素的整合,需要将各种各样分散的技术和技能等融合在一起,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合的效率和效果,要求企业高层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不断地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不仅让企业在现有的市场占据主动优势,同时也要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能够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3、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的获取。核心产品是介乎核心能力和最终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品。通过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可以借助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来实现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过出售核心产品,在其核心竞争力领域建立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地位,而且不会受到法律法规及市场销售渠道等的限制。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是一种“虚拟的”,它不同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它既可能回避现实中关于垄断等法规的约束,自由地发展,而且它又可以回避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如我国的VCD厂家最高峰接近千家,由于VCD生产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造成VCD厂家竞争处于低水平价格竞争。而VCD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建立在国际先进解码技术基础上的具有较强纠错功能的机芯,却掌握在荷兰菲利浦公司和美国C-cube公司手中,从而生产机芯的这两家企业获利丰厚,其所赚利润超过了我国所有VCD厂家的利润。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自己的核心专长,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
核心竞争力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技术创新,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最高。然而,一个企业要想成长壮大,其核心原则是必须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可有助于企业准确预测技术变化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详细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使企业的各个项目研制能形成一个有序的纽带,保证企业顺畅发展。而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竞争力要素整合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促动创新成果的实现,二者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企业便可呈螺旋形上升态势,企业的成长也就顺理成章。
核心竞争力战略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为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本实力,找准战略基点,作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美国学者菲力浦·柯特勒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行业地位及行为特征,将不同企业以战略基点分为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类。中小企业往往选择被大企业忽略的市场角落,通过提供专门化服务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即采取拾遗补缺原则。其战略基点是努力开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利可图的“小生位”市场,同时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与大企业直接竞争。就是在同一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也要面对众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现拥有的资源要素及市场环境来确定自己的战略方针。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操作思路
1、竞争领域的定位:寻求企业成长空间的突破口。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竞争领域的定位实质上是寻求一个突破口,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寻找持续的利润增长点,由此企业在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由弱到强的积累过程,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一个目标方向。
竞争领域的定位是由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市场、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对于创立初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而言,优势与劣势的区别并不大,但企业在生存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方面,从而影响着企业朝着具有优势的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竞争这个硬约束也决定了企业竞争领域的选择。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一开始显然难以与现存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抗衡,在现有的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掌握在这些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如果选择这些领域进行发展,其市场容量及发展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显然不符合创业者趋利性的动机。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功的突破口一般是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另辟溪径,将竞争领域定位于现有市场的空白点或新的市场。
2、外部资源的善于利用:拓展生存空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依靠独特技术和利用市场空白点来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但仅有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商品化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一旦中小企业的独特技術被模仿,就易因知识的扩散效应使技术的价值提前下降而使中小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即使中小企业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竞争领域,能够寻找到一个富有潜力和希望的领域,但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速度势必太慢且易丧失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拖长,市场风险逐步加大,从而无法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领域。
外部资源的善于利用无疑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催化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将构成企业能力以外的资产从组织中转移出去,企业的生产制造、营销等都可以考虑通过某种契约虚拟化,从而可以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在控制关键性资源的基础上巧借外力,可使企业的管理视野大大拓展,资源利用范围可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使企业资源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显然可以大大拓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3、知识产权保护:重要的生命线。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疑是一道重要的生命线。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专利制度可给予创新者一定期限的垄断权,来保证创新者获得相应的创新收益。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技术创新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可能在一个新领域崛起。因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离市场近,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并且有着强烈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创业者对创新机会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有极强的敏锐感觉,企业内部层级少,信息交流快,种种技术创新优胜促成其在某些领域成为市场领先者,并凭借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其相应的创新收益和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这样,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才可能在市场中崛起壮大,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胜。否则,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极强的扩散和溢出效应,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技术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企业模仿能力的提高,仅仅凭借快速领先进入市场是无法保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收益的。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4、建立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保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高效的管理效率,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一种学习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日千里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多变,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建成一个快速反应并适应变化的学习型组织。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创造一种人人都有所作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人力资本创造性的最大发挥。其次,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及决策机制。在高新技术领域,市场较量越来越演变成比速度的竞争,对市场、客户等最新信息的收集、处理并能迅速做出决策就显得相当重要。其三,要整体加强学习。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均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开阔视野,从而适应变化的环境。企业要舍得投入一定资源加强企业的学习,诸如企业高层的深造、员工的培训等。企业的学习相当于在为企业适应未来变化提前准备,培育并提高企业的学习力,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