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更形象,而且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思想。对此,围绕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40
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建立完备的数学体系,并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本文将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及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很难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还不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所以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在转化过程中在不失去本身内涵的基础上,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物体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3+5时,可以理解为你有三块糖,他有五块糖,那你们两个一共有多少块糖?总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
二、建立小学数学模型的有效策略
1.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模型的思想就是要求教学过程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因而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也是较为贴切的。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和具体地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率。对于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这一节内容来说,教师就可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景,如以应用题目为引导,开始相关内容的讲解。如三个小朋友相约到街上去收集塑料瓶,之后出售用于对贫困山区儿童的捐款,小明在一周之内收集了80个塑料瓶,小红收集了100个,小丹则收集了65个,请用扇形图的方式表述三个小朋友收集瓶子的占比情况。这样的问题设置相对简单,但其中也蕴含了概率知识的简单运用,因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被快速调动起来。
2.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新型的教学理念中,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放低教学地位,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因而,在现代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多的是需要提供指导作用,由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課堂上进行简单的建模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提出数学模型的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数学模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接近,也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认可,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数学模型的功效。如在学习分数及其相关的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位“1”的相关理念,如教师可以以班级的团结力为引导,指引学生说出将整个班级的全部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将这个整体标记为“1”的模型假设,之后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并按照相关的题目要求进行组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形象,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内部的团结力,有利于同学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改善和提升。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到课堂建模上,如去超市购物、玩具分类、班级活动的人数划分等情况,都可以灵活运用到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采用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讲解过程中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不能把问题展示的模型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自主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的控制课堂气氛。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理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进一步总结问题模型和解决规律。
4.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必须先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在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小学生虽然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本身对生活实践就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很难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使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聆听别人的见解来提高自己。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当然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不应该只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映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J].教书育人,2009(s3).
[2]林立端.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40
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建立完备的数学体系,并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本文将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及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很难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还不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所以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在转化过程中在不失去本身内涵的基础上,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物体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3+5时,可以理解为你有三块糖,他有五块糖,那你们两个一共有多少块糖?总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
二、建立小学数学模型的有效策略
1.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模型的思想就是要求教学过程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因而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也是较为贴切的。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和具体地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率。对于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这一节内容来说,教师就可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景,如以应用题目为引导,开始相关内容的讲解。如三个小朋友相约到街上去收集塑料瓶,之后出售用于对贫困山区儿童的捐款,小明在一周之内收集了80个塑料瓶,小红收集了100个,小丹则收集了65个,请用扇形图的方式表述三个小朋友收集瓶子的占比情况。这样的问题设置相对简单,但其中也蕴含了概率知识的简单运用,因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被快速调动起来。
2.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新型的教学理念中,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放低教学地位,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因而,在现代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多的是需要提供指导作用,由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課堂上进行简单的建模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提出数学模型的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数学模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接近,也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认可,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数学模型的功效。如在学习分数及其相关的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位“1”的相关理念,如教师可以以班级的团结力为引导,指引学生说出将整个班级的全部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将这个整体标记为“1”的模型假设,之后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并按照相关的题目要求进行组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形象,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内部的团结力,有利于同学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改善和提升。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到课堂建模上,如去超市购物、玩具分类、班级活动的人数划分等情况,都可以灵活运用到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采用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讲解过程中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不能把问题展示的模型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自主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的控制课堂气氛。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理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进一步总结问题模型和解决规律。
4.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必须先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在培养学生模型塑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小学生虽然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本身对生活实践就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很难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使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聆听别人的见解来提高自己。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当然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不应该只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映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J].教书育人,2009(s3).
[2]林立端.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