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复杂的设备系统让社会分工越来越强调一种重要的能力——協作。在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发现,学科领域之间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即使站在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指出了发展和评价儿童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是,学科之间的跨界协作成为当今很多学校不断实践尝试的全新领域,南京市力学小学还给这样的学科跨界取名叫“一课多师”。立足语文教学,“一课多师”的课堂可以让原来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立体,形成一个微型的整合系统,同时也为学生个体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交互平台。
我们以六年级语文《练习4》、五年级音乐《梨园英秀》、五年级美术《画脸》为例,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练习4》“诵读与积累”的教学内容是跟京剧有关的12个成语,如:生旦净丑、喜闻乐见、唱念做打等。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但是,京剧离儿童的生活太遥远。因此,常规的教学都是读一读、背一背,最多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大意。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越是距离儿童遥远的教学内容,越要想办法使之与儿童接近。否则,教学就成了隔靴搔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怎么办?笔者试着通过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通过学科之间的跨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以“京剧大观园”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审美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剧作为国粹的艺术魅力,还能在课堂上让语文知识从单线生长走向了复线生长,形成多学科整合的系统性知识体系,让儿童的学习更加富有乐趣和意义。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梨园英秀》,五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的教学内容是《画脸》。当时在各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只是带学生进行了纯学科化的练习训练。两位老师应笔者之邀走进今天这节语文课堂,音乐老师带着学生唱起了著名京剧唱段《红灯记》 《定军山》,欣赏了著名京剧《霸王别姬》 《窦娥冤》的表演片段,学生对12个成语立刻有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音乐”与“成语”相结合,在学生心里,音乐多了民族母语文化的滋养,语言文字多了音乐旋律的悠扬曼妙,艺术纯美之花在学生的精神生命里悄然盛开。根据音乐老师的教学内容,作为语文老师还适时和学生讨论了“破釜沉舟”“沐猴而冠”“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成语故事(由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拓展),以及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秋思》等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由欣赏京剧《窦娥冤》拓展)。这样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大受学生欢迎,课后孩子们纷纷围着我说:“这样的语文课真有意思!太喜欢了。”
美术老师则跟孩子们就《画脸》一课展开了“生旦净丑”绘画技巧的讲解。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则和学生列举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如:孙悟空、曹操、张飞,讲他们的故事,说他们的性格,然后向美术老师请教如何画脸。美术老师就将色彩纹饰与人物性格品质之间的关系做了介绍,同时加以现场示范。学生将已有的读书体验与绘画的色彩线条结合起来,书本上的成语仿佛演绎了一出“现场京剧”。恰好,书上的这12个成语存在内在联系,是编者付出智慧编成的“成语歌”。这样,两者一结合,“成语歌”立刻就有了生趣,就有了文学和艺术的味道,在学生的脑海里上演了一幕幕“京剧大戏”。不久以后,在学校的“彩虹糖”美术节上,我们班一些同学就以京剧脸谱为素材,绘画出各式各样的精彩作品。美术老师还采访了他们:“上学期(五下的学习)画京剧脸谱和现在画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回答是:“五年级是画美术书上的京剧脸谱,现在是画自己心里喜爱的京剧脸谱。”学生的话语让我们不难发现,京剧脸谱从单纯的美术练习内容走向了注入儿童个体独特理解、独有情感下的自我建构内容。这个自我建构内容就是学科跨界学习结出的果实。
课后,很多学生自发形成了研究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制作了“京剧大观园”PPT。在班级的“小先生讲坛”上,文字功底好的学生侃侃而谈文学作品中的京剧;绘画漂亮、手工出色的学生则献上了自己的京剧服饰秀和脸谱秀设计图;爱好唱歌的学生则编排了几句京剧唱词,在全班一展歌喉,还带动了不少同学一起哼唱。每个孩子都因为一次语文跨界学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将自己的心和文学艺术轻轻贴近。
学科跨界学习语文,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这样就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适时与其他学科进行链接。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也可以尝试打破以往“学科组办公室”的唯一模式,让语文学科老师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组合,给跨界学习语文创造便利的空间。其实,这也创造了各门学科之间的跨界学习。
跨界学习语文,打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链接了其他学科原本独立的知识,让各学科知识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同时,跨界学习语文带来“一课多师”课堂的勇敢尝试,也为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间的协作,为语文立体课堂教学的建构、为儿童语文学习多元评价的建构,指出了一个研究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我们以六年级语文《练习4》、五年级音乐《梨园英秀》、五年级美术《画脸》为例,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练习4》“诵读与积累”的教学内容是跟京剧有关的12个成语,如:生旦净丑、喜闻乐见、唱念做打等。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但是,京剧离儿童的生活太遥远。因此,常规的教学都是读一读、背一背,最多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大意。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越是距离儿童遥远的教学内容,越要想办法使之与儿童接近。否则,教学就成了隔靴搔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怎么办?笔者试着通过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通过学科之间的跨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以“京剧大观园”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审美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剧作为国粹的艺术魅力,还能在课堂上让语文知识从单线生长走向了复线生长,形成多学科整合的系统性知识体系,让儿童的学习更加富有乐趣和意义。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梨园英秀》,五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的教学内容是《画脸》。当时在各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只是带学生进行了纯学科化的练习训练。两位老师应笔者之邀走进今天这节语文课堂,音乐老师带着学生唱起了著名京剧唱段《红灯记》 《定军山》,欣赏了著名京剧《霸王别姬》 《窦娥冤》的表演片段,学生对12个成语立刻有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音乐”与“成语”相结合,在学生心里,音乐多了民族母语文化的滋养,语言文字多了音乐旋律的悠扬曼妙,艺术纯美之花在学生的精神生命里悄然盛开。根据音乐老师的教学内容,作为语文老师还适时和学生讨论了“破釜沉舟”“沐猴而冠”“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成语故事(由欣赏京剧《霸王别姬》拓展),以及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秋思》等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由欣赏京剧《窦娥冤》拓展)。这样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大受学生欢迎,课后孩子们纷纷围着我说:“这样的语文课真有意思!太喜欢了。”
美术老师则跟孩子们就《画脸》一课展开了“生旦净丑”绘画技巧的讲解。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则和学生列举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如:孙悟空、曹操、张飞,讲他们的故事,说他们的性格,然后向美术老师请教如何画脸。美术老师就将色彩纹饰与人物性格品质之间的关系做了介绍,同时加以现场示范。学生将已有的读书体验与绘画的色彩线条结合起来,书本上的成语仿佛演绎了一出“现场京剧”。恰好,书上的这12个成语存在内在联系,是编者付出智慧编成的“成语歌”。这样,两者一结合,“成语歌”立刻就有了生趣,就有了文学和艺术的味道,在学生的脑海里上演了一幕幕“京剧大戏”。不久以后,在学校的“彩虹糖”美术节上,我们班一些同学就以京剧脸谱为素材,绘画出各式各样的精彩作品。美术老师还采访了他们:“上学期(五下的学习)画京剧脸谱和现在画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回答是:“五年级是画美术书上的京剧脸谱,现在是画自己心里喜爱的京剧脸谱。”学生的话语让我们不难发现,京剧脸谱从单纯的美术练习内容走向了注入儿童个体独特理解、独有情感下的自我建构内容。这个自我建构内容就是学科跨界学习结出的果实。
课后,很多学生自发形成了研究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制作了“京剧大观园”PPT。在班级的“小先生讲坛”上,文字功底好的学生侃侃而谈文学作品中的京剧;绘画漂亮、手工出色的学生则献上了自己的京剧服饰秀和脸谱秀设计图;爱好唱歌的学生则编排了几句京剧唱词,在全班一展歌喉,还带动了不少同学一起哼唱。每个孩子都因为一次语文跨界学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将自己的心和文学艺术轻轻贴近。
学科跨界学习语文,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这样就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适时与其他学科进行链接。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也可以尝试打破以往“学科组办公室”的唯一模式,让语文学科老师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组合,给跨界学习语文创造便利的空间。其实,这也创造了各门学科之间的跨界学习。
跨界学习语文,打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链接了其他学科原本独立的知识,让各学科知识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同时,跨界学习语文带来“一课多师”课堂的勇敢尝试,也为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间的协作,为语文立体课堂教学的建构、为儿童语文学习多元评价的建构,指出了一个研究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