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工作是国家适应时代需要出台的一项重要决策,它是新时代道德素养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基础教育中德育的基石,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凸显了它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完成立德树人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明确提高课堂教学宗旨,还要依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要求,唱好课堂教学六部曲。明确教学任务,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把控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精效课堂;有效挖掘教学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回归本真;关注学情,合理把控教学时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提升,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其他文献
“双减”背景下,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前置性实践作业,有助于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前置性”和“实践性”是两个核心要素。强调作业的“前置性”有利于学习准备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强调作业的“实践性”有利于丰富学习活动内涵,实践作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为课堂融入学生生活提供了支撑、为教师组织学习活动提供了保障。准确把握前置性实践作业设计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与培训融合创新不仅能够解决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能更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思路,细化职业教育内容,使教育与培训在融合创新过程中达到职业教育要求。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及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既要了解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同时又要清楚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内容,准确判断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为职业教育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使职业教育在发展思路和发展先进性方面达标,确保改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试题命制与课程教学的导向,坚持以评促教,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使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命题的立意、情境创设、任务设计、答案设置等要素及各要素的一致性关系等角度分析试题,有助于提升评价质量,促进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转向。
<正>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方向标、指南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有哪些新变化与新亮点?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对此,本刊近期对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石芳进行了专访。《人民教育》:石教授,您好!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标有了很
期刊
2022年版课标出台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评价价值凸显,且明确“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凸显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学科特性,强调本学科作业的实践性,巧妙融合相关学科、主题、学段以及学校其他工作,同时要抓住典型行为表现,积极探索增值评价。
本文以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小学为实践基地,以2022年版课标为基准,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一核三阶四维”教学模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期末纸笔测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在“双减”背景下,立足新课标精神,期末纸笔测试命题应凸显素养立意,拓展已有题型内涵;命题素材注重开发学生的真实生活,以真实性、典型性情境和明确的任务指向,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认知,提升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核心素养。
糖尿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期一项调查表明,截至2015年,全球范围内预估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90-95%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T2DM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多基因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由于功能缺陷和存活的胰腺β细胞的丧失,餐后胰岛素分泌受损,导致高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有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容明晰、操作性强的特点。课程性质明确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成为打牢学生思想根基的课程地位,先进理念强化了多维度不同阶段的课程要求,核心素养中心的课程目标突出了新时代学科育人的与时俱进,课程结构变革符合了学生知识习得认知发展规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教、学、评有据可依。新课标的发布必将牵动我国开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