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青春发展期。这个时期,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个体身心的发展是有互补性的,在生理和心理机制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初中生独立意识很强,但有时不免盲目,很多时候嘴上很“硬”,其实心里很“虚”,因为他们缺少的是说服别人和自己的底气,但为了自己的所谓面子,常把自负当自信。一念之间,天壤之别,转化之功,教师责无旁贷。
一、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
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在观察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时,一要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二要把握观察者感情变幻的过程,如果是本人观察,更要用心感受生活的过程,体验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感受,试着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心态。以温暖的眼光观察生活,连花儿开得也美如斯。以冷漠的心态看世事,喝口凉水都塞牙。一种环境,一种遭遇,一种心情。观察的心态,直接影响表达的状态。所以,教师不能仅做经师,经师更多教的是知识;我们要做仁师,仁师更多教的是道德,是做人,做圣贤之人,怀仁人之心。世事洞明,充满了辩证,走极端是很危险的,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太多的懵懂,有太多的“独到”,需要我们做仁师锦绣引领。在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花些精力引导学生,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把“小我”放在“大我”的世界里,更能“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如:同样是上网,有的是为了找寻求学过程中的疑难,有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对网络观察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到笔下的境界迥异。如着眼于求知笔下的《上网乐》:小巧玲珑一键盘,指尖轻点彩屏妍。忙中欲问书本疑,可与天南海北连。同样是写《上网乐》,有的学生写道:“网络好,眼福饱。魂儿掉,马儿跑。其间乐,我知道。且把书包放一旁,玩通宵,忘烦恼。”观察的同样是网络,高下立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观察重要的不是方法的灌输,而是思想的扶正。方法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观念才是根本的问题。“世事洞明”讲究的是“明”字,“明”的前提是洞察、洞穿。教育的功能是对个体的规范,是加速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单从知识角度看,“魂儿掉,马儿跑”中的“马儿跑”语言含蓄,值得一表,但换个角度看,谁都知道,这只是反面的佐证。为了孩子长远的路,我们当然不会把眼前的语言技法当做最高的追求,而是更多地把视角引向发展,引向延时的价值。
二、体悟: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悟讲究的是让学生在对事物直觉认识过程中反复玩味、琢磨后的自我会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悟,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问题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好笔记,写出体会,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品尝成功的乐趣,逐步克服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使语文学习的兴趣、效率、能力得以提高。
如《童年的朋友》体悟片断: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她弯腰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可爱的动物”与“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4.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5.你的童年朋友是谁,有什么事例能证明你们是朋友?
在引导学生体悟的过程中,要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前后各节之间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找回成果,找回自信。
三、自信:源头活水任捭阖
捭阖之术与天地之道相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学生生长的不竭资源。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对语文教学来说大有益处。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犹如一座山,有峰有壑,有石有泉,有树有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观察,或者只从正面观察,则所得的印象不免单调。感受体验能力如一把刀,只有在石上经常磨才能锋利。潜心投入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而后将自己的感受体验提炼升华,成为有新意的作品。情感和感觉之间有一种双向交流的运动:感觉触发了感情,感情又强化感觉,二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感受使我们形成对事物的新鲜独特的感知,但需要理性的融入渗透才能使之上升至“感悟”阶段,有的学生在写事物时太客观,实而无味,而加进自己独特的想象后,效果立即发生变化,似乎可以让人触摸到作者的内心。
如:写蝶的文章,陈学生经过细心观察,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文中写道:
“曾那般丰润浓绿的地上厚厚地铺上了一层葱绿,清高的野刺玫迎风怒放,满山如覆薄雪,山风吹得草儿时儿柔柔地响,夏蝉在合唱。瞧那几只蝴蝶翩飞其间,硕大、宝蓝、轻灵……不带丝毫牵缠,在花中回旋起落,让人神迷。那萧然淡泊之意味,那闲和宁静的欢乐,使我们的心奔向不尽鸿蒙之外。然而,那么美丽的生命竟也要在秋风冬寒中熄灭了吗?
这蝶,这小小的柔弱的蝶呀,曾是―只极丑的幼虫,在摒弃了自身的一切不完美之后,竟然能焕发出如此动人的光彩,他们受过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
美好的东西常常消逝得太快。尽管蛹化为蝶已耗去它生命的大半,我依然为它心碎。生命的一切神秘与极美,都在这蜕变中昭示了全部答案。现在,那虫身是不知沉埋何处,魂灵又飘游何方?
我想:一个这般美好的魂灵是断不会随躯体腐化于它的坟冢的。经过了风霜,它是该永久享有幸福了。突然那蓝蝴蝶从天边飞近,霎时,山谷重迎春天,野刺玫盛开,硕大无比,白色的花瓣闪动着钻石般耀眼的光芒,蝴蝶展动艳丽的双翅,飞得轻盈。我屏息聆听,天地间每一种声音都纤尘不染,空中有圣乐回响,我隐匿草丛中,心中升起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欢乐吧,蝶之魂!天地与你同在。”
小作者写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写了大自然的和借美。联想丰富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哲理的启迪。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观察体悟中找回自信——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求实证;用我们的思维解读文本,悟理论,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自由心意状态获得愉快,在行动中感受、探索,悟出个人的看法。
一、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
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在观察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时,一要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二要把握观察者感情变幻的过程,如果是本人观察,更要用心感受生活的过程,体验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感受,试着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心态。以温暖的眼光观察生活,连花儿开得也美如斯。以冷漠的心态看世事,喝口凉水都塞牙。一种环境,一种遭遇,一种心情。观察的心态,直接影响表达的状态。所以,教师不能仅做经师,经师更多教的是知识;我们要做仁师,仁师更多教的是道德,是做人,做圣贤之人,怀仁人之心。世事洞明,充满了辩证,走极端是很危险的,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太多的懵懂,有太多的“独到”,需要我们做仁师锦绣引领。在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花些精力引导学生,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把“小我”放在“大我”的世界里,更能“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如:同样是上网,有的是为了找寻求学过程中的疑难,有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对网络观察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到笔下的境界迥异。如着眼于求知笔下的《上网乐》:小巧玲珑一键盘,指尖轻点彩屏妍。忙中欲问书本疑,可与天南海北连。同样是写《上网乐》,有的学生写道:“网络好,眼福饱。魂儿掉,马儿跑。其间乐,我知道。且把书包放一旁,玩通宵,忘烦恼。”观察的同样是网络,高下立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观察重要的不是方法的灌输,而是思想的扶正。方法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观念才是根本的问题。“世事洞明”讲究的是“明”字,“明”的前提是洞察、洞穿。教育的功能是对个体的规范,是加速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单从知识角度看,“魂儿掉,马儿跑”中的“马儿跑”语言含蓄,值得一表,但换个角度看,谁都知道,这只是反面的佐证。为了孩子长远的路,我们当然不会把眼前的语言技法当做最高的追求,而是更多地把视角引向发展,引向延时的价值。
二、体悟: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悟讲究的是让学生在对事物直觉认识过程中反复玩味、琢磨后的自我会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悟,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问题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好笔记,写出体会,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品尝成功的乐趣,逐步克服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使语文学习的兴趣、效率、能力得以提高。
如《童年的朋友》体悟片断: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她弯腰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可爱的动物”与“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4.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5.你的童年朋友是谁,有什么事例能证明你们是朋友?
在引导学生体悟的过程中,要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前后各节之间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找回成果,找回自信。
三、自信:源头活水任捭阖
捭阖之术与天地之道相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学生生长的不竭资源。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对语文教学来说大有益处。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犹如一座山,有峰有壑,有石有泉,有树有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观察,或者只从正面观察,则所得的印象不免单调。感受体验能力如一把刀,只有在石上经常磨才能锋利。潜心投入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而后将自己的感受体验提炼升华,成为有新意的作品。情感和感觉之间有一种双向交流的运动:感觉触发了感情,感情又强化感觉,二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感受使我们形成对事物的新鲜独特的感知,但需要理性的融入渗透才能使之上升至“感悟”阶段,有的学生在写事物时太客观,实而无味,而加进自己独特的想象后,效果立即发生变化,似乎可以让人触摸到作者的内心。
如:写蝶的文章,陈学生经过细心观察,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文中写道:
“曾那般丰润浓绿的地上厚厚地铺上了一层葱绿,清高的野刺玫迎风怒放,满山如覆薄雪,山风吹得草儿时儿柔柔地响,夏蝉在合唱。瞧那几只蝴蝶翩飞其间,硕大、宝蓝、轻灵……不带丝毫牵缠,在花中回旋起落,让人神迷。那萧然淡泊之意味,那闲和宁静的欢乐,使我们的心奔向不尽鸿蒙之外。然而,那么美丽的生命竟也要在秋风冬寒中熄灭了吗?
这蝶,这小小的柔弱的蝶呀,曾是―只极丑的幼虫,在摒弃了自身的一切不完美之后,竟然能焕发出如此动人的光彩,他们受过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
美好的东西常常消逝得太快。尽管蛹化为蝶已耗去它生命的大半,我依然为它心碎。生命的一切神秘与极美,都在这蜕变中昭示了全部答案。现在,那虫身是不知沉埋何处,魂灵又飘游何方?
我想:一个这般美好的魂灵是断不会随躯体腐化于它的坟冢的。经过了风霜,它是该永久享有幸福了。突然那蓝蝴蝶从天边飞近,霎时,山谷重迎春天,野刺玫盛开,硕大无比,白色的花瓣闪动着钻石般耀眼的光芒,蝴蝶展动艳丽的双翅,飞得轻盈。我屏息聆听,天地间每一种声音都纤尘不染,空中有圣乐回响,我隐匿草丛中,心中升起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欢乐吧,蝶之魂!天地与你同在。”
小作者写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写了大自然的和借美。联想丰富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哲理的启迪。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观察体悟中找回自信——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求实证;用我们的思维解读文本,悟理论,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自由心意状态获得愉快,在行动中感受、探索,悟出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