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越发地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小学生接受的校园教育需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这一阶段,自身的意识与观念也在不断地形成,学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渐觉醒。相应的,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等还未完全成熟,在当今信息传递速度逐渐加快的基础上,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困惑的心理,教师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推进精神文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班级管理的不足
1.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思想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给学生更为优质轻松的学习环境。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死板僵硬、缺少必要科学化手段等问题,教师基本上是将自身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对学生主体的忽视其实影响了教师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得班级管理的成效不佳。
2.缺乏丰富的管理模式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只是简单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应当以学生现阶段的表现和已有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利用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是教师的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了约束。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班级制度的管理较为严格,对学生心理成长与变化的相关问题关注不足。对学生某些错误的行为,教师只采用单纯批评的形式,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还会影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顺从感和关注度,甚至影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也制约了班级管理的稳步推进。
二、新形势下实践班集体建设与创新
1.从“立德树人”出发,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學习情况、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家庭组成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后时间,教师应走下讲台,和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亲人,引导学生接受教师、相信教师、喜欢教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也才能将内心的诉求同教师分享,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终会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并建立稳固的信息分享平台。稳定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尊师重教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师生关系所秉持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需要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和感情,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格和独立人格。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优劣,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好坏,也不能以学生的家庭环境片面地定位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点评。这是教师对自身“立德”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2.以“核心素养”为契机,提升班级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进行知识观的转型。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大都是通过简单的传递与多次的重复来促进知识的吸收。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就是将专业知识“全覆盖”地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但是由于学生社会实践较少,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标准。并且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知识学习下,难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框架。
教师应当进行教学观的转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传授地位十分重要,学生只能看到教师主观影响下的知识点,而并不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得出优良经验,因为学生的参与热情被不断抹杀。随着知识的不断转型,知识形态由静态逐渐转变成动态,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也由单线传输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基于新的教传关系,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3.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强班级建设的文化底蕴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明灯,也是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的导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祖国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积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深入挖掘教材和相关信息中有关家国情怀的文化素材。班级教育的内容与学科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班级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内容,而是能够从学生学习的众多科目出发,选择利于班级建设的素材,开展学生精神文明的教育。教师可挖掘有关家国情怀的内容,开展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此类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历史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建立家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入例如“邓世昌黄海海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一系列爱国故事,充实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4.以“校园文化”为基本,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学校的建设发展与充实向上的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发挥校园文化的职能和优势。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规范个人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教师更是要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由于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有效的,学生会通过学习身边教师的言行,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学校应当建立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从诚实、顽强、拼搏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应当将班级文化作为管理内容,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并将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促进班级文化的沉淀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与了解优秀的主流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背景和现实所需中,班级管理和建设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教师在反思传统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局限性后,要能结合现状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创新,以保证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多元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接受管理和信息的状态与变化,以学生的感受为核心,创建更加完整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
一、现阶段班级管理的不足
1.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思想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给学生更为优质轻松的学习环境。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死板僵硬、缺少必要科学化手段等问题,教师基本上是将自身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对学生主体的忽视其实影响了教师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得班级管理的成效不佳。
2.缺乏丰富的管理模式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只是简单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应当以学生现阶段的表现和已有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利用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是教师的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了约束。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班级制度的管理较为严格,对学生心理成长与变化的相关问题关注不足。对学生某些错误的行为,教师只采用单纯批评的形式,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还会影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顺从感和关注度,甚至影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也制约了班级管理的稳步推进。
二、新形势下实践班集体建设与创新
1.从“立德树人”出发,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學习情况、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家庭组成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后时间,教师应走下讲台,和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亲人,引导学生接受教师、相信教师、喜欢教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也才能将内心的诉求同教师分享,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终会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并建立稳固的信息分享平台。稳定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尊师重教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师生关系所秉持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需要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和感情,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格和独立人格。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优劣,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好坏,也不能以学生的家庭环境片面地定位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点评。这是教师对自身“立德”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2.以“核心素养”为契机,提升班级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进行知识观的转型。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大都是通过简单的传递与多次的重复来促进知识的吸收。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就是将专业知识“全覆盖”地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但是由于学生社会实践较少,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标准。并且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知识学习下,难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框架。
教师应当进行教学观的转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传授地位十分重要,学生只能看到教师主观影响下的知识点,而并不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得出优良经验,因为学生的参与热情被不断抹杀。随着知识的不断转型,知识形态由静态逐渐转变成动态,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也由单线传输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基于新的教传关系,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3.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加强班级建设的文化底蕴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明灯,也是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的导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祖国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积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深入挖掘教材和相关信息中有关家国情怀的文化素材。班级教育的内容与学科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班级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内容,而是能够从学生学习的众多科目出发,选择利于班级建设的素材,开展学生精神文明的教育。教师可挖掘有关家国情怀的内容,开展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此类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历史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建立家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入例如“邓世昌黄海海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一系列爱国故事,充实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4.以“校园文化”为基本,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学校的建设发展与充实向上的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发挥校园文化的职能和优势。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规范个人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教师更是要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由于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有效的,学生会通过学习身边教师的言行,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学校应当建立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从诚实、顽强、拼搏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应当将班级文化作为管理内容,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并将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促进班级文化的沉淀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与了解优秀的主流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背景和现实所需中,班级管理和建设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教师在反思传统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局限性后,要能结合现状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创新,以保证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多元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接受管理和信息的状态与变化,以学生的感受为核心,创建更加完整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