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语汇下现代色彩的嬗变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争妍斗艳、多元风格的融合及矢志不懈,代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作曲家的性格。这些作曲家们受到扎实、严格的欧洲作曲技巧训练,同时把自己浸淫于欧洲伟大作曲家作品的斑斓溪涧中。可以说,当时的美国音乐几乎全盘欧化,创作的作品与欧洲作曲家作品有着异曲同工的韵味。直到二十世纪初,世界大战冰消瓦解,美国本土音乐才渐渐崭露头角。弗雷德里克·谢波德·康沃斯(Frederick Shepherd Converse)正是处于这样的人文背景中。
  康沃斯就读于哈佛大学,作为佩因(Paine)与查德·威客(Chad Wick)的学生,深受德国音乐的影响,后赴德国慕尼黑深造,并先后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以及哈佛大学任教。康沃斯的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四部歌剧,分别是《希望的口笛》(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第一部美国歌剧)、《牺牲》《辛巴德水手》与《移民》,在当时都非常成功;以及诸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六部交响曲、数部交响诗、室内乐、声乐曲、合唱曲、钢琴曲等等。在康沃斯的音乐中,多姿多彩的美国本土元素渗透着欧洲浪漫艺术的深刻影响,并融入到反映美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风俗生活的音乐中,因此康沃斯的作品幽默、爽直且极富现代性。


康沃斯

  当然,作为活跃在美国新英格兰区的“新英格兰学派”(控制着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哈佛、耶鲁到哥伦比亚等大学教学的重要席位),康沃斯与其他成员一样深受德国浪漫主义风格影响,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作品大多具有标题性。正如朗格对“Program Music”的定义:“一支乐曲,由于灵感来自外在于音乐的诗歌或现实的意境谱写而成,在音乐术语中被称为‘标题音乐’。”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上演的欧洲音乐除了巴赫、亨德尔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外,还有不少情态各异、浪漫抒情的标题音乐,如佩因的《第二交响曲“春”》(1879)、查德·威克的《交响素描》(1895-1907)、帕克的清唱剧《霍拉·诺维西玛》(1892)等,他们的标题音乐风格对康沃斯产生了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康沃斯的创作中,始终倾向表现个人语汇与内心体验的流淌,追求音乐色彩的层次。康沃斯,在其极富现代性的多样风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传统因素,《神秘的小号手》正是这样一个自由奔放且不失庄严的音乐形象。
  交响幻想曲《神秘的小号手》(The Mystic Trumpeter)创作于1904年,是康沃斯根据美国民主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草叶集》创作而成。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字与绘画纷纷出现与现实主义风格有关的题材,作为自由体诗歌的鼻祖,惠特曼笔下洋溢着雄浑、直率、奔放的格调与深沉、含蓄以至神秘的色彩,给美国带来了一股沁心的空气,影响了后继的很多人。康沃斯便是其中一位,这位力求拥抱多元文化的作曲家重塑这部《草叶集》,以小号寓含的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表达了惠特曼笔下自我与真我一体的思想。
  《神秘的小号手》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神秘与平静”“爱”“战争与挣扎”“屈辱”以及“欢乐”,各章节之间没有空隙,且衔接自然流畅。乐曲以几个简短的、蕴含诙谐意味的乐句开始,之后,铜管乐和弦乐奏出了完整的主题,音乐也笼罩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竖琴细腻且灵动的滑奏,激起听众内心阵阵涟漪,音乐由此缓缓展开,如百老汇的音乐剧那样,抒情又充满着叙事性。在“爱”一章中,木管、铜管和弦乐组变化出一种规律的节奏织体,伴随着乐曲并不协和的情绪逐渐演化为一段复杂且强烈的复调旋律,缓慢中显露出生机勃勃的韵律。全曲并无具有承接作用的华彩段,乐曲在大号颤颤巍巍的行进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宏伟,继而被小号一段尤显果敢的旋律打断,就像两种势力,如火山之喷发,波涛之汹涌,“妄想冲破着禁锢在这虚幻的牢笼”(惠特曼诗词)。随后小号略显忧郁的吟唱与饱含激情的弦乐组交织抗融,正如流水在一泄千里之后,微弱但还在不断地延绵。慢板的“屈辱”乐章,木管再次勾勒出稍显稚嫩的生机韵律,即使在大号时不时流露出谐谑般的嘲弄时,仍充满希望地呼唤着前进。当小号如救世主般再次发出充满直率豪迈色彩的旋律时,再现的主部主题迎接着“欢乐”。
  正如惠特曼号召的那样,去感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康沃斯在来自美国自然景色的灵感中,以浪漫印象的手法探索出了一种“关于”美国的音乐。作为一位艺术家,康沃斯所追求的个性语汇在描绘性标题音乐中找到了他的“美国”音乐。


康沃斯

  诚然,当时,即二十世纪初,麦克道尔(Macdowell)提出了自己对“美国音乐”的见解:“我们的音乐应该是表现美国人特有的青春的、乐观主义的活力,表达他们不畏困难的倔强性格和精神,这才是我期望从美国音乐中看到的东西。”这场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民族风格的专业音乐的兴起。“人性的自由独立、崇高的宗教情感以及开拓创新的无畏精神”等这些美国民族的伟大品质已兼容并蓄地融入了康沃斯创作的灵魂气质中。
  《一千万的“廉价汽车”》(Flivver Ten Million)是康沃斯1927年为庆祝福特汽车公司优质高产而作的交响曲,仅仅在十二分钟中就构画了八个小“插图”。标题下的现代语汇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福特汽车生产线的一天。管乐器的号角声衬托着朦胧的竖琴音色宣布了“日出”的来临。“汽车工人报到上班”拉开了一天的序幕。在弦乐与木管组紧密而具有层次的安排下,美国人的工作节奏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伴随着打击乐器碰撞出的金属声,属于“工厂的噪音”使我们按照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听”到的内容——工人是那么的忙绿且充满着青春活力——这就是美国精神。弦乐以拨弦的方式齐奏出不断反复的短小动机型,铜管乐旋律严肃并充满着大胆的情绪,伴随着错落有致的节奏安排,令人眼花撩乱。
  号声模拟着小汽车的喇叭声,为“小汽车来到新世界探险”营造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小提琴独奏出“爱的旋律”悠长而动听,如诉如歌的旋律充满强烈的感染力,表达对这个新世界幸福的向往。随之旋律演变为一段“愉快、开心的音乐”,不断上行的旋律伴随着模拟工厂里敲击声的三角铁,使音乐重新回到开头那般生机勃勃的韵律。这样的情绪与后面“辛酸、伤感的吟唱”相比有着极强的差异。密集的节奏加之响板和铃鼓的运用流露出浓郁的欧洲民族风格,铜管乐承担着主要的旋律,似乎将所有的元素交织在一起,风格怪诞,最后戛然而止。康沃斯以八个幽默诙谐的音乐小“插图”刻画了平民的日常生活,热闹、质朴且生动。
  当然,康沃斯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浪漫主义的幻想气质。他一生作有两部交响诗,都是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安迪米恩》而作。第一首是1900年创作的《牧神节》,另外一首即本期唱片收录的《安迪米恩的故事》,创作于1901年。作为康沃斯早期的经典佳作,济慈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主张纯艺术的真善美思想在这首《安迪米恩的故事》中有深刻的体现。在这首抒情长诗中,济慈刻画了一个场景——描述安迪米恩在孤僻的环境中自我思想的挣扎。通过标题音乐对《安迪米恩》神话意象的描写,康沃斯使音乐娓娓道来。全曲发展细腻真实,既有着浪漫主义的幻想气质,又蕴涵着康沃斯内心的深刻思考与人生体验。当现实与幻想合二为一时,音乐就像涂上了一层似真似幻的浪漫色彩,深感于心。
  可以说,康沃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通过细腻的想象创作出极富现代的具有美国气息的作品,音乐本体鲜明的标题性赋予了音乐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无论是在交响幻想曲《神秘的小号手》、交响曲《一千万的“廉价汽车”》,还是在交响诗《安迪米恩的故事》中,这些作品都以其独有的美国现代语汇以及在欧洲浪漫音乐的基础上,以新的眼光勾勒出二十世纪音乐的色彩嬗变。
  本张唱片由美国水牛城爱乐乐团演奏,乔安·法列塔指挥,后者被《纽约时报》誉为“这一代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相信这个团队轻快明丽、富于现代气息的的风格、高超的演绎技巧以及杰出的音乐品位,一定能带给您无与伦比的听觉享受。
其他文献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但从乐迷的角度来看,生活在上海实在很幸福,不仅可选的音乐会门类众多,更能在家门口看到各领域中世界顶级团体的表演。除了交响乐团之外,优秀童声合唱团也算是集聚上海最多的了。  世界公认的几大童声合唱团几乎都曾在上海驻足放歌。第一个在上海滩亮相的,是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尽管他们并不在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列,但凭借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走红,2005
期刊
对上海乐迷来说,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应该不会陌生,因为2015年他刚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来过,在东方艺术中心的市民音乐会上演奏海顿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2016年,他应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而来,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去年像我一样失之交臂的大提琴爱好者,这次一定不要错过机会。  在当今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的著名大提琴家中,史蒂芬·伊瑟利斯是与马友
期刊
临近岁末,西方的传统节日季又在一片欢声中拉开了序幕。改编自同名电影的浪漫音乐剧《辣身舞》(Dirty Dancing)将在2016年12月6日至31日,以全新制作的版本亮相于伦敦西区的凤凰剧院。而大洋另一边的纽约百老汇也将在节日季上演一部经典大戏——同样改编自音乐电影的《假日旅店》(Holiday Inn)。  《假日旅店》是美国作曲大师艾文·柏林(Irvine Berlin)的代表作,剧中囊括了
期刊
说起凯尔特民族,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它可以是《魔戒》里的中古世界,也有着《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梅林传奇》等许多古老的故事。伴着凯尔特人风格鲜明的音乐,这些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代代相传。而“凯尔特女人”正是来自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认识“她”之后便觉其风情万种。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请来了这位“佳人”,先于金秋十月的22日,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进行一场户外演出,随后的25日,来到上海国际体操中心,邀
期刊
2017年2月1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感人至深、意义非凡的纪念音乐会——“致普希金——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逝世一百八十周年朗诵音乐会”。音乐会汇聚了表演艺术名家,如濮存昕、姚锡娟、达式常、肖雄、严晓频、王耀庆,以及我特别关注的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安德烈·皮萨列夫(Andrey Pisarev)教授。音乐会的主题自然是纪念、回忆以及歌颂普希金留
期刊
“我很丑,可是我很厉害!”我们常在吉普赛小提琴家罗比·拉卡托斯(Roby Lakatos)与其乐队的演出海报上见到这句带着几分自嘲又不失诙谐的宣传语。的确,他那下垂的啤酒肚和肥硕的脸庞,并无什么明星相可言。但正是这位看似其貌不扬的音乐家,却凭着体内的吉普赛血统以及对音乐强烈的好奇心,让自己的演奏备受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指挥家梅塔、爵士小提琴名家斯蒂芬·格拉佩里等前辈们的推崇。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
期刊
音乐剧现场直播获艾美奖  2016年1月在电视上全程直播的音乐剧《火爆浪子》(Grease)在刚刚揭晓的2016年艾美奖创新艺术奖中,一举获得“年度杰出特别节目”,同时还收获了最佳技术指导、最佳视频设计和最佳灯光设计三项大奖。另一部电视直播音乐剧《新绿野仙踪》(The Wiz)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创新艺术奖作为美国电视领域最高荣誉艾美奖的组成部分,旨在表彰在幕后技术领域及其他类似领域中对美国电视
期刊
“姐夫”是国内乐迷对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捷杰耶夫的昵称,据说他本人颇喜欢这个外号,觉得“很亲切”。  衡量一个国家古典音乐市场的成熟与否,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便是“连续”演奏会。在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内,连续或间隔着演出同一位音乐家或同一个系列的作品,通过这种类似“传记”与“曲库”式的演出,观众能对某一位音乐家的成就产生最完整的体验。  我们的邻邦日本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约请西方重量级大师和团体来演
期刊
在“黄河”的风雨七十七年中,无论《黄河大合唱》还是钢琴协奏曲《黄河》都在唱片的历史中留下了它们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记录了作品完善的过程、录音技术的发展乃至时代环境的变迁。这里,让我们在熟悉作品诞生背景的基础上,穿越时间隧道,去品味每份录音的“味道”,相信你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苏版”与“李版”的孤本录音  在《黄河大合唱》的众多版本中,“延安版”是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但限于当时
期刊
一谈巴赫必及宗教。  一日与好友Nielson在加拿大小酒馆海侃。Nielson面相憨厚,却时无意流露凶容,此刻正任由微胖的大脸左右晃动。我无意观对面这张不怎么英俊的脸,偶发妄想:要是带上顶白色假发,倒也有些巴赫的样子。  “你怎么看巴赫?”我问。平时瞎扯闲聊惯了,不知怎地,提巴赫好像有那么点超出我们嬉笑怒骂的隆重了。我本能地开始紧张兮兮,等待回应。  “巴赫,古典的,有时候听听。”  这般回答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