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乡土的“笨花”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凝小说《笨花》讲述的是在以乱世中笨花村人的生活,展现了乱世烟云在笨花村人身上的投影。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世俗的人情之美以及温暖厚重的棉花意象等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乡村。无论从铁凝自身的创作还是从整个乡土小说创作的范围看,《笨花》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乡土叙事;平视视角;道德秩序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107-03
  在20世纪文学中,乡村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选择和价值取向:以鲁迅《故乡》《社戏》为代表的在启蒙意义上展开对乡村的书写,带着一层乡土怀旧与悲悯的色彩;以沈从文《边城》为代表的对理想纯美乡村的想象,表达出对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伦理精神的挽留;以莫言“红高粱家族”为代表的对乡村文化进行复杂而深刻地揭示,进行“批判的赞美和赞美的批判”……综观这些乡土小说,乡村成了不同作者笔下启蒙的对象或者精神的皈依,乡村的书写成为了在知识分子话语建构下的文学想象。《笨花》也是铁凝对乡村的一种想象,但不同的是,《笨花》向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想象,一种的诗性叙事中对乡村日常生活、凡人凡事的具体想象。
  一、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
  《笨花》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向家、西贝家两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轨迹。小说一方面细致地描绘了笨花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走出笨花村的旧军人向喜为线索,勾勒了国家时局与社会发展的大致走势。小说一开头就用大段的篇幅介绍西贝家,然后借由西贝家的邻居引出向氏家族,再由这两个家族写到整个笨花。在作者对笨花的初步介绍中,冀中的方言方语、生活生产方式便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洋溢着一股浓重的乡土气息,在对笨花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中尤其突出。如笨花的黄昏,“笨花村的黄昏也许就是从一匹牲口打滚开始的”然后“牲口走了,空闲的街上走过来一个鸡蛋换葱的”,?譹?訛卖烧饼的紧跟着买葱的走过来,而后还有卖鱼的和卖煤油的。中间穿插着西贝家封闭式的喝粥、西贝小治的猎兔及其女人的叫骂、妇女们换葱时的白饶、身穿紫花大袄的走动儿穿过整个村庄和一个有夫之妇的女人的幽会,最后以向家点灯宣告笨花黄昏的结束。在对笨花黄昏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中,笨花村的肖像徐徐向我们展开。
  铁凝对笨花的叙述是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展开的,《笨花》中随处可见对对笨花人方言口语、起居饮食、生产劳作、独具特色的民俗的描摹,如吃饸饹、钻窝棚、投芝麻、四蓬缯织法、腌西瓜酱等,这些是笨花村人的日常生活。在对笨花人方言口语、起居饮食、生产劳作等笨花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中,笨花呈现的是乡村日常生活的自在、沉静、和谐,经验和体验都是单纯而质朴的。在这日常生活的叙述中,生活并不是孤立的,铁凝将自己的乡村经验和对乡村的想象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叙事中。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和特色的风俗使我们更加贴近乡村生活的原生态,笨花村的气息迎面扑来,让读者“闻得见,摸得着”,展现出了一种日常生活美。铁凝这种独特的日常生活美学建构无疑为乡土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而在日常生活美学中折射出的农耕时代本土的生存镜像,民俗、民情包括地域性的叙述语言则更好地实现了对民间自足性的还原。
  二、世俗的人情之美
  铁凝关于乡村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在《笨花》的叙述中铁凝充满着感情,在笨花村身上我们看到了铁凝式乡村的“集大成”:集淳朴、善良、宽容、历史于一身,又充满着生机活力与人情之美。这种人情美除了笨花亲昵、暧昧的黄昏外,还可以从喝号这样一种风俗中看出来。“喝号本是兆州一帶的民俗:人老了就要有个号。小时候大人为孩子取名随意:小猫、小狗乃至橛子都可以叫;但是这些名字对于一个老年人便不再适宜。”“那么,人到了这个年纪就该有个尊称,这个尊称便是‘号’。”?譺?訛无论这些笨花村的老人们在年少时期取的名字有多随意,在喝号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个体面的、符合他们特点的号。虽然一个小小的名号算不上什么大智慧,但对于笨花人来说,是一个一辈子都在等待的体面时刻。这其中也蕴含了笨花人特有的智慧与世俗的人情之美。
  笨花的人情之美还体现在它的宽容与变通,虽然属于农耕文明的生活时代,但在笨花村我们感受不到农耕文化及依附与此的封建制度给人们的束缚。相反,笨花让我们看到农耕文明自身的新陈代谢。在笨花的天空下本土与西洋是可以并存的,这一点在向文成身上展现无遗。虽然向文成主修中医,但是他对于现代医学、科技等一切新知识都是采取了一种积极接纳的态度。他的存在使笨花浸染了现代文明的足迹,让人察觉到农耕文化对新世界信息的接纳。笨花的宽容与变通还体现在笨花村的女人身上:同艾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相夫教子,明礼贤惠,在她的身上无不体现这传统女性的美德;受过现代教育的取灯,积极参与抗日斗争,最后壮烈牺牲;以钻窝棚为生的风流寡妇大花瓣;凶悍的向桂元配扔子;神秘的元庆媳妇……在同一个村庄中存在着如此多迥异的女人形象,足以见得这片土地的包容性。
  铁凝的笔下笨花人的日子安静祥和,一如棉花般温暖与轻柔,但他们对生活却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尽管在乱世风云中,但笨花村的人们仍按照内心固有的道德秩序生活着。笨花这一个小村子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笨花村人自觉地遵循着自己的道德秩序,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在评价自己作品时铁凝曾说:“书写乱世的风云不是我的本意,我最深厚的情感也不在这里,而是在一向喜为代表的这个群体身上。这群人可能是乱世中的尘土,历史风云中的尘土,但是他们是非常珍贵的尘土,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的底色。所以我侧重的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不屈不挠的生活意趣,人情之大美,世俗烟火中精神的空间,闭塞的环境里开拓的智慧和教养,还有积极的美德,以及看起来非常松散的劳作和过日子当中,面对那个复杂年代种种非常艰难的选择,而这群凡人最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内心的道德秩序。”?譻?訛   三、温暖厚重的棉花意象
  在铁凝以往的作品中出现过很多次棉花,或一笔带过或细致描绘,比如说在《安德烈的晚上》《午后悬崖》等这些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中出现棉花,在《棉花垛》《村路带我回家》等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中则更是对棉花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从种花、掐花尖、打花杈再到摘花拾花,每个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就像是位专业的花农在向我们介绍棉花。铁凝对棉花如此熟悉,这与她下乡插队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在农村的生活中她的工作就是种棉花。铁凝一直都认为文学应该具备温暖这个世界的能力,文学“始终承载着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譼?訛棉花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它质地柔软,带着种轻盈飞扬的想象力,想象力与温暖的结合给人带来的是在中愉快的享受,使温暖不仅仅是温暖而是温馨。棉花又是泥土孕育出来的生命,它植根与土地,但这土地代表的不仅仅是农村大自然中的土地,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重要意象,也是生命的原动力,指向生命原欲或母性的生命存在。植根于此的棉花则给我们带来了来自生命本源的温暖,这种温暖更能给人带来力量,这些都与铁凝想温暖世界的理想不谋而合。同时棉花是自然的,这使得这种温暖和力量带来的是自然的感受——轻盈温润而又体贴地围绕在人们身边。
  《笨花》是以产自本土的笨花为主角,这笨花相对于单纯的棉花则含有更深层的意味。笨花是“笨”和“花”的组合,笨代表着拙重,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笨并不一定是贬义词。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当中,笨经常与踏实忠厚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一些思想家所推崇的美好品质。铁凝说过支撑一个民族底盘的是沉重,笨花的“笨”就是一种沉重。一个民族需要沉重而坚强的脊梁托起,需要用沉重来固守内在的民族道德秩序,笨花展现了民族的固守,就如笨花人“种洋花时还是不忘种笨花”,因为他们觉得“放弃了笨花就像忘了祖宗”。笨代表了沉重,体现的是种稳重与固守,花则代表着轻盈,展现的是棉花的本质。铁凝在谈到“笨花”这个词是曾说:“叫‘花’,就有了一种轻盈、飞升的感觉,包含了想象力在里面。但同时,这种轻盈又被‘笨’压住了。‘笨’显得非常本分,含有劳动基础在里面。这种组合非常奇妙。”?譽?訛看来就是笨花这种一轻一重的组合触动了作者,作者是怀着对文学笨拙的敬意和温暖世界的理想来讲述笨花,讲述那段历史。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文化氛围的变化,出现了一批批颇具创新的乡土小说,尤其以寻根乡土小说和新写实乡土小说的成就最高,给人呈现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到了九十年代,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土小说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以启蒙乡土小说的一元化主题模式更是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而不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铁凝这种对乡村日常生活美的构建,对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拥有自身道德秩序乡村的建构的乡土叙事显出不一样的色彩。这种独特的乡村叙事不仅与铁凝明朗质朴的个性相关,更多的是因为铁凝对乡村是充满感情的,乡村是她心中的家园,而这家园又不仅仅是诗意的抒情想象或对野性神秘的探索,是实实在在的。
  同样为知青,铁凝的作品从不像大多数知青作家那样对农村生活进行悲苦的倾诉或大声地控诉。相反,她从心底感谢那段生活,认为正是有了那段生活才有她现在的明朗,农村留给铁凝的不是创伤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铁凝对于农民的感情,用理解和同情两个词来概括是远远不够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内心深处对农民生活的归依。所以在她的叙事中笨花不是以往乡村的愚昧、落后、闭塞,更不是一味的原始与野性,铁凝远离了知识分子啟蒙叙事的姿态,而是以一个平视者的姿态进入笨花村。钻窝棚的风俗可以说是一种野俗,体现的是乡村世界的一种藏污纳垢性,但铁凝采用的并不是居高临下、批判的姿态来进行描述和展现。在铁凝的叙述中我们不会去考虑道德的问题,相反的是在叙述中使我们更贴近乡村生活的本真。铁凝写了在以往乡村小说中我们很难见到的一群人,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敦厚之美。
  《笨花》可以说是铁凝乡村创作的“集大成”,这里她的创作更加成熟了,加入了自己对生活与生命更深的把握与思考,不仅仅是简单的审美或揭示。整部小说铁凝没有了以前作品中的那种不断洋溢的才情,我们感受到的是铁凝在缓慢与“笨拙”中透出的智慧与大气,让我们触及更多更实在的东西。《笨花》写的是乡土,写的是历史,铁凝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变迁下的独特乡村,是弥漫在乡村土地上的世俗人情之美,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民族中最稳定沉重的东西——内在的道德秩序与智慧。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回望心灵,去感受乡土生命的底色,思考与感受民族生存的根基。笨花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小村庄了。
  注 释:
  ①②铁凝.笨花[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534.
  ③⑤铁凝.《笨花》与我[N].人民日报,2006-02-16.
  ④赵艳.文学·梦想·社会责任——铁凝自述[J].小说评论,2004,(01).
  参考文献:
  〔1〕铁凝.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四个问题——从《笨花》说开去[J].长城,2006,(04).
  〔2〕王光东,杨位俭.民间的多样化表达——20世纪中国作家与民间文化关系的一种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06,(04).
  〔3〕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熊瑛子.《笨花》——乡土中国现代性进程的艰难与可能[J].安徽文学,2007,(05).
  〔5〕南帆.快与慢,轻与重——读铁凝的《笨花》[J].当代作家评论,2006,(0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等不同行动主体的影响各有不同,如何界定它们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角色,是社会政策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从社会政策实践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讨论西方社会政策发展变迁的历程,并从这条线索来梳理当代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进而对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演进历程;实践主体
期刊
摘 要:从东方主义视角,《蝴蝶君》和《扶桑》都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女性柔弱、等待救赎的刻板印象。黄哲伦以对抗的形式,让西方为东方献祭,给西方以启示,即文化对抗已日暮途穷;严歌苓以包容的姿态,让扶桑跪着宽恕世界,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即多元并存,平等对话,共同繁荣。  关键词:《蝴蝶君》;《扶桑》;对抗;包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
期刊
摘 要: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我们一般认为学做事就是学知识、学技能,但是对于做人和人格道德的修养,以及做事中的道德方面却没有那么关注。其实,做人和做事,说到底是一回事儿。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做有德之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同时道德也是做事的一个基础。而职业道德,恰好用道德把做人和做事联系在一起,比如诚信、责任、合作、敬业等职业道德,既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的规范,在做事的职
期刊
摘 要:人才队伍是国家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人才代表着国家产业的创新能力,代表国家可随时调用的多方面能力。笔者认为,对人才队伍加以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稳定国际发展动向的核心方式。本文以提升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水平作为根本目的,首先分析了我国人才建设的现有状态,后以十九大精神为主,对我国加强人才建设的实际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以现状和意义作为核心思路,对我国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充分
期刊
摘 要:刘扬忠先生著的《儒风汉韵流海内: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中国意识与民族观念》上下两编,分别从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华夏国家观念与民族忧患意识、宋金精英人物对华夏民族精神建构的长远影响两大方面、对处在10-13世纪多民族政权各自文学中所体现的“中国观”和“民族意识”进行了梳理,这对研究彼时“分裂”态势下多民族政权树立“正统”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虽为多民族政权并存,中华民族的精神有凝聚力,由此便形成了
期刊
摘 要:为准确把握欠发达县域电子银行业务市场需求动态,以安徽怀远县电子业务为例开展了专题座谈会和市场问卷调查。以此深入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业务种类、规模、动户率、替代率等发展状况,并剖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银行层面提出欠发达县域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六种路径对策。  关键词:农村银行;电子业务;金融服务;金融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归乡”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一直延亘于作家的精神血脉之中。五四时期,鲁迅在《故乡》中开“归乡”言说之新境界。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承志的《黑骏马》则是对传统“归乡”母题的呼应与延伸,但两位作家笔下归乡者的形象、归乡模式及归乡结局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以《故乡》和《黑骏马》的比照性阅读为研究基础,探讨当代作家张承志与现代大师鲁迅在“归乡”主题上的精神联结和文脉渊源。  关键词:鲁迅;张承志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黄帝内经》的两个英译本,分析《内经》中双声叠韵词翻译的不同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探讨采取何种审美对应手段以代偿补足,从而提高译文可读性,增强译文美感度,可为汉语语音修辞的翻译审美再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双声叠韵;翻译美学;审美再现;《黄帝内经》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100-04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期间,如何对新农村进行有效定位,让农民在奔向小康之路上“不掉队”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简析。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孔子是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的先锋,柏拉图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开拓者。本文通过对他们政治思想中的“礼”与“正义”、政治制度、政治主体以及政治理想的框架性比较,概括出他们政治思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总结他们对中西政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孔子;柏拉图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57-03  古希腊哲学是
期刊